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6,(11):147-147
“二战”中,盟军胜利登陆诺曼底之后,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讲话:“我们已经登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登陆之前,除了这份演讲稿之外,艾森豪威尔还准备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讲话稿,那其实是一篇面对失败的演讲稿。失败演讲稿是这样的:“我很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所有的人道歉。”准备一份失败的计划  相似文献   

2.
韦夏  涂荣庭  周志民 《管理科学》2017,30(3):110-121
 近年来,一种介于促销和忠诚计划之间的新型顾客激励方式日益盛行,商家在交易后给顾客意料之外的回馈,希望给消费者带去惊喜和乐趣,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培养良好的顾客关系。但是,意外赠礼对顾客并不总是惊喜,顾客可能会对它不喜欢或不满意,即意外赠礼失败。前人对意外赠礼的研究多集中于“意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忽略了意外赠礼失败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企业如何应对意外赠礼失败。        探讨对于不同消费目标的顾客,不同类型的意外赠礼以及意外赠礼的成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意外赠礼失败风险的方法。通过3个前测和两项主实验,969名中国某高校学生有偿参与实验,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实验1采用消费目标(实用和享乐)×赠礼类型(实用和享乐)×赠礼成败(成功和失败)的组间实验,探讨在服务消费的情景下,对于不同消费目标的顾客,商家意外赠送不同类型的赠礼时,赠礼成败如何影响顾客对赠礼的满意度和对商家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意外赠礼失败不会降低实用消费目标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会降低享乐消费目标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此外,在意外赠礼获得成功的前提下,出售服务的商家赠送享乐消费目标顾客享乐型赠礼(相比实用型),能更好地提高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        实验2采用消费目标(实用和享乐)×赠礼类型(实用和享乐)×赠礼成败(成功、失败、失败并关注结果)的组间实验,探讨在产品消费的情景下,意外赠礼的成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并检验认知关注点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而且,引导顾客关注获得意外赠礼的结果,可以降低赠礼失败的风险;此外,在意外赠礼获得成功的前提下,出售产品的企业赠送实用消费目标顾客实用型赠礼(相比享乐型)能更好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丰富了已有对意外赠礼这种新型的“准忠诚计划”的认识,为先前学者对促销效果的“利益一致性框架”理论扩展了边界条件,对企业赠礼和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践上,商家可以在考量不同的消费目标、回馈类型和潜在风险后,制定更行之有效的针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准忠诚计划”。  相似文献   

3.
准备失败     
高尔夫球名将黑根说过,在每打一局球之前,他都事先准备打出6个坏球,那么结果真的打出了坏球就觉得很正常,也不以为然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相反——他并不会真的打出6个坏球,成绩往往出乎意料地好。有行家评论说:事先承认不论哪一局球你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就可以减少心理的压力,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失败     
如果有人经历的失败足以葬送一个为之奋斗的事业的话,那么,塞奥·捷曼正是战胜了这种失败的人。 1984年,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他扭转同百事可乐公司竞争引起销售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的策略是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以“新可乐”商标面市,并对此大肆宣传。然而,却没能保住旧可乐的市场。他  相似文献   

5.
准备失败     
高尔夫球名将黑根说过,在每打一局球之前,他都事先准备打出6个坏球,那么结果真打出了坏球之后就觉得很正常,也不以为然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相反——他并不会真的打  相似文献   

6.
读懂失败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  相似文献   

7.
失败 机会     
非常不幸,人们趋于把失业——无论什么原因——视为个人的失败。当今,公司纷纷裁员。不仅失业的雇员受到影响,留在公司的雇员也同样受到冲击。很自然,在这种状况下要调整员工的状态会极端困难,因为失去工作这种经历总是使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过去的成就。非常不幸,人们趋于把失业——无论什么原因——视为个人的失败。无论以怎样的方式被通知不再拥有某份工作,人们很可能还是会觉着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被解雇了。这种感知产生内疚感、羞耻感和愤怒,而这些情绪结果过于强烈,就会导致抑郁。这样,当需要打起精神时,通常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坦言失败     
沙平 《领导文萃》2007,(5):149-149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9.
善待失败     
大凡领导,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用人成功易、容人失败难,因此埋没了不少人才。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按照科学用人观,容人之败与用人之功并行不悖,同样有利于英才辈出、事业发达。  相似文献   

10.
感悟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都希望事业成功,人生辉煌,然而,却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即使一位最成功的人士,在其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他所设计的建筑物都是世界级的水准,其作品遍及全世界各大城市,贝幸铭的盛名誉满全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有失意的时候。七十年代初,当他的事业正如旭日上升之际,突然受到一次沉重打击。由他设计的波士顿市60层高的“镜子”大厦——约翰·汉考克大厦发生了事故。这座大厦整座建筑完成之前,大厦外壳已全部装好的双层玻璃窗的玻璃片就开始脱落堕地。此事…  相似文献   

11.
传授失败     
<正>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小伙子不找工作了,他把自己每次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来,开了个应聘工作培训公司,用自己失败的经历去警惕别人,帮助别人成功的找到工作,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事业。这令人想起"渔王"教儿子捕鱼的故事。经验丰富的"渔王",手把手精心调教出来的儿子,捕鱼技巧却怎么也比不上普通渔民的儿子,智者告诉苦闷的"渔王",你只传授了他们你的经验、技术,却没有传授他们失  相似文献   

12.
宽容失败     
某省农科院在今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名中青年高级科研人员因闯市场屡屡碰壁,造成压力大精神失常而自杀。其中一位39岁的副研究员是农科院作为特殊人才从西北引进的甜瓜专家,在湘园瓜果种苗分公司从事甜瓜研究和育种,先后开发出10多个甜瓜新品种。由于没有完成创收任务受到奚落,就打开家里的液化气自杀,并在肚子上割了一刀、颈上割了一刀,最后从5楼跳下。科研应该面向市场,但让科研人员去做生意,可能钱赚不到,科研也做不好。人不是万能的,不是在所有行当都能取得成功,即使是在熟悉的领域,有时也会遭到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不…  相似文献   

13.
热爱失败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也有“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等哲言,但在人们心理积淀中,更牢固的还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样一种遗训。时至今日,鲜花、掌声和笑脸依旧包围着胜利者,失败者只得  相似文献   

14.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家失败和国外CEO失败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国外CEO的失败在于执行,而中国企业家的失败在于决策。独断体制、扩张情绪和投机心理则是导致中国企业家决策失败的根本原因。当然,企业家的失败也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我们的企业家成功的机会要大于国外的同行,失败的机率也同样大。  相似文献   

15.
沈伟民 《经理人》2007,(5):41-42
北京信威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威)从成立的1995年就获得了“蓝海身份证”。  相似文献   

16.
失败与友谊     
“所以你看,朱莉,”我说,“当一个人决定投你票或不投你票时,这并不是他的宗教问题。这是他对你作为个人来说是否相信、尊重和欢喜。”  相似文献   

17.
傲慢&失败     
  相似文献   

18.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是人生道路上常见的问题,从事政治、军事活动是这样,做人做事、搞生产科研更是屡见不鲜。从成功与失败对于人生修炼的影响效果看,成功了固然可贺,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成功的实现可能就是毁灭其一生的开始;失败了固然让人惋惜和遗憾,可是,如果处理得好,失败的残局有可能是逐步走向成功。到达人生价值巅峰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9.
“这件事是某某君干的,他总是错误多一些……。” 科长被处长叫去,小声进行辩解。 “是吗?是某某君干的,但你是否过目了?” 处长抓得很紧,不能简单地通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只有以它们为战略起点,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那么,企业的基本定律是哪些呢?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