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文军 《新疆社会科学》2012,(5):122-128,152
1995年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快速增长,但是支出力度不够,地区差距比较大。人均支出方面,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大省低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支出增量分配上,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区域看,区域间差距是主要原因,主要由东部和东北地区造成,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建议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定《转移支付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增强中央政府责任,建立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整合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1995~2010年中国财政公共服务支出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分析了财政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力度和增加值的地区差距,并运用泰尔指数对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指出:国家财政公共服务政策应着力于缩小落后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建立以公共服务产出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间公共服务支出的协调发展,以缩小不断扩大的区域间差距。  相似文献   

3.
唐兴霖  李文军 《学术研究》2013,(7):79-86,159
作者采用1995—2010年中国教育支出数据,从教育支出规模、力度和增加值的地区差距,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教育支出地区差距变化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四大区域教育支出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部与西部地区高、中部与东北地区低的基本格局,东北地区教育支出规模最小、力度最弱、获得增加值最少;由于区域内与区域外差距对教育支出地区差距的共同作用,近年来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强对中西部的支持,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建立稳定的教育支出增长机制,加强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支出力度;在增加教育经费中,应考虑人口因素;加强区域内教育支出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区域内相对落后省份,以缩小不断扩大的区域内差距。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共财政体现了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关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的现象。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转变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职能,财政从竞争领域投资转向社会保障;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研究其中介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表明,财政科技支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变化特征;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更强。中介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会通过企业发明专利与引导城市投资集聚,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且东部地区中介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较高的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减排的影响并进行了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显著抑制了城市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中介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抑制城市污染物排放;微观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有利于城市减排;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提升,财政科技支出的减排效果越明显;区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二氧化硫的排放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废水的排放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科教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科教水平较高的城市,财政科技支出的减排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GE指数及区域分解法,对1998-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公平性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对不公平性贡献率差异较大;三大区域总体、区域内及区域间不公平性都呈下降趋势,期间略有起伏,但区域内对不公平性贡献率远远大于区域间.因此,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投入,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差异仍然非常必要.一是要加强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大陆区域创新能力的特点,选取创新能力测度指标,根据2005、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中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因子得分分析法,对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由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向内陆地区辐射递减,并且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在加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五”计划和 2 0 10年远景目标中 ,国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 :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 ,从多方面努力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世纪之交 ,中央更是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因此 ,区域经济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区域经济差距认识方面却存在甚大分歧。有人根据洛仑兹曲线和威廉姆逊系数 ,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其实这两种分析方式都带有加权的性质 ,不发达…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家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做了许多不懈的努力。中西部地区的各级领导和政府也极大地关注着日趋拉大的东西部差距。然而,从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看,这种差距仍有进~步拉大的趋势。对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新疆区域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并进而探讨一些合作发展对策。一、差距形成的必然性新疆区域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自然因素。我国东部地区濒临大海,处在西太平洋边缘地带上,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历史上就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较为密…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刘云中、何建武撰文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的越势性转变,既有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也有政策干预的效果。这一转变可能会对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需要加快产业转型,通过体制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经济活力;而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伴随着经济较快增长以及经济总量的上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部分资源导向型产业的发展,将会增加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各区域综合得分时序变化明显,西南地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山东、广东和河北等省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有所下降。(3)从各区域创新要素得分看,中部地区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浙江省创新产出效率较高,内蒙古、河北等华北省级区域的创新贡献水平不断提升。(4)各区域应通过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我国东西部差距不断加大 ,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焦点问题 ,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缩小差距 ,笔者认为 :一、东西部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开放的差距中西部同东部的改革开放是同时开始的 ,但发展是不同步的。 80年代中期前 ,中西部同东部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同 4个特区及其直接辐射的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差距 ,同东部其他地区的差距不是很大。 1 984年国家开放了 1 4个沿海城市 ;1 985年 ,将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没有大的对外开放举措 ,北、西、南边疆地区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但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部异军突起,而中西部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曾一度缩小的地区差距又明显出现,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面对日益突出的地区差距,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地区差距的表现、成因、后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政策建议。在宏观层次上,主要观点为:从资源配置角度上,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促进要素的跨地区的自由流动,以此来逐渐缩小地区差距;从制度和政策安排上,发挥政府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中西部的扶持力度,促进各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市场和政府都应  相似文献   

15.
王青云  郑国楠 《理论界》2014,(2):32-37,167
文章对搬迁型产业转移和扩张型产业转移这两种产业转移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运用生产份额法研究了2001年至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区域特征。研究表明:从行业上看,我国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产业转移最活跃的是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需品类轻工制造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的资源依赖产业,而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非生活必需品类轻工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快于2006年之前的五年;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出和产业转入都十分活跃,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明显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最后,本文从建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业共同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博士后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导致博士后技术创新区域差异明显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外部客观因素和人文主观因素。从外部客观因素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及区位条件的显著差异造成东部地区博士后的生源质量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博士后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从人文主观因素来看,区域间不同的博士后进站制度、资助政策、合作导师遴选及其激励制度等也是造成我国博士后技术创新区域差异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12个重大关系时,强调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来抓,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采取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政策性贷款,…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保障.根据国家对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本文通过中部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以江西省为代表,从教育、科研、医疗方面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三多三少”的现象,提出要加大教育经费公共支出,建设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加大财政对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财政对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合理配置和优化各种卫生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加快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东酉合作是缩小差距、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但由于多种原因,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且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经济上存在差距的明显原因,就是乡镇企业发展上的差距。从种植业和养殖业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并不大,中酉部地区的农业人口占全国的2/3,但乡镇企业产值只占1/3,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4。所以说,中西部与东部农村经济的差距就在乡镇企业上。实行东西合作,鼓励沿海发达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机器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2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收敛情况;第二,机器人的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加速收敛,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还提出对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给予财政补助、对工业机器人采用加速折旧或对工业机器人折旧采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着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