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名称的来源问题在古代希腊与哲学的诸多问题紧密相连。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古代希腊对名称来源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及其存在的疑问。本文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观点,对柏拉图的思想作了批判性的分析,同时揭示出柏拉图对于名称或语词的实在性的追求正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西方乌托邦思想与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对话录《理想国》、《克里底亚斯》和《法律篇》共同建构起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理论和乌托邦话语体系。这一理论与话语体系以理念论为基础,指向物质世界的政治关怀。在无意识的神话思维引导下,柏拉图的城邦乌托邦母题主要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层面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西方乌托邦文学。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美的奥秘,著名的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其中之一,正是他,最早地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一篇系统地探讨美的文章,名曰:《大希庇阿斯篇》。  相似文献   

5.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西方古典哲学译介领域,陈康先生的译介思想独树一帜.他重新诠释严复"译事三原则",以"信"为尊;提倡理想翻译,重建民族学术自信;针对翻译对象,因文而异,曾以九倍注释注解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重视哲学义理疏解,提出"宁以义害辞,不以辞害义"等译介主张.其严谨、深刻的译介思想不仅使他在国内学术界卓然自立,而且博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嘉惠并勉励着后学.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柏拉图《法律篇》中所倡导的“混合政治”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将君主制的君主原则与民主制的民主原则相融合的新型的“法治范式”。文章在剖析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思维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明律》英译本融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精准的译文呈现为一体。译者姜永琳注重学术研究,采用深度翻译策略,通过音译补偿、序号划分、互文指引、语义补足、概念阐释等方式丰富主文本译文,通过副文本提供知识铺垫与学术延伸,实现了多维度翻译中国法律典籍、阐释传统法律文化的功能,凸显出译者希冀还原《大明律》原貌,并借此促进中西方人士跨法系、跨文化交流互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译者深而有“度”、研译互促的翻译策略对中国法律典籍的对外译介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是其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柏拉图政体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即《理想国》中“最好的政体”与《法篇》中“次好的政体”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学界对此问题的三种代表性观点,笔者澄清了关于柏拉图政体理论的种种误解,阐明了柏拉图论述“最好的政体”与“次好的政体”的真实意图,探究了柏拉图政体理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诗歌翻译大兴于清末民初,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诗歌译介代表人物梁启超、马君武和苏曼殊对拜伦的《哀希腊》的翻译发现: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译者自身主体性的影响,三人翻译的预先规范各不相同,其操作规范也千差万别。梁译注重诗歌的思想性,苏、马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译语文化的可接受性。这表明在我国诗歌翻译兴起初期表现出了预先规范的不确定性和操作规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名下的《大希庇亚篇》与色诺芬的《回忆录》等著作所阐述的苏格拉底的美的思想相互对立,一些学者以《大希庇亚篇》为依据,认为苏格拉底追求美的普遍定义,反对美的功利主义。但是《大希庇亚篇》并不能作为了解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之依据,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恰恰是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具有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特征。色诺芬的全部著作中,苏格拉底前后一贯地主张美的功利主义观点。《大希庇亚篇》不仅与色诺芬相左.而且与柏拉图的其他著作相左,柏拉图其他著作中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与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苏格拉底主张善与美相统一,从而开辟了与毕达格拉斯的形式主义关学不同的功利主义美学思考路线。  相似文献   

12.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明的两大发源地——希腊和希伯来——分别诞生了哲学和犹太教,基督教实为两大古代文明汇合而生的异果。就柏拉图与摩西的关系,作为基督教护教者,早期教父展现了由不同的立场所构成的光谱:从最初简单拒斥柏拉图,到控诉柏拉图剽窃摩西,到最终礼赞柏拉图为"希腊的摩西",并授予他仅次于摩西及其他先知的二号角色。在此过程中,通过由柏拉图哲学所代表的希腊哲学,基督教突破犹太教的民族性,而走向了"普世化的一神教"。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治国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他主张贤人治国,后期则主张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柏拉图的治国思想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真理的热爱与执著。重新考察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正义与和谐的社会,即一个完美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正义、国家、个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是各个等级的人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是对法律的服从。研究和运用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唯一正确的"统治形式是"哲学家成为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其他四种政体(荣誉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是上述这种"唯一正确的"政体没有得到很好维护而逐步退化的结果。在《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中,柏拉图将"唯一正确的"政体称作"第七种政体",认为这种政体应与其他六种可能出现的政体完全分开,就像神与人要分开一样;与《理想国》的另外一个不同在于,在《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中,是否根据法律实行统治成为决定除"第七种政体"之外其他各种政体优劣的主要标准。总之,"第七种政体"这个概念的出现,表明柏拉图已基本放弃在现实中实现"圣人之治"(人治)的幻想,而把"依法治国"(法治)看作明智的、务实的选择。从"哲学王"到"第七种政体",表明柏拉图的政体理论经历了从推崇"人治"向倡导"法治"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人们对柏拉图式恋爱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结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与《斐德罗篇》,从美、善、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可以完整呈现其内涵。作为真善美统一的柏拉图式恋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驱散痛苦的阴霾,实现了生命的艺术化;它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化;它获致形而上的品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化。柏拉图式恋爱可以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理想国》的理论核心是理念论。理想国是理念的实现和理念世界在现实社会中最大限度的体现。柏拉图认为希腊城邦起源于人们的互助和分工;在哲学王的统治下,理想国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实现不平等的“和谐合作”;理想国中的教育是培养治国人才。他根据本人的观点分析了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本文对柏拉图理念政治的“善”和“正义”同孔子德治的“仁”与“礼”的异同处做了比较;对柏拉图的哲学思考、对孔子“好古敏求”、“有教无类”等进行了评析,概述了柏拉图和孔子在历史上的作用与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大哲学家兼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长时期存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德育水平滑坡、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等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