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动农村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显示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低、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管理体系落后是制约农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缩小城乡社保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同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才是我国当前扩大农村消费支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增长很快,老年抚养比迅速攀升,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与老龄化社会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收入分配差异扩大的矛盾尤为突出。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又与财政制度安排息息相关。其中,财政分权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关于二者的具体关系,已有文献并未形成统一共识。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后发现: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及方向,而这两种效应又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现阶段我国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减弱。随后,基于199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设。经过内生性、动态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考虑产业分工造成的差异:产业上游省份受到中央转移支付的冲击,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负面影响较小;产业下游省份结果与全样本回归一致;“三省一市”处于中高收入过渡阶段,负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地,考虑地区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有负面影响,而东部地区由于收入水平较高,该影响不显著。基于此,要坚持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分权度;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适当加大“民生”指标的考核权重。  相似文献   

4.
城乡差距是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立足城乡收入和消费视角,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厘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路径和机理.采用中国2000—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距估计(GMM)方法,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变迁及其交互作用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范围内,老龄化是中国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分析结果显示其对消费差距有扩大作用.考虑了老龄化因素以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呈现反向变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则能够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各区域内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均表现为扩大作用,且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老龄化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影响最为明显,而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则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会产生更大的需求和压力,主要表现在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同时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因此,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使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是增进居民福祉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从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存在挤入效应,且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向抑制作用。其次,社会保障与公共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负向影响。最后,从非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二者对居民的增收效应也会有所提升。其政策涵义在于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制度改革,实行差异化公共财政调控政策,发挥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7.
使用DEA模型对2012年30个省的社会保障进行现状评估。结果说明省际间综合效率值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率和纯技术无效率。基于此,使用2002—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社会保障投入量和投入结构分析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保障支出与城市化率呈正相关,与老龄化率和失业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供需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变量引入到传统消费函数中来,实证分析我国1979~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都显著影响农民的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农民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长期的持续效应。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短期效应,长期内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共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通过对政府公共支出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及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在1978-2007年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起到了负面效应,并提出完善中国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以促进城镇内部居民之间、农村内部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区域居民之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视野中的积极老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学术界在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等理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对老龄化的研究从“消极老龄化”转向了“积极老龄化”,逐渐形成了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的理论、政策和发展战略,并在国际层面上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联合国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全面配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积极老龄化在全球范围的推进;国际劳工组织更关注老龄人口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欧盟是最主动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地区组织,欧洲积极老龄化布局正逐渐机制化、平台化。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合,推进积极老龄化的“中国化”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的统计数据,选取居民可支配年收入、是否拥有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年限、工作单位体制6项指标,定量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有养老保险则对居民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年龄变量与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倒U型关系,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教育年限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居民较就业于非国有部门的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因此,建议在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大低收入阶层保障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改革与发展,缩小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的差距,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三五"规划中,把我国人口老龄化解决问题纳入了正常规划之中。我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峰值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特别突出。而我们的未富先老国情、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太健全的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以及不合理的医疗健康服务等诸多方面,给我们提出来严峻挑战。我国自1999年开始即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年《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  相似文献   

13.
英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同样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英国政府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等税收制度来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和反贫困措施来调节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使收入分配差距的均衡调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英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对调节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保障再分配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和评价,总结和审慎回顾社会保障再分配作用的理论和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视角:一是以年度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缴费和支付对居民收入产生的当期再分配效应;二是以个人终生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生纯受益对居民收入产生的长期再分配效应;三是基于财产的视角,分析社会保障未来可获得的总收益对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状况的再分配效应。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现有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好地评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为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乡—城转移导致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人口的单向跨区域流动也造成了我国大范围的地区年龄结构失衡,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基于2010—2019年大陆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老龄化系数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从人口、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研究我国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倒置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三类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表现。结果显示,人口因素是老龄化城乡差异的直接原因,经济因素是根本原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在城乡、区域之间影响不一。为此,政府应当增强生育支持力度以提高生育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建设,并鼓励区域的联动合作,以缓解老龄化集聚地区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77%,劳动生产率下降1.19%,土地生产率下降0.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000-2011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的全国平均数据,采用梯次回归法得到了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变化曲线,同时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深度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得出收入差异是制约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还有多方面原因,如传统的节俭观念、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信贷不发达等,同时针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三农问题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和高公共福利支出是影响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债务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医疗保障与养老金支出作为刚性财政支出无法形成税收,债务融资成为政府弥补财政缺口的主要手段,同时脱离了经济发展约束的福利制度进一步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基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理论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公共福利支出的增加将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对债务规模影响显著。此外,债务负担率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欧洲国家,人口与福利指标对负债的边际影响更为强烈,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阶段的老龄化成本和人口结构变化速度,印证了主权债务规模应适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本课题借鉴欧盟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初步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处于高位,社会保障支出构成与欧盟相似,但人均水平与欧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以后,中国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越来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可以同时测量上级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效应"和"均等效应"。运用该框架分析2007年四川省的县级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该省转移支付的县级分配在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教育、公共安全支出上表现出"均等-引致"效应;在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交通运输支出上则表现出"均等-挤出"效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该省改善的一个重点方向应当是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交通运输上的地方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