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中,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他们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关系冲突、能力冲突和行为冲突。深入分析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的角色缺失,帮助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科学调适,并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建构其成长择优路径,可调适角色冲突,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
村干部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如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与角色外冲突。角色内冲突基于村民社会分化以及村干部理想与现实角色的差异,角色间冲突基于村干部的多种代理人身份的张力、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分歧,角色外冲突基于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界定以及村庄政治的竞争性格局等。经过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角色冲突类型及冲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从三个层面来缓解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即要在社会与政策层面、村庄层面和村干部层面开展具体的行动,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此才能让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乡村治理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承受着比普通教师更大的心理压力,存在着职业角色 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职业角色与教育对象心理阻抗的冲突,职业角色本身的局限所引起的角色冲突。要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个人的心理卫生,加强自 我心理调适,不断完善自身;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因势利导 ,努力改善外部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空间。   相似文献   

4.
检察官诉讼角色具有复式性、多元性的特征。角色观念的滞后、角色期望间的矛盾、角色扮演的非规范性,以及"剧本角色"的非科学性等,均可能引发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检察官诉讼角色的紊乱和错位,具体到实践中则常表现为检察官的非核心角色占据主导地位,角色扮演偏离"角色剧本"。社会角色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调适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调适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检察官的角色领悟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检察官诉讼角色制度的实践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同时担负起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既是已婚知识女性自身的愿望,也是社会对已婚知识女性的要求,但这两种角色常常发生冲突.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殊群体--女注册会计师为对象,对厦门市三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社会转型时期已婚知识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分析造成角色冲突的相关因素,试图寻找科学合理的调适方法,帮助已婚知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享有健康充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角色冲突视角下的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复杂化造成了辅导员角色的复合化。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角色冲突。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表现为职业成果模糊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冲突,渴求尊重与缺乏认同的冲突以及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冲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认知评价理论是以研究人的“认知”来达到激励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将认知评价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促进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代的社会冲突与抗争性政治的存在,反映出政府对社会冲突与抗争的正向功能的认识不足。面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愿景,政府需要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并转换应对社会冲突与抗争的思维与方式。社会冲突与抗争在动力机制、运作过程与目标达成等诸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机遇,政府如能充分认知这些治理机遇、理性选择自己的角色,同时发挥控场作用、主动引导治理过程,便可能在政社互动之中疏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乃至构建治理体系、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失联”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获取复嵌入社会结构的“双重赋权”,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在树立科学社会观的基础上,架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观念衔接;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网,打通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思想联结,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青年的角色社会化体现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就是青年群体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利用角色社会化理论和政治心理相关理论,从角色期望领悟、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内化、角色冲突等角度,研究了青年政治心理培育导向、动力、基础、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并系统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新变化,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现实的个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指引;人的社会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在发展动力;人的社会关系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新时代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着力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彻底性、使受教育者更好掌握“理论”、更加关照受教育者的利益诉求以及突出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从社会角色理论视角,具体地分析孟子对君、臣、民三种角色的定位和角色期待,可以得出孟子政治思想虽可谓先秦民本思想之高峰却与现代民主和宪政观念相差甚远的结论。从其角色认可及其分工、角色期望与互动到角色冲突和差距,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政治思想的被动与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孟子的政治思想也为缩小角色差距与促进民主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生角色冲突就是指学生因不能满足社会对其角色的多重期望而造成的内心和情感的矛盾与冲突,这种角色冲突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业倦怠,具体而言,包括情绪失落、行为不当、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变迁引发学生角色冲突;不同社会群体对学生的不同角色期待导致冲突;社会转型期"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变化引起冲突。为了有效缓解学生角色冲突,学生要努力增强角色适应能力,教师要帮助减轻学生的学业倦怠,社会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角色冲突为研究视角,分析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角色过载、角色间,中突和角色内冲突,论述了角色冲突和去个性化、情感衰竭以及低成就感的关系,得出角色;中突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作懈怠这一观点。提出缩小辅导员工作职责、专任教师定位、弹性工作制和同工、同酬、同编制四个方面的解决思路,为全面破解辅导员的职业懈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角色不清、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等角色错位现象,形成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瓶颈。促进岗位功能分化,设置专业岗;创建专业准入标准,引进专业人才;创新辅导员工作协助平台,促进功能的发挥;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提升职业素质;研究专业知识体系,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是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既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功能的理论参照系,又是分析教育实践中角色不清、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问题的有效视角。从明确角色期望、提高角色领悟和稳定角色状态三个方面着手,合理定位角色功能,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与人、人与物的双重对象性关系为主线,可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通过双重对象性关系,可以分析人的本质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意识中的双重因素——非理性与理性,从而理解两种理性因素即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区别,进而分析这两种理性在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中的功能差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深化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理解和把握客观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矛盾运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而这种意识既包含反思性的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认知活动,也包含社会存在论意义上的非理性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思想上,儒、法两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居于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儒法两家的社会政治主张有一种既相反又相通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一) 儒、法两家所以能构成互补结构,是由于他们两家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一种既相反又相通的关系。这里,首先论述两家的思想分歧: (1)在社会观上,两家对社会关系本质的看法完全不同。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看成是一种相亲互爱的伦理关系。他们以“五伦”来概括整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关系。即如孟子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们认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人们需要运用新理论框架,重新认识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此而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具体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呈现为由以相依性共存为逻辑的内圈层、以相互性关联为逻辑的中圈层、以复合性关系为逻辑的外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优化发展,这就要求着力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认知,加强系统的多层次互动与协同,建设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0.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亟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中揭示其理论特质。“比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突出体现为“比较”语境的开放性、“比较”基础的共通性、“比较”内容的多样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全球化时代文明互鉴的产物,以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的对比性分析和普遍性提炼,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之间的相互认知、理解和借鉴,也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之道,从根本上为有效解决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提供多元智慧。由此,“比较”不仅构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步入全球对话的学术舞台上的一种理论澄明和自我变革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