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域”名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域名号的使用,在《史记》中已经有所反映。以为西域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或者得名于西汉宣帝时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匈奴早期在对西域地方的控制中据有优势地位。于是有匈奴西域的方位代号,史称皆在匈奴之西。汉武帝时代汉与匈奴的实力对比扭转之后,汉帝国的西域阨以玉门﹑阳关。以为西域就是西国的认识,是有历史依据的。汉代文献可见所谓西域、东域、北域、南域,都是指民族结构成分复杂,中原文化影响薄弱,中央政权行政力量已经介入,却不能有效全面地施行控制的边远地方。徐松以所谓界中国之西理解西域名义的准确内涵,可能是比较合理的。由此对于汉王朝与西域的外交关系和军事关系,汉王朝与西北的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才可以获得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汉代"鲁"、"齐"、"韩"、"毛"四家诗中"齐诗"衰亡最早,但现存的文献中却依然保存着许多关于"齐诗"的资料,齐诗传授的脉络也因此可大致考出:齐诗酝酿于先秦,成于辕固生,发展、转折于夏侯始昌、后苍,鼎盛于西汉元、成之际的翼、匡、师、伏诸家,衰亡于东汉.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也罢"有两种用法,一是单用,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有"也就算了""也行"的意思;一是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考察"也罢"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情况,并讨论"也罢"虚化的过程与动因、"也罢"与"也好"的关系、"也罢"的语法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五体投地”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体投地"最初是古印度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后为佛教沿用。我国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汉康孟祥《中本起经》卷下,它的致敬对象一般是佛教修行者,也可以是外道修行者、王者和佛教修行地。历史上它还有"顶礼"、"五轮投地"、"五轮着地"等众多形式。"五体投地"因其音节对称、声韵和谐、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取代了其他形式,发展到现代,意义范围扩大,多含讽刺或诙谐意味。  相似文献   

6.
作为甬上名校的宁波效实中学,其校名长期被认为是取自《天演论》的“物竞天择,效实储能”,但事实上原书中并无此句。“效实”一词的内涵,其实经历了从赫胥黎到严复再到效实创办者的两次创造性“误读”。“效实”二字不仅蕴含着近代甬籍人士“教育救国”的务实精神,也继承了深厚的浙东学术传统。透过“效实”之义,也可对宁波地域文化作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形成过程历时弥久,参与诗人众多。且复反义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文学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8.
庄子"真人"思想包含"天道"与"人道"两个层面。"人道"层面的"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天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中所包含的"天道"与"人道"的矛盾性源自《庄子》材料来源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衡州花鼓戏肇始于南宋,其雏形是一种叫“车马灯“的民间歌舞,定型年代已经找不到确切记载,正式版本发现于明嘉庆年间,形成流行于清同治年间。它是以衡阳地方方言为舞台语,结合地方农耕文化和民间劳动生活,融合山歌、傩舞、木偶戏、皮影戏等艺术提炼而成的湘南花鼓戏一流派。其声腔以其本土唢呐调子和川子调为主,音乐活泼开朗、高雅、激昂,载歌载舞,表演方式多样。活动范围分布甚广,省内有衡阳等湖南20多个市县,省外流传至广东、江西等地。可查考的职业戏班有荣华班、云开班、会元班等9个。  相似文献   

10.
“更羸”源流考陈加亮,杨振国《战国策·楚策四》中有“更羸”一词,教学中多有争议。或谓“更羸”为复姓,或日姓“更”名“羸”,或云名为“更羸”,且“羸”在有关辞书中多作“羸”故考辨如下。孟庆祥《战国策注》云:“更羸,假托的人名”。《汉语大辞典》:“更羸,...  相似文献   

11.
"中衣"在先秦汉魏六朝,是穿在外衣、内衣之间的套穿礼服,可以看见领口、袖口;隋唐以后演变成长及脚的内裤;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全民皆穿的长裤,可以贴身穿也可以外穿。因为义项的非理性增加,又以"衣"指"裤",所指对象模糊,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和人们的语言习惯。清代晚期,"中衣"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水浒"之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却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水浒"之能成为一门专门之学,是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下众多的水浒学专家共同推动的结果,同时也与著名水浒学专家张国光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水浒学学术探索以及三十多年的学会活动密不可分.张国光先生围绕<水浒>所作的种种"奇谈怪论"、所作的一系列理论斗争,以及他为湖北省<水浒>学会与中国<水浒>学会的组建包括会刊的创建所作的不懈努力,必将载入水浒学研究史册.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一再鼓吹“文盲论”,其词曰:“即使全国都成了文盲,也是最大的胜利。”乍听颇觉诧异,以为是“创新”之论,然而一经考证,便发现它并非新货色。我不懂考古学,只是考“今”而已,所以只能从三十年代资料中考见其源流。 三十年代,国民党文化特务、反共刊物《新垒》月刊主编李焰生就曾大写文章,厚颜无耻地发表过一一些“文盲论”。这个人面狗心的文化特务,在一九三四年八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14.
“射礼”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代文史典籍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射”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后实用价值逐渐为审美价值所取代,并演化为一种礼乐传统。自孔子之后,“射”转为内在的道德实践。“射礼”是一种融合了生产活动、审美意味和儒家传统思想的奇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代出现的“翘足而待”逐渐被宋代出现的“翘首以待”取代。通过分析“翘足而待”和“翘首以待”的义项,补充了大型辞书事宜的缺失,梳理了二者词义的演变情况,并且分析得出“翘首以待”最终取代“翘足而待”是由于表义形象、清晰及文化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萨满”词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外学者对“萨满”一词的来源及词义 ,历来说法不一。如果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及历史文献出发 ,对“萨满”一词的词源与词义进行重新考释 ,可以认为“萨满”一词不是外来语 ,而是中国古代女真语 ;其义不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 ,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7.
不少证据表明,华语世界公司概念与实践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某种牵连关系。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汉语公司一词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出现。其在海上贸易中被用以指称船主或其所代表的货主集团。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有涉及冢地管理及葬事、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成员均有股份划分。在西加里曼丹岛,有基于同乡等地缘关系组建的矿业、农业公司,其承担了相当多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如征税、惩治犯罪等)。此外,还有冠以公司之名的秘密会社,如由天地会改称的义兴公司。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有大量以公司为名的商业组织在内地涌现。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毛泽东便频繁运用“指头论”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大根本战略性问题——“大跃进”运动和中苏关系的成败得失进行总体性判断和评价。通过对毛泽东“指头论”思想源流的详细考证,认为毛泽东在用“指头论”评价“大跃进”运动和中苏关系问题时,价值判断先于事实判断,在“两点论”的理解和运用上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9.
20.
“悬书”、“露布”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魏以来的"露布",是作为征讨檄文和报捷文书而存在的,但是"露布"的起源却为早在先秦时期的"悬书",这种"官文书"的发布与传通方式,作为由上而下政治传播的主流而存在。当它们作为由下而上或者由民间到民间的传播方式而存在时,则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这反映了由先秦初期封建君主制,到秦汉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转变过程中"传播"层面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