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张传燧关键词剩余劳动力,成人教育,改革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72090年代农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全国跨省区流动的农民工大约6000-8000万。但这只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4。9... 相似文献
2.
周庆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4):52-54
农村人口多、劳动生产产的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低、城乡分隔政策等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原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则在于转移所可能带来的利益、城市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观念的更新、农民对城市文明的向往等方面。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实现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在分析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总体现状、劳动力转移情况以及劳动力教育培训状况的基础上,对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培养目标、原则确定、机制创设与运作策略进行了构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秀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33-40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以前 ,马歇尔曾经首创了“消费者剩余”概念 ,以此用来分析消费者从消费某一物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今天 ,我们沿用大师的“剩余”思想 ,提出“人力资本剩余”概念 ,借以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特征以及劳动力福利的变动情况 ,并为劳动力个人就业和劳动力社会政策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5):65-69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农村女性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其转移总量与速度呈加速增长趋势。转移农村女性劳动力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农村女性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浜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93-497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守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9-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认为,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但劳动力的价值反过来影响机器的采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移的规模、方式和方向都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开拓了工业所需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教育和治理贫困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8-30,3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农村经济繁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评估标准的优缺点,根据经济学中行业利润趋于平均化的原理,推导出了一个衡量农村潜在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的计算公式对中国农村潜在的劳动力剩余规模进行了估算.同时分析了影响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的理念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农村劳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德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72-74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村发展的意义为视角,抛开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作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3):68-7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需要改革才能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农村成人教育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办学形式,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巩固扫盲成果,切实开展学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刘红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4):35-36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人口和经济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和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短,城市化进程就越快.我们应按照多种转移形式并存、以就地转移为主的原则,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出可行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2088位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在素质、就业、收入等方面既落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更落后于城镇女性劳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既有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城乡公平就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黄秀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53-55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特定阶段的社会职能。从它的诞生开始,经历了萌芽、停滞、兴旺、徘徊和多元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期间,通过探索、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已逐步走向成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未来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面向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永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10-113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成人教育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成人教育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论述了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探讨了新时期成人教育适应社会、服务学生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246-248
转型社会,是经济方面发生变化而带来各方面变化的社会,转型社会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巨大。“入世”后,我国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立足国内,引入国外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在此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作为可持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的改革及发展要确立知识资源观念,知识投入、增长观念等四个观念,还要调整培养目标,搞好教学改革,发挥知识滚动效应,努力抓好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中国大量劳动力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出现刘易斯拐点争议。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后,并根据中国1978—2012年剩余劳动力数量、工资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同时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剩余数和工资之间存在着联动效应;工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协调是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工资上涨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协调变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