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长期存在相互对质的现实,尽管这是教师教育始终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却是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机制,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教师的开放型培养促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以教师终身性培养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教师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关键是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育实践类课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个性化成长规律及基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3+1+1+X”本硕博贯通的动态分流弹性培养模式。基于此模式,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课程体系。这种弹性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师范专业认证的陆续推行,特别是免试认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师范教育进入了“后国考”时代。由于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师范教育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不相符、学科课程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各自为政、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存在时间差、实践训练缺乏针对性等。探索师范专业“课+训”融合培养模式,可以完善师范专业理论课程建设,提升师范专业实训课程质量,提升师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凝练本硕博一体化八方面内涵;形成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顶端需求为目标,系统优化设计学科方向与专业基础相适应的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建立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3+X”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激励学科和科研优势资源投入本科生培养的内生动力机制;立足服务国家科研育人,创建了以重大项目研究需求为导向的强化研究生素质与能力贯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实践性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培养需求与实践基地的增速差异使实践难以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保 障,导致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受到挑战。虚拟仿真技术因其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这 一核心诉求高度契合。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该诉求需要构建“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基于实验平台 优势发挥的‘T-S-P’培养模式创新”“扩展培养模式效力的共同体的建立”这一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硕—博贯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实践与探索。统筹推进本硕博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本硕博一体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需重点围绕“4+1”要素进行探究。其基本思路为:制定本硕博连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方法设计,充实本硕博连贯的教学内容,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管理,构建本硕博一体的考核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筑牢学生信仰之魂、价值之魂、精神之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本—硕—博一体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教师教育有关精神,基于新师范建设目标,着力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性改革和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培养适应并能引领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卓越教师。通过改革实践,为师范生构建了“职业导向为主体,学术导向和生活导向为两翼”三维发展目标,同时建立了“二次选拔制、多学科制、双导师制、小学期制、课程模块制、研修制、游学制、考核制”八个制度的保障,全面构建出富有创新性、成效性、发展性的未来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不仅为教师教育领域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经验,更重要是提供了有效模式和创新机制,在制度层面、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院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应把教师的职前培养,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职后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虑,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教育硕士课程,形成本、硕连读的高师教育格局,并逐步形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大学的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提高教育的学术水平,增强教育的‘“学术性”?如何组织好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教育,提高教育的“师范性”?这是综合性大学提高师范教育水平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师范教育“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是综合性大学面向对世纪,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师范教育,其任务是培养教师。支撑师范教育的,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知识体系,一个是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一个是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是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师范专门人才的教育。因而,正确认识“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认真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办好高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高师各项工作中,高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是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引导教师沿着教学、科研一体化方向努力时有力手段。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中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在学校内部要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合理定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学校外部依托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提高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语国际推广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有效途径.英国知山大学孔子学院在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中,尝试汉语师范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证书培养模式、"校直培"培养模式、孔子学院奖学金培养模式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硕联合培养模式,为英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经验,探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国际汉语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变革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大工程,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领军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心理素养四个层面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进行了尝试性探究,以期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及其他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置并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MEA)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是基础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MEA的培养要突出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突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突出“宽、新、实”的高度统一。要加强案例教学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这对于弘扬师范精神 ,提高教师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日益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依托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人才巳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有鉴于此,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应以武汉市市属综合大学——江汉大学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改变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形成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格局,退步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多元开放型教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的新路向:专业学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为引擎的教师培养模式,是我国正处于十字路的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路向。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职业型高等教育,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可以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使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成为可能,并保证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学位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专业学位的设置,增设教育学士、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时代新变化和人才培养新挑战,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回应这一新要求,探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养新路径。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人才的重任。当前,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还存在着授课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因此,深化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应紧扣新英语课程标准内容和理念,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英语教师为目标,从四个方面深化课程改革。首先,加强课程思政探索,凸显英语学科教学课程的思政特色,将价值观塑造、师德教育与内容教学深度融合。其次,提升课程质量,打造基于“一体化”理念且具有英语学科教学课程特色的“金课”。再次,建立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强化课程的系统性。最后,发挥教师“师范性”和“示范性”双重功能,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通过新课程改革,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课程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培养“德知能合一”的优秀英语教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科的实践属性意味着教育学即实践教育学、行动的教育学和智慧的教育学,以教育学科为理论知识基础的教师教育的目的、对象、过程具有实践性,实践性是教师教育的本质属性。师范专业本身即为应用型学科,自然不存在“应用型转型”之说,而是需要凸显师范专业的应用性。通过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强化实践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特征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性作为教师教育的内在属性,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殊性所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特征经历了清末对师范性的追求、民初师范性的彰显、新学制下师范性的削弱、“三民主义教育”下师范性重新抬头这样的发展过程。现在,师范性的必要与否、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师范性的落实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必须进行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