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在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开创的北洋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以刘忆江《袁世凯评传》为例,兼及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简述袁世凯一生成败得失,为袁世凯研究做一小结,更好的认识处于晚清民初政治漩涡中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2.
黄远生以独到的目光,敏锐的洞察力,尖利的笔锋揭示了民国初年社会政治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其对袁世凯的思想认识前后不同,前一阶段拥袁,其主要通过书写各种政论文章对袁世凯进行善意的规劝.随着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法制的活动的日益加剧,最后甚至走上了帝制复辟的道路,远生由此对袁世凯彻底失望,出走美国.终其一生,远生只不过是在努力规劝袁世凯,并未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之统治,也非袁党中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袁世凯政治立场的两次转变、南方政府对袁世凯的立法限制、当时政治家对袁世凯的评价,说明袁世凯的政治立场虽不断变化,但其政治思想未变,仍坚守着封建专制的营垒。  相似文献   

4.
邓亦武 《南都学坛》2002,22(3):32-35
帝制初起时 ,一战方酣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 ,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 ,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 ,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其侵略之目的 ,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 ,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 ,煽动中国内部叛乱 ,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秉钧作为袁世凯的肱骨助手,辛亥前三年,在天津为袁世凯探听清廷动态,自辛亥起,往彰德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助袁出山,沟通南北,逼退清帝,代表袁世凯坐镇北方,作用极为关键。辛亥时期赵秉钧的作为,主观上来讲固然为了北洋私利,然而在客观效果上却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赵秉钧因宋案而被定格为反面代表,这严重地束缚了学术界对其在其他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行使直隶总督之权责,大力执行各项新政。为兴办新式学堂提供师资队伍,袁世凯大力倡办师范教育,自此,清末直隶师范教育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且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初步踏上了教育近代化的轨道。本文主要探讨了袁世凯兴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1859—1916)是中国近代代表封建买办势力的北洋军阀的总头子,是各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共同代理人。袁世凯的崛起,除了依靠清封建统治者的提拔重用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赏识和支持,其中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也有矛盾,这种矛盾,既反映了袁世凯早先投靠的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矛盾,也与日本帝国主义两面三刀的对华政策有关。在对待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上,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而当袁  相似文献   

8.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史实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已被人们进行过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由于清廷没有满足其条件而不愿出山,有的认为袁世凯一出山就怀有异志,等等。其实,袁世凯自始至终没有拒绝清廷,相反他一开始便作出积极效命的姿态,为此还作了充分的谋划。  相似文献   

9.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试图借敌自重,反对扼杀武汉民军于萌芽之中,力主缓攻;汉口战役期间的大火灾,是在袁世凯的允准之下发生的,结果导致不利于清政府的舆论导向;汉阳战役之后,袁世凯下令停止进攻武昌,开始和谈,从而使武昌民军化险为夷.至于袁世凯当时的计划:借助南方反清集团与清廷的对垒渔翁得利,客观上有助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势力与革命势力这两大不同角色所形成的合力博弈,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是晚晴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袁世凯推行“直隶新政”,狱政改良既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袁世凯的狱政改良有其大的时代背景,受国内外新的思想观念的推动。其狱政改良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造旧式监狱。建立罪犯习艺所和设立看守学堂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袁世凯的狱政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对中国监狱近代化的有益探索,具有其历史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面对革命大潮,清政府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在掌握主动权后,袁世凯纵横捭阖,给予清政府以致命的一击,逼迫清室退位,满足了革命力量的反清革命目标,袁世凯也因此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至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主流民意已倾向革命、统治集团中的满汉矛盾已成不可调和之势,以及袁世凯本人的因素和西方列强的态度,袁世凯走上反清道路乃是历史的必然,并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此举以和平手段实现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目标,结束了绵延几千年的君主专制,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也避免了大规模的民族间的残杀,同时也使俄、日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其历史作用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     
袁世凯的八十几天皇帝梦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一条忠实走狗。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了当时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施展了反革命两面手法,赶走了孙中山,从清朝“内阁总理”摇身一变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使辛亥革命流了产。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是清末一个新军将领,他的军事思想颇为丰富.学习西方,变革军制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培养各种新式军事人才,以适应编练新军的需要,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军纪建设、关怀士兵和对士兵人格的尊重,在袁世凯军事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重视武器装备,是袁世凯军队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致力于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世凯的军事思想还有着务实性和片面性的特点,即重技艺而轻战略,重训练而轻理论,重陆军而轻海军.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对清末陆军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袁世凯和慈禧太后、载沣、奕匡力、张之洞等人的关系入手,探究了袁世凯开缺的原因,认为袁世凯的开缺是在西太后驾崩、宣统继立的背景下,袁自揣失势,主动自请辞职,而载沣则因受张之洞的影响顺势就其所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看,袁世凯本人的政治倾向是反对日本的,其对日本抱有极深的戒心。1915年在二十一条交涉的过程中,袁世凯是据理力争的,虽然日本有利用帝制诱惑袁世凯的企图,但这一方策对袁世凯未能产生效果。二十一条的签订不是日袁间幕后进行交易的结果,而是中国积贫积弱以及缺乏有力的国际支持所致。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对直隶矿业的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回收开平煤矿主权与扶持启新洋灰公司两件事上,这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袁世凯收回开平及扶持启新,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隶也因此而取代湖南而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清末民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这与包括袁世凯在内的政府官员的努力,不无关系。在此问题上,过去学界一味强调实业救国思潮,强调民间行为,有失片面。晚清重工思潮风起云涌,袁世凯乃其实行者,以往学界重思想、轻实践,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与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几乎同时进行。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利益的袁世凯的手里。对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这一怪事,帝国主义列强弹冠相庆,纷纷向袁世凯表示祝  相似文献   

18.
对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临时参议院作何评价,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北京临时参议院的政党构成及其政治主张,结合它们对袁世凯的态度,可以确定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历史地位,它在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机构,为实行资产阶级宪政分权制度作出了贡献,并不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1901年6月,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以85岁的高龄离世,一直很孝顺的袁世凯亲自护棺回河南项城,把母亲风风光光地葬进洪家洼墓地。可是,因举行的葬礼过于排场,袁世凯担心盗墓贼会打坟墓的主意。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专门安排了一支部队日夜守护。尽管这样,他仍然感觉不保险。经过再三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足以骗过世人的妙计。伪造墓地被盗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杨波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而落下了帷幕。当历史的幕帐徐徐落下的时侯,绝大多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在为他们的这一选择而欢欣鼓舞,只有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逐步昭然的时侯,他们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