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书目答问》,万有文库本分上下二册,国学基本丛书简编本,将其合而为一。据该书略例载:光绪元年九月,提督四川学政侍读衔翰林院编修张之洞记。似乎此书为张所作,其实是缪荃荪受命代笔。荃荪(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光绪二年二甲进士,曾住翰林院编修,清史馆总纂。历主南菁、泺源、钟山等书院讲席,创办过江南  相似文献   

3.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二千二百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t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问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有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敬父子首创…  相似文献   

4.
《书目答问》 ,作为清末版本目录学名著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但却很少有人从教育思想的角度 ,认真审读这部著述。本文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入手 ,结合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对该书进行研究———《书目答问》绝不只是一份备考应试的书单  相似文献   

5.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书目答问》在著录经济文献方面的贡献赵翠芳我国古代关心经济问题的有识之士,对诸如土地制度、“本末”(农商)关系、赋税、钱币、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得出有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留下了相当丰富的经济文献.但是,由于受当时学术文化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学科分类不明细...  相似文献   

7.
收到黄永年先生寄来他新出的<古文献学四讲>,欢喜雀跃,反复翻阅,受益良多.此书是<目录学>、<版本学>、<文史工具书简介>、<碑刻学>四种讲义的合订本,收在<名师讲义>丛书里.<目录学>以前没有印刷过,其他三种有印发和正式发表的讲稿.读黄先生的书,我常常想到一个词--深入浅出,这个词语被用得太滥了,但黄先生的书却可以实实在在担当得起这个词语.我喜欢读名家写的小册子,因为那是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8.
《答问》和《补正》分别是《书目答问》和《书目答问补正》二书的简称。《答问》的编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是清末颇有影响的一位目录学家。年少时聪颖好学,十六岁获乡试第一,27岁(同治二年)登进士,曾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他从自己多年治学和工作经历中看出当时科举有种种弊端,发现不少诸生不会读书。最使他不满意的是许多从事举业的人“帖括之外,无所知”。他认为,这些人已被“恶滥时文,夺其本力”。为此,他极力主张诸生多读经史、考据、古文词章和一切可以用以经世之书。为实现这一主  相似文献   

9.
一、《邶风·击鼓》诗有什么历史意义? 从《击鼓》诗的作者看,《击鼓·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宗,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玄解释“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说:“此言众民皆劳苦也,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而我独见使从军南行伐郑,是尤劳苦之甚。”孔《疏》解释这两句说:军士将行,以征伐为苦,吉今国人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而我独见使南行,不得在国也。”朱熹解释首章说:“卫人从军者自言其所为……”  相似文献   

10.
成书于 1876年的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及 1930年范希曾先生所作的“补正” ,由于它在编目上能“以约驭繁” ,人们将它拿来作为求学的津逮 ,问学的门径 ,成书后的几十年间重印了数十次 ,“承学之士 ,视为津筏 ,几于家置一编”。如今 ,它在现代人文教育中仍有着重要作用 :它既能开阔青年学子的学术视野 ,又为青年学子指出了读书门径 ,同时还能帮助学子学会“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明了各种注本、疏本、考证本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和康有为《日本书目志》作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两部著名的译书目录,在宣传西学、开启民智、推动变法等方面,起到过相当大的作用,在中国目录学史中,也具有接轨世界、走向近代、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二者在收录对象、取法借鉴、影响领域诸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展现了康、梁不同的学术风貌以及相互策应、彼此补充的思想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士奇与《文渊阁书目》戴长江《文渊阁书目》是目前我国完整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国家书目,由明杨士奇等人于1441年编撰而成。自《隋书·经籍志》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后,《文渊阁书目》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官修目录中唯一一部不遵四部之法的目录。它著录内容丰...  相似文献   

13.
《新编天一阁书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其创建者明代范钦主要致力于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形成了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主的特色.天一阁藏书目录的编制,从范钦时代开始,其后不断有新编出现.这些书目,记载着天一阁盛衰变化的历史.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是建国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天一阁藏书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天一阁藏书的现状和历史,著录谨严精到,信实可靠,具有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自汉朝刘向开创提要目录以来,历代官私书目力仿其体,但官目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备者不多。《汉志》和《隋志》均为其中的上品,受史志目录篇幅限制,只作简单著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把持秘书监,品位虽高,并无真才实学,所编目录只是随手登记书名而已。至唐宋两代才出现几部较好的目录,如《开元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以下简称《馆目》)等。《崇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2003年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出版,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盛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华学堂时期。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后,即在教务内设图书馆经理员,负责图书工作。1916年4月,修建了独立的馆舍(现旧馆东部),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健全了组织机构,业务走上了正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相应地也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此后,经费骤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有比较丰富的古籍收藏,其蒐藏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五十年代初期,又曾接受多方调拨、捐赠和大量选购,累积四十余万册。其中包括大量早期刻本、稀见本、名家递藏本和批校本。在目前中国古籍收藏最为集中的北京地区,人大图书馆也要推为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地理志、物产志、学术志、礼俗志和工艺志中大量征引了《日本地志提要》、《艺苑日涉》和《国史纪事本末》三书,证明了这部分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日本国志》中征引的这些书皆为学术性很强的著作,黄遵宪在东瀛浩瀚的文献中能钟情于此,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鉴别资料的识见.征引时,黄遵宪以我为主,态度严谨,有力地保证了《日本国志》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从古医籍中的医学书目、非医书中载录的医学书目及近代出土的简册、帛书、卷子中的医学著作等方面简介了古医籍非书目检索途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杂志(1961年5月号)介绍说,勃兰克从1955年开始出版《美国文学书目》,他的目标是要编印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末为止的大约300位美国文学家所出版的书目。第一卷收集了41位作家的2,328种著作目录。第二卷和第三卷编录了89位作家的书目,从凯鲍(Cable)到哈  相似文献   

20.
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了宋元以迄晚清的八百余种语体小说,介绍了它们的名称、别题、卷数、回数、存佚、版本和作者、孤本、珍本并记其行款及藏所,有的且兼录笔记、琐闻、序跋,可说是我国小说版本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与集大成之作。正如孙先生自己在《重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提要序》中所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包括现存和已佚未见书的专门书目,在这部书里,可以知道宋、元、明、清四朝有多少作家,有多少不同色类的作品。” 虽然该书在体例编排上不无可议之处,也并非已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搜罗净尽,但自一九三三年北平图书馆铅印以来,迭经一九五七年作家出版社再印增订,以至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补正,半个世纪中间,“有了此书,学者们的摸索寻途之苦,当可减少到最低度了。”(郑振铎《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