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容     
对于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有人把它说成是姑息错误的举措,是缺乏阳刚之气的弱者无能的表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爱心和坚强的展示,是智者的伴侣,是大度的影子,是修养的灵魂。 昔三国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多才多艺,智勇双全。只因他气量窄小,嫉贤妒能,最终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叹;汉初军事家韩信,当年曾受胯下之辱,只因他心胸豁达,有容人之量,终能成为刘邦的三军统帅。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治国务军措施很多,而其用人政策贯穿于其中,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诸葛亮用人之“得”诸葛亮一生,始终围绕“兴复汉室”政治目标的需要选才,其用人之得可概括为四点:(一)灵活的用人原则。主观上,刘备“总揽英雄...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4.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丁全南阳在河南省的西南部,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北交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南都”之称。汉代的二十八宿即光武帝刘秀及其主要将领大都是南阳人。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曾“躬耕于南阳”,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后汉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品和功绩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表扬推崇,甚至被当作“模范宰相”让人学习、仿效。 平定和治理南中,是诸葛亮事业中比较突出的一项,也是其对少数民族施行“和抚”政策的具体实践。关于诸葛亮平定和治理南中的材料,除见于《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之外,还有更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故事,即所谓“孔明遗迹”则遍布全省各地。在这些传说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在其生前生后得到过许多人的赞誉,但也受到过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的批评。有的说他“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有的认为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的“惜其才有余而见未至”,“未能审时定势,大顺人心”(吕温《诸葛武侯庙记》);有的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苏轼《诸葛亮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近年来批评和责难诸葛亮的三个问题予以辨析。认为:(1)“三顾茅庐”事实确凿,本无可疑;(2)“借刀杀关羽”毫无根据,完全站不住脚;(3)综观其战略战术、统率能力、改革创新、军事实绩等,证明诸葛亮当之无愧地堪称一流军事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作者罗贯中塑造的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一个“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的军事家的形象。作者对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虽不及象对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人物那样浓笔重墨,却也表现了较深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生生活简朴、为政清廉,其持家、为官、治国的操守和风范是教育领导干部的极好素材,是领导干部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尤其是那些在腐败面前还心存侥幸的领导者,如能真正领会诸葛亮为人为政的智慧,真正以诸葛亮的精神风范来鞭策自己,就会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清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不仅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在刘备死后,还长期主持蜀汉的军政大事,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了有关诸葛亮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流的军事家;二、诸葛亮娶丑妻不是为了政治前途;三、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是真心的而非有所待。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诸葛亮的历史活动和事迹来看,戎马生涯占去他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刘备三顾茅庐时,牠在《草庐对》中所讲的是军事战略问题,赤壁之战后,刘备以他为中郎将,入蜀改拜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禅时,诸葛亮既是主持蜀汉政务的丞相,又是负责军事的统帅。由于他建殊军功,“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因此逝世后赠谥为“忠武  相似文献   

14.
前言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统一,处在这一时代的诸葛亮对当时分裂混战的局面,十分不满。他积极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并为此斗争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现象成因论李明山诸葛亮(181——234)结束南阳的躬耕隐居生活,开始在大江南北驰骋,直到病死五丈原,在短短20多年的政坛生涯中,自我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光彩照人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随着历史的变迁,诸葛亮形象日益高大、伟岸。诸葛亮生前活动区域内,...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文化现象浅论张晓刚,刘霞在我国,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是一个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为世代各阶层人们普遍尊崇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已远远超出了他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范围。他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多谋的共名。在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古典文学教学内容存在大量可比较因素,如果教者抓住这些可比较的内容,正确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就会提高同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古典文学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一些体会,现在谈出来与同志们探讨交流。在古典文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讲授一部作品,与另外作品进行比较 我在讲授《三国演义》时,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与《史记》等书进行比较。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时,极力描写他用兵如神。他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更主要的是一位军事家。他既能制定军事方面的战略原则、方针政策,又能指挥具体战役,而且每战必胜,有超人的指挥才能。作者甚至把诸葛亮写成天文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他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制造木牛流马。而《三国志》却不是这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后人则根据陈寿的话说诸葛亮“长于政而不长于军”,说他主要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如果说他也懂一点军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中的诸葛躬耕处武安国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各执一端,皆言之有据。近读李白诗,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南阳和襄阳,都是李白多次游经之地,在两地他都结交了一些朋友,留下了一些诗作。他关于南阳的诗几次提到诸葛亮,而关于襄阳的诗则一...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凡治三国史者多有论及,也都流行着一种说法,即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说:“诸葛亮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以攻为守。”①直至今日,这种观点仍很流行,如韩国磐先生就认为:诸葛亮“这种出兵伐魏,实际上是以攻为守的策略。”②诸葛亮北伐,果真是以攻为守吗?质诸史实,实难苟同,故拟文以作质疑。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曹魏政权随着实力上升,必然积极向外发展,因此,即使蜀不攻魏,魏也要攻蜀,与其被攻,不如先发制人,以攻为守。二是根据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的蜀汉军队中精兵良将大量损  相似文献   

20.
智圣诸葛亮出山,仰仗朋友指路。“三顾茅庐”时,刘备已是成名英雄,年近半百,诸葛亮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山野村夫”。倘若不幕“卧龙”之名,寄寓荆州的刘皇叔恐难屈驾三顾。诸葛亮博得“卧龙”称号,多亏朋友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