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特殊性,具有预防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网络、心理危机自杀干预预警网络、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网络、心理危机补救后干预网络等方面来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作为政府救助的积极补充,以充分调动社会与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的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有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为此,需要建立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作机制,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治理,并拓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融合了慈善组织增能参与的深刻意蕴。为推动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更加贴近顶层制度创设以及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目标,基于浙江、河南、四川、江苏四省份的实地考察,发现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具有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挖掘和定位社会救助对象、供给救助服务需求、激活存量救助资源、构筑包容发展型救助、完善救助闭环等功能价值。同时,针对慈善组织参与环节中面临的主体整合、功能整合和资源整合等问题,需从效用机制角度进一步优化慈善组织参与的引导机制、支持机制、鼓励机制和衔接机制,从基层经办方面积极推动现有救助工作流程创新,使社区慈善组织和社会企业等有效参与主体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流浪儿童现状的考察,认为流浪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等基本权益却并未得到制度保障;正因缺乏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群体极易成为潜在的犯罪后备军,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因此,国家应当建立有效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维护流浪儿童的各项权益,同时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目标.文章主张整合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等的力量,形成一套以生活临时救助机制、预防流浪机制与回归社会机制的"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对此,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霞 《阴山学刊》2008,21(5):99-105
慈善超市是在“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社会福利和救助制度的创新,是集中社会扶贫济困资源以实现社会救助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资源紧缺的问题。慈善超市的筹资机制具体包括对体制内资源的利用、对体制外资源的动员和特卖经营。政府选择型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依赖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外部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筹资有促进和约束作用,政府应在加强行政支持的基础上改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综合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家园的恢复和重建,更是受灾群众精神家园的救助和重建。然而心理救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问题,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目前还存在缺乏心理救助工作预案、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序的协调及救助机构和人员庞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国外灾后心理救助的有效经验,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灾后心理救助体系的四个建议,即建立政府宏观统筹的有效机制,加强灾后心理救助理论研究,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专门心理救助团队,建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救助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视角看,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还没有实现与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存在政府财政供给总量不充足、比重不合理,社会救助制度的财力增长机制缺失,资金紧张问题突出,社会救助的财政制度安排也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特征,制约着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完善.完善财政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制度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支出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规模;合理划分不同级次政府事权范围,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壮大社会救助资金实力和加强对政府救助资金的预算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治理困境。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在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提升地方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新泰市依托平安协会构建的平安共建机制,就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地方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的"新泰模式"体现了政府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和还政于民的治理趋势,这一模式为地方政府推进治理创新、进而实现"善治"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江淮论坛》2009,(3):120-125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劳动能力者成为城市低保受助者。如何使这一群体通过救助阶段的缓冲与调整,最终经由就业摆脱贫困,融入社会主流,对于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本文分析了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间的博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主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解决及其善后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构建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决策指挥救援机制、事发状态下新闻媒体发布宣传机制、心理救助机制、区域政府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包括企业和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维主体善后机制,是地方政府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救助思想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促使晚清社会救助方式出现了"教养并重"的改革.此次改革具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政府大力支持,先试验后推广,注重保护民众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提高了救助对象的谋生能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和贫困问题的加剧使农村养老贫困问题亟需得到关注和解决。养老贫困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要负担主导作用,但是单独靠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贫困问题。以合作治理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基础,寻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市场、个人等社会力量合作,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救助网络体系,可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产业发展信息,结合2001-201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的识别及与其匹配的贷款数据分析检验我国产业政策对僵尸企业贷款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显著增加了银行对僵尸企业的贷款投放,且地方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明显强化了产业政策对僵尸企业贷款的正向影响;在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下,银行更倾向于通过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救助僵尸企业.因而,优化产业政策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设计,减少地方行政的过度干预,有助于释放错配于僵尸企业的信贷资源,推动僵尸企业有效出清.  相似文献   

15.
张可创 《兰州学刊》2009,(1):181-184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也有许多人选择了自杀。抑郁和自杀对现代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分析自杀的原因,寻求有效预防抑郁和自杀的途径、为降低抑郁和自杀人群的数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现代社会工作,注意对抑郁和自杀人群的心理疏导对降低自杀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近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以民养民”论的出现,民间社会救助活动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态。从民间办理的仓储事业,到民间建立的社会救助组织,再到地方宗族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社会救助事务,民间社会救助呈现出一种繁荣兴盛的局面。其中既有政府层面的积极提倡,又有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更有富民阶层的主动参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并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当前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造成贫困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多,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优化农村社会救助资源的供给系统,注重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健全救助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以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都市圈协作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和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其中,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模式主张通过谈判形成都市区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私营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以此来共同解决区域公共事务,试图在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和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模式也是目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关系、区域竞争与合作、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当前都市圈地方政府来说,构建区域内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和协作治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府管理方式、行政观念的转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温州政府建立服务弱势群体需要的爱心驿站平台,是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地方经验,其后续的效果评估机制是解决政府购买服务盲目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回顾温州政府购买爱心驿站公共服务项目效果评估实际情况基础上,重点考察温州现行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存在的阻力,并以温州爱心驿站项目为例,提出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效果评估机制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有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伦理道德层次的提升、资源合理公正和高效配置以及我国公共政策的优化和有效.但现实中仍存在着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不足,公益产权基础薄弱、政府管制苛严,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社会组织专业能力缺乏,多元力量整合困难、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乏力,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实效,必须遵循国情为本、政府主导、渐次推进原则,清晰区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领域、协调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利益关系、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责任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