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村庄红白喜事中的人际交往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村庄内部的红白喜事越来越成为村庄人公共交往的一种形式。村庄人在红白喜事中的人际交往不仅要遵循着“关系”准则 ,根据不同的村落社会网络关系相应采取不同的人际交往行动 ;而且要执行一定“人情”标准 ,从而维持着人际交往的连续性与平衡性 ;同时 ,村庄红白喜事中人际交往又要满足村庄人情感交流与社会互动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
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尺度.但是维护女性权益并不仅仅意味着要求两性在政治参与中具有同等的代表数量或是要求女性居于领导席位,女性群体内部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促使我们不能够将女性简单看做同一的身份群体.在女性群体内部,因为经济不平等造成的阶级阶层划分,因为错误"承认"造成的非主流群体和个人的从属性社会地位,共同形成了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非制度性障碍.对女性权益的维护要求建立多元的公共领域,积极保障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可以进行广泛的公共参与并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皖西南洪村的调查,对农村仪式性人情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在仪式性人情中往往是以家族和家庭为单位的,仪式性人情的表现模式以及完全嵌入到当地的婚姻模式和文化模式当中,并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仪式性人情仍然呈现差序格局,但在原有的差序中存在一些变迁。通过对血缘、地缘和业缘三种关系人群在仪式性人情中随礼的表现和约束机制的对比,三类关系也呈现出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不同性质的关系和不同亲密程度的个体在仪式性人情中呈现出有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后发型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村庄利益密度较低且人口外流严重,其村庄内部分化呈现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相异的过程机理和最终形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对赣南S村十年变迁的考察,研究发现,村庄就业形势的转变使理性农民将就业视野拓展到村外,村庄人口大规模外流成为常态.受个体禀赋和能力差异的影响,外流农民职业分化逐渐形成,经济分化继而推进.但因人力资本差异有限,同时受职业和生活风险及父代责任绵延等的影响,有限的经济分化难以进一步扩张,因而并不足以造成社会生活区隔,也无力形塑村庄内部社会分层.与经济分化并行的是社会性分化.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加之村庄人口的大规模、长期性外流,市场观念的持续输入和由村庄"助行为"的消散引发的公共性消解,加速了乡村伦理共同体的裂解,而这也成为后发型农村村庄内部分化的主要动力.代际间阶梯式推进的"有分化无分层"的村庄内部分化形态与动态化、螺旋式产生的房支"断链化"、家庭"核心化"和个人"原子化"的村庄治理困境相伴而生.破解这一困局,对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结构的重塑实际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由“身份制”分层向“资源占有制”分层的演化,与这种新的社会分层相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正成为利益结构调整的焦点,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加速分化组合的过程中,这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分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之间的分化,更主要地表现为群体间的分化,不同社会分层的群体在经济地位高低排序中上下滑动,各群体或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以阶层性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而调控这种收入差距和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偏远山区农村社会的区域、阶层、利益、组织结构及观念的不断分化,这种外在情势变化激发了农民内在参与村庄治理的意识和动力,但外在的组织依托的缺乏、信息的不对称和参与渠道的不健全使农民有效参与村庄治理的愿景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加强偏远山区农民有效参与村庄治理的组织化建设、信息对称保障和渠道健全拓展机制的构建,并动态感知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政治需求,提升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效能感,改变制约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体制机制,才能让偏远山区农民在享有实实在在的自治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所参与的村庄治理行动成为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村庄领袖阶层特指在村一级社区内占统治地位、支配地位的权威阶层。他们既是村中相对富裕的阶层,也是草根文化权威,同时,其社会资本、象征资本的拥有量在社区中也处于绝对优势。他们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象征资本等多种乡土资源的共同载体。拥有多种资源是村庄领袖区隔于其他阶层的重要指征,其领袖地位的确立也是多种稀缺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任何一种所能单独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适当的分化将会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反之,如果农村社会分化不足,农民职业和阶层分化不完全,没有多元的利益需要,就不会形成多阶层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竞争的局面,也不能调动各方面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从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的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很可能就会流于形式,造成一小部分人垄断村庄权力的局面,不利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西部农村目前这种社会分化不足的状况,成为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9.
村庄结构分化及其社会治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分化及阶层分化的程度不同,不同区域村庄内部形成了不同的阶层社会结构。分化程度高的富裕村庄,阶层结构多元化,阶层差距拉大,阶层矛盾、阶层利益复杂化;中度分化村庄则资源有限,社会性竞争异常激烈;以偏远地区为代表的低度分化村庄阶层结构单一,阶层关系缓和。农村阶层结构具有区域差异性,创新农村社会政策需高度重视不同村庄的社会阶层结构及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任映红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0-135,159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无处不在的人情文化已成为一种人际关系创设与维持的常识与准则.人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传承而逐渐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以非正式的形式规定了农民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温州农村,浓郁的人情文化显现不少负面效应,如加重农民经济和精神负担、容易形成狭隘封闭的圈子而有损道德建设、交易色彩浓郁有损社会公正、规则意识淡薄而有违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人情文化依然被广大农民所认同,源于它也承担了较多的经济社会功能,人情来往是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人情交往有经济协作功能、社会福利与民间互助功能、娱乐团聚和社会评价功能、行为约束和社会稳定功能等,只有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才能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