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阿富汗局势的好转,美国加紧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其目标是:巩固阿富汗战果,规制地区局势走向;以经济合作为手段,与俄罗斯争夺中亚地区;遏制伊朗;包抄中国。这一外交动向体现出美国正在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新计划替代以军事内容为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计划的范围也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扩展到整个中亚、南亚地区,反映出美国阿—巴新战略向大中亚计划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中亚五国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东邻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接伊朗和阿富汗。原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中亚国家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下面具体对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一评述。一、中亚五国与俄罗斯和独联体的经贸关系中亚国家是俄罗斯传统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亚国家的运输和输油管线以及其它经济纽带都同俄罗斯联系在一起,在原苏联时期形成的这种经济关系在联盟解体后,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中亚国家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间的贸易在中亚对外贸…  相似文献   

3.
张宁 《北方论丛》2020,(2):13-21
随着中东极端分子向阿富汗和中亚转移,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南部与阿富汗毗邻的边界地区、中部的费尔干纳、哈萨克斯坦西部等成为暴恐风险最高的地区,互联网和社交网站依然是中亚极端组织最主要的传播、招募和指挥手段。为打击极端势力,中亚国家相继出台反恐反极端或宗教发展国家纲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国际合作综合等措施遏制宗教极端和严打恐怖主义,各项措施总体上已发挥效果,依然存在综合反恐力量不足、传统宗教薄弱、法律不完善、地缘政治干扰等难题。中亚的安全对中国影响很大。宜把握"局"和"势"的关系,辩证且动态地对待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推动事态朝着有利于中国西部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尤其是2001年上合组织的成立,为在中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创造了条件.但相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活动,国内相关的法律研究显得非常单薄和滞后,对于中亚国家的法律、法制环境以及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文章立足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审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分析构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法律保障机制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从不同层面提出调整和补充国内法,制定和补充合作协定,创建监管实施机制,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改变了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格局 ,必然地影响到中亚地区。本文着重从阿富汗重建、中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亚的军事改革、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伊斯兰运动等五方面因素 ,分析中亚当前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6.
1 新疆与中亚地区相邻,经济领域的共同性、互补性较强,合作前景很好.自苏联解体中亚几国独立以来,新疆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甚好,在把握了我国政府对中亚各国的基本政策、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特殊性,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1、国家之间正常的外交关系的确立是发展新疆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基础.自独联体成立  相似文献   

7.
韩隽 《新疆社会科学》2013,(1):69-76,155
2009年奥巴马政府开始全面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快结束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逐步成型并得以实施。发展多层次的美国—中亚国家双边关系;借助北方运输网络的扩展、新丝绸之路愿景和中亚禁毒倡议,积极构建美国主导的地区合作系统是奥巴马政府中亚政策的主要内容。由此判断,奥巴马中亚政策的出发点是配合撤军计划,但其着眼点是2014年后美国在中亚的长期存在,美国正试图将一场"军事灾难"转变为其在中亚的新机遇。但这取决于奥巴马政府是否有时间和能力克服横亘在这一战略性规划之前的诸多障碍,如果可以,这意味着2014年后美国在中亚长期经营的战略初露端倪,反之,当前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只能被视为其完成体面撤军的说辞和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8.
"9·11"后,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及对中亚地区恐怖分子的打击、威慑,使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被大大遏制,通过经济援助及经济合作、军事援助及军事合作一步步控制中亚各国的经济命脉,并诱使各国接受自己提出的附加条件,将其纳入西方的政治、经济轨道.至于推行"民主化运动"则引发中亚各国政局的动荡,对地区安全造成现实和潜在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在美国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阿富汗未来政权。美国的政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不仅导致美国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主导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发展,而且对美俄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简化贸易程序;加快金融合作步伐,向外向型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孙文英 《理论界》2013,(4):168-170
中亚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利益主要包括主导该地区的安全事务、推进中亚国家民主化以及竞争油气资源。小布什政府的中亚国家战略强调通过"单边"的方式促使中亚国家建立西方民主制度,从根本上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奥巴马政府则重视施展"巧实力",主张构建对话机制和根据实际需要处理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美国对中亚国家战略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改善在中亚国家的形象,解决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的问题。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及其调整将对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国家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 《兰州学刊》2009,(Z1):54-5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逐渐形成对中亚的战略轮廓,到21世纪初中国的中亚战略便已明晰可见。中国希望通过与中亚国家确立各种类型的睦邻友好关系来加强政治互信,通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的多边主义来维护中亚的稳定与安全,同时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能源合作为基础的经贸合作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能源的需求和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的大国角逐及对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重要的能源经济价值及敏感的宗教文化特征,吸引了美、俄、欧盟、日、印、伊朗、土耳其等各国的力量进入该地区竞相追逐自己的战略利益.大国之间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亚各国的外交政策,从而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战争在推翻塔利班的统治和削弱本·拉丹“基地”组织的同时,也引起了中亚、南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变化,从而对我国的安全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从长远来看,不利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中亚国家的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制约中亚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多种因素,中亚各国在平衡内外重大影响因素的利弊下对安全战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积极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安全战略;倡导以中亚为中心的多边务实国际安全战略;重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形成了以反恐合作为主攻方向、核安全合作和反毒合作齐头并进的非传统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在中亚掀起了新一轮的角逐。本文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亚太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加强安全上的制度合作,增加能源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并注重协调与其它大国在中亚地区关系的中亚地缘战略构想,分析了这一战略构想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蒲小平  钱镇 《学术探索》2022,(10):82-93
源于长期战略规划、地区安全秩序和全球治理诉求等多重考量,俄罗斯使用相对实用的外交策略处理与阿富汗的关系。尤其是在阿富汗易帜前后,俄罗斯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运用多种策略,最终成为阿富汗大变局中最具影响力的角色。从外交模式来看,俄罗斯通过“双轨外交”在阿富汗各派势力以及美国与塔利班之间实施战略对冲。同时,为了确保俄罗斯的阿富汗立场,创造性地提出以多方参与、多边协商的“莫斯科模式”替代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力图用“多边体系”将阿富汗政治进程纳入俄罗斯主导的解决框架中。通过“双轨外交”加“多边体系”外交策略,俄罗斯优化了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南亚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为普京实施“大欧亚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魏松 《南方论刊》2008,(9):55-56
近年来,美国开启了“整合”中亚、南亚地区的“大中亚”战略,旨在拓展本国在此地区的战略利益。本文围绕着“大中亚”战略实施,究其关键,提出:加强由美国倡导的中亚国家参与的“大中亚”地区内双边及多边合作,是美“大中亚”战略实施的关键,并从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原因、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社会道德原则对个人权利存在侵犯;功利主义的个人原则向社会原则扩展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但也遇到既有霸权秩序的挑战。在中亚地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经济合作、政治互信领域里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耕细作,提升中亚民众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本研究从社会合作视角出发思考进一步深化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在经贸领域合作中,可以侧重于关注就业、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需求。在文化交流中,通过探索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形式提高合作效率;继续提升教育领域合作的规模和质量;注重加强中国的中亚人才库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引导民间机构积极有序开展民间交流;强化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中亚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