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和谐审美文化把握和谐社会的文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文明演进的一种社会结构优化状态, 也是一个多维有序的社会文明系统。这一社会文明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所组成, 而和谐审美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社会文明的生成历史中,和谐审美文化始终伴随其中, 并从四个重要层面影响社会文明的演进: 和谐审美文化是显现人类文明生成的历史端倪; 是影响现代物质文明演进的重要取向; 是推动现代精神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 是促发现代生态文明演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化审美价值距离与“难能为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价值距离是克服传统社会美论由“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产生的“泛美主义”的重要概念。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客体、创造功利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价值;文化客体本身既具有功利价值,也内合有文化价值。而正像人的文化素质实践能力有差异一样,人们的实践活动本身也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制约文化审美价值关系生成的这种“文化审美价值距离”,即由文化价值寻常实现水平到理想实现水平间的差距,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非专业文化领域,文化价值距离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相对性;在专业文化领域,文化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专业文化审美尺度。文化价值距离对文化审美价值的制约机制或衡量客体的文化审美价值尺度的内涵,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难能为美”。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1)
现代物质生产领域正经历非审美化到审美化的过渡。企业审美文化是企业发展与审美文化发展互动促进的产物,也是时代审美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审美价值为最高取向。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与企业基本建设直接结合起来,体现出了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审美特征,促使企业从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层面按照美的要求加以优化,形成更加合理、更加有生气的机制,这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也反映文化精神和日常生活,因此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在批评对象上相交,而文化批评在文化精神和日常生活维度展开,文学批评在审美维度展开。文学批评包含若干方法子类,其中母题研究和原型批评既属文学批评也属文化批评。以文化研究为背景的文学批评,在比较文学“、五四”新文学、历史小说、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研究领域更有阐释时空。文化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恰当应用,是由作品的文化内涵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聚集地,博大精深的代言词,孕育思想的复杂性. 高校图书馆独立而又有个性,立己立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也有自我文化意识的保留. 探讨高校图书馆员文化民主性与时代性,与其审美求真的态度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以及多元文化调和中体现文化精神的审美意识等,力求对图书馆员文化意识进行探源,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有文化的图书馆员.  相似文献   

7.
杨琦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93-95,108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清"之风盛行,影响遍及人物品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等领域,"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有关"精神"的阐释告诉我们,精神是绝对对立的统一,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其本质是自由。伦理精神实质上指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由的概念。但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自由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而此种对自由的理解偏差就是由于中西方伦理精神在文化传统与文化设计上的殊异而导致的。由血缘与情感、地缘与理性构成的中西方文化殊异也直接影响了中西方不同的伦理精神文化走向———一个创制了民主、自由与法制的理性王国,而另一个则致力于建构和谐的伦理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9.
张云鹏 《中州学刊》2002,(2):96-100
“安史之乱”以后 ,随着时代的迁移和历史的变幻 ,唐代的思想、学术及艺术审美等历史文化逐渐从前期过渡、延展于后期阶段。笔者认为 ,以中唐为主要代表的唐代后期文化 ,不能仅仅理解为是盛唐精神的衰落。在此时期 ,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出较为活跃、开放和自由的特征。它不仅在许多方面卓有建树 ,而且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化发展中 ,也构成极为重要的一环 ,成为“古今百代之中”。同时 ,唐代中期思想学术和社会思潮的核心理念是复兴儒学 ,即以强烈的拯时淑世精神重新确立儒家的价值观念 ,并以此来匡正时弊 ,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儒学的重新振兴和自我建构已成为中唐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契机与直接动力。理清和把握这一历史发展脉络 ,对深入认识和分析中唐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从物质形式、行为状态、精神存在这三个方面来概括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并对每一种形态进行了具体的类别划分,从而使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态既有各自的确定内容和适当的容量又具有开放性。以期推进美学领域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城市审美文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1.
李坚 《学术探索》2014,(1):98-101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广泛存在着以鼓为载体而兼具各种文化功能的民族鼓文化,并且一直被各民族人民所认同。它鲜明而有力地展示了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情感,以及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心理,同时它也是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跨境民族区域的乡土鼓乐舞中承载着太多的人类历史,以及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不仅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上有很强的史料性,而且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上也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审美情感原本就寓于生命活动的丰富性中,原始审美与劳动活动难解难分。审美活动绝非仅限于纯艺术领域,当今企业劳动环境的风貌、生产工具及对象产品的造型,以及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中的美的形象,都是基础审美活动的对象。企业文化建设既需要强化科学精神,也应当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企业文化审美塑造的目的就在于劳动者生命动力的开发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审美趣味代际传承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与特定社会历史中的文化权力关系密切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审美趣味代际传承的模式随着文化权力演变而呈现不同的面貌。此外,审美趣味代际差异有多重呈现的方式,体现错综复杂并不断变化的文化权力关系。在文艺领域,存在群体代际区分和趣味代际分层现象,是文艺发展的推进因素之一,也是文艺批评重要的思考维度。随着社会文化的急速发展,审美趣味代际传承面临一系列问题,对文化权力关系的演变也要重新认识,需要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美学规律,转变原有的代际文化关系理念,在美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有利于文化传统延续和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趣味代际传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齐抓,两手都要硬,这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生活方式、文化消费、闲暇支配等内容的审美趣味,无疑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审美趣味作为人类情感生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人的素质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关键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因此,提高人的素质也成为我们评价文化状况与发展的总原则、总目标。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关涉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审美趣味,越是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越是应该给予肯定。它通过影响人的内在素质而与社会风气、文明状况等相关联,从而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如意 《学术探索》2012,(3):186-188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其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播的推动力量。而钢琴文化的发展和严谨也将受到现代传播潮流的深刻影响。在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只有深入探究中国钢琴文化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如何贯穿于钢琴文化中,才能为钢琴文化探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杨明珠  杨涛  张扬 《学术探索》2012,(3):100-10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审美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和娱乐文化。把人的三重生命放入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可以看到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对感性快感的强调。个体精神生命产品的艺术、神话和宗教产生了商品化、欲望化、世俗化转向。社会生命内容和实现手段也与过去有所不同,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的变迁导致对社会贡献认知的变化,广告霸权的强势造成社会生命实现手段的单一,这是由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迅速的城市化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除了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但迄今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即在文化层面上的人文—审美生态与精神—心理环境等问题。在都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或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主体精神生态的“和谐与不和谐”及心理情感的“愉快与不愉快”,因而成为相对纯粹的美学问题。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是一个具有二难性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主体的想像力与个性正在都市文化中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异化与沉沦,因而它一个重要的批判任务是如何重新拯救人性中固有的审美想像力与诗性智慧机能;另一方面,由于古典美学、现代美学对都市审美文化的隔膜与敌视态度,因而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启蒙任务是如何培养出当代个体生命对都市文化健康的审美趣味与判断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八十年代中期至末期的文化艺术长廊,一个幽灵在徘徊。这个幽灵就是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商品拜物教(简称“艺术商品拜物教”,下同)。其足迹所至,使文化艺术的崇高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陨落了,革命文艺的优秀传统消融了,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扭曲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艺术商品拜物教,开始有所收敛,但余风犹存。在艺术品作为商品全面进入市场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重大而复杂的精神现象与艺术表现,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的命运和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当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主流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瑮  李医平 《学术论坛》2002,(2):126-127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主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代表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方向 ,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元化激荡中各种非主流文化的严峻挑战。主流文化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就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