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香港,"程序民主"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然而,从政治理论来看,民主的概念并不统一,在"程序民主"之外还存在着"实质民主".这意味着,有必要从更宽广的视野来思考民主.中央关于香港民主的基本立场表明,中央并非不民主,只是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一理解正是"实质民主".对于香港这一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而言,这种观念有助于整合其多元化的利益和文化冲突,实现香港市民的公共福祉.  相似文献   

2.
<正> 香港开始了向“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政府过渡,民主问题已成为解决香港未来政制的一个核心.研究香港民主的发展条件及其趋势,对我们认识香港的未来政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分析一下香港民主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咨询制度是港英政府时期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影响着香港人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民主态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基础上仍保留了这一制度,咨询制度在回归后的香港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政府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香港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841年至二战阶段,战后至1997年阶段和1997年回归后的明天更好阶段。一、1841年至二战前的香港1840年6月中英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1月20日义律与传善签订《穿鼻条约》割香港。1月24日英军占香港。5月1日义律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并公告批地拍卖章程,以英镑为计价单位。后来中英两国政府均不承认《穿鼻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江宁条约》割香港并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等五地为通商口岸。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战败签天津条约。1860年签《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1898年…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风雨沧桑的历史上,既刻画着清王朝的屈辱,又写满了中国人的自豪。香港将在1997年7月1日翻开新的历史一回归祖国。这是世界瞩目的大事.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从英国占领香港地区到今年7月1日,整整156年。那么,英国殖民者是如何割占香港的?香港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古代的香港香港地区玉臣称香港(英文“HongKong”是粤语“香港”译音)。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早在2元前4O00年左右.中国的原始居民就在香港地区居住。在南丫岛、大屿山等处发现的众多晚期…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炎黄子孙无不拊掌称庆。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使人禁不住抚今追昔,回顾百余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由屈辱到自豪的历史。一、痛失香港的屈辱历史香港是镶嵌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说的香港,是今天香港地区的通称,包括清政府于1842年被迫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1860年割让的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小岛,以及1898年租借的“新界”陆地和周围235个岛屿,总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从16世纪初开始,香港就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凯觎的对象。葡萄牙、荷兰、英国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两方面回顾了香港回归十年来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专著类和学术论文类.其中重点介绍了学术论文类的研究:第一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交涉史研究(1979年以前);第二类.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学术研究(1979-1997);第三类,关于"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研究.同时,也提出了香港回归十年来中国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沦丧给英国的我国神圣领土香港,在经历了百余年沧桑之后,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它将以光辉灿烂的一页载入史册.笔者值此香港即将回归之际,谈谈香港回归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不容置辩地说:英国的国旗必须扯下来,英国的总督必须滚蛋…… ●撒切尔夫人提出“主权和行政权”,企图继续控制香港的黄梁美梦终究化为泡影。在中国意外地受到种种冷遇,使她不慎跪倒在人民大会堂门前…… ●1997年,香港将回归祖国,已成不争之事实,然而这期间,中英领导人交锋的内幕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省港大罢工70周年.这是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对我国发动了一场肮脏的鸦片战争后,于1842年侵占了我国神圣领土香港.长期以来,英国殖民主义者从香港攫取了数不清的巨额利润和财富,对香港人民实行了专制式的殖民统治.但是香港人民并不甘心屈服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压迫,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摭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延明 《齐鲁学刊》2001,42(1):87-9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理念,从提出到被社会认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涵义是提高和增强人类社会得以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限制和可持续是其要点。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与协调性原则,持续性与理智性原则,共同性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以后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社会其他领域。在我国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实行了伟大的战略性转移 ,关于经济和社会有关领域发展战略的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 ,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逐渐深化。如今 ,“战略”和“发展战略”被广泛运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国家、地区和各个领域。尽管如此 ,关于“发展”与“战略”的概念、特征与要素等 ,学术界在理解和使用中仍然存在种种歧义。本文拟对其中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战略”(一 )“…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普遍受到关注。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在思想观念和管理制度以及景区开发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应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提出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未来高级社会的基本原则中,“每个人”这一极为重要的内容多被研究所忽视,完整的命题成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基本原则”中的“每个人”,强调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主体是具体的个人,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互为条件的。马克思关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性地考察迄今为止的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得出的,同时,它的实现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一基本原则中的“每个人”、“全面”、“自由”三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对此予以完整、准确地把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俞良早 《社会科学》2005,29(9):59-66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计算和监督",这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思想,是"渐进发展"的思想.人们一般认为,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的思想属于"激进"、"冒进"的思想,即认为他主张快速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可是实际上,列宁这一时期坚持并明确论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深入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渐进发展"的形式和措施主要是较长时期地发展小农经济,积极利用资本主义,紧紧抓住发展商业的环节,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从而消除"激进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浅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 ;要求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 ,共同发展。同时 ,也给会计界提出如何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新课题。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 ,是人类今后发展的首选。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会计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刘长明  管斌 《北方论丛》2008,(5):125-129
和谐发展,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这种基于东方文化的发展模式是发展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求真、向善、达美之圆。和谐发展观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圆理”:天道生生、圆融互润的智慧之圆展示了和谐生物的“圆真之理”;天道酬善、惠及众生的伦理之圆,给我们指出了和谐伦理的“圆善之理”,这一“圆理”要求我们法和谐酬善之道,描万有向善之圆;天道和美、魅力四射的美丽之圆,诠释了和谐生关的“圆关之理”,这一“圆理”要求我们修和谐生美之道,绘万有和关之圆。全真呈圆,至善象圆,大美似圆,和谐发展中的“三圆哲学”使其成为发展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学说的价值理想,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普遍的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整体基础上,既是人的需要本性、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和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类特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人的需要内驱力、人的社会关系外推力和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