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是构建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要参与者,推动两岸青年深入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共识,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构建“命运共同体”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化认同内涵及外延的分析,结合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现状,分析两岸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文化认同视域下加强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以构建两岸青年“共同体验”为重点,注重交流后续跟踪反馈,着力开发推广两岸青年互联网新媒体交流平台,有效强化两岸青年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诸特征表明 ,青年文化可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影响青年的健康方面 ,青年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继承发展、借鉴吸收、规范文化市场管理、重视家庭文化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化的多元共生是学术界业已达成的共识。文化认同并非单纯的指对本己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他文化或异己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有特殊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区辨和文化定位四个基本过程;它是形成“自我”的过程。文化的复杂性、文化的宽松与严厉、个体主义与群体主义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和谐的基石,文化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标识。  相似文献   

4.
青年本质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年本质的界定和揭示,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青年不仅是特定社会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既定社会文化的必然接受者和传播者,不仅是特定的亚文化主体群,而且是社会文化特定过渡阶段的负荷者.  相似文献   

5.
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其注重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国与国的和平共处。传统的和合文化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新的时代弘扬和合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支撑作用,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构建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兼容共生的和谐文化。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范式,其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普适化的文化,而和谐人文化还未形成一定的文化范式和理论形态.鉴于此.《和谐人》一书从社会主义和谐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层次的视角,阐述了"和谐人是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当前,香港主权已经回归20余年,香港文化中西合璧的浪漫风采依然。但是,香港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却陷入了困境。葛兰西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策略,即以"市民社会"为场域、以"积极同意"为前提、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以"阵地战"为获取策略。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香港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构建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文化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当前,维护文化安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底蕴;把握全球化契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的转变,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面临着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种文化认同危机的理论表现即为中国如何处理"古今中西"关系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发展的备受瞩目,中国逐渐走出文化危机开始真正意义的文化自觉,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才得以应对文明冲突,实现文明的对话,最终构建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13.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陕西青年”课题,系由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省团校)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等,带领学院10位青年工作研究者,进行的大型社会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陕西青年的现状和需求,为党和政府对青年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验不足,技能生疏;易浮躁,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其根本原因是青年编辑缺少与编辑工作相适应的文化素养.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文化素养在青年编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文化素养是首要条件,文化自觉理念更是思想保证.因此,青年编辑所在单位或部门应重视对其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青年编辑自己也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去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医院的未来,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树立坚定而充沛的文化自信是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涵养文化自信为着力点打造青年文化品牌“青之源”,通过营造学习创新氛围、建设团日活动体系、搭建阅读分享平台、探索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的品牌塑造路径等方式,动力、活力、能力三源合流,为青年成长提供正向激励和人文滋养。  相似文献   

17.
追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而忽视精神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下去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科学技术 ,同时也必须具有文化道德和信仰的支撑。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同时 ,切不可忘记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城市青年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城市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出现急剧变化,文化呈现攀比性、自我性、显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将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的产生,因此,青年消费文化迫切需要重新塑形,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青年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生活世界基础、创造性支撑和现实载体;另一方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观念再现、精神承诺和价值前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建设和谐文化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五四青年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是在近代中国青年阶层诞生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内容来看,《新青年》的主题是“青年”和“青春”。这些大量涌现的以“青年”为主题的论述文章,形成了五四时期独特的“青年论述”。陈独秀以“青年”命名刊物的用心主要表现为:首先“青年”是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出现的,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更容易成为社会革新的力量;其次,“青年”本身就包含一种以时间为向度的价值评判的可能。因此,一方面,“青年”作为被启蒙的对象,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青年”自身就具有道德上的优势,在与老年、老大帝国、旧制度旧文化旧道德的对抗中,能更容易获得认同。现代“青年”角色的产生,是双向发展的产物:一方面是社会的角色期待、社会的规范性力量;一方面是青年的自主意识、角色的自我设计。也就是说,“‘青年’并不只是由来自社会的角色期待所决定的,而是由作为角色担当者的学生自身的主体行为与社会的角色期待的互动形成的”。就近代中国而言,作为社会角色的“青年”的形成,与《新青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五四青年通过对《新青年》的阅读,也产生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就是“青年崇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