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幸福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南京市白下区的调查,使用累积Logistic模型,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睡眠情况、是否感到孤独和对自然环境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了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同时在居住方式上,和子女一起居住的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老年人抑郁(GDS)、孤独(UCL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等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50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空巢老人孤独、抑郁与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显著大于城市;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更抑郁孤独和抑郁;随着年龄增大,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减弱、孤独和抑郁显著增强;无子女空巢老人相对于有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孤独和抑郁更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孤独与抑郁水平越低,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休闲是城市老年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安排休闲活动,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南宁市177位老年人在休闲时间、休闲方式、休闲消费以及休闲场所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特点,进而对影响城市老年人体闲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勃 《社会科学》2008,(6):89-94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强调对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进行考察,是关注老年群体主体性的研究思路不断延伸的结果.通过对441名城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有关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老年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并且年龄不是判断其社会适应水平的直接因素;大多数老年人将改善其社会适应水平的途径归结为外在的支持,而非自身的调适;老年人在观念和行为上趋于保持固定或不变的人居多数.这些结果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不少老年朋友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专家提醒,孤独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相关研究表明,孤独的老人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引发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此外,精神不好还会加重老年人生理疾病.由此可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  相似文献   

6.
钱雪娇 《优雅》2021,(1):26-31
开启"住过地下室,也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但不苦,这就是我心中青春的模样." 每个人对孤独的理解各有不同,孤独孤独,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孙敏对影像艺术感知的伊始,也和她对孤独的理解有关.从绘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大学任教的四年时间里,孙敏学会了长时间与自己独处.在那个山河绵延的城市里,她很自然地拿起...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经济来源、地位、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他们的心态也随之改变.一些老年人对退休后的生活节奏不适应,感到空虚、孤独、烦闷,生理机能弱化,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8.
城市老年社会人际关系网以亲属人际关系网为核心,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近邻朋友和近邻外朋友人际关系网存在;老年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参加娱乐活动情况、婚姻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众多的因素对老年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网规模、老年人的交往深度等产生了影响;城市老年人的亲属人际关系网及近邻朋友人际关系网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庆  冯兰 《天府新论》2013,(5):113-118
将移居老年人作为一个非均质的整体进行研究,描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意愿上的分化,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的意愿并不强烈,流而不迁的非永久迁移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在个人特征方面,来城市生活的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定居;在经济适应层面,收入并未对移居老年人的城市定居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社会生活层面,城市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参与频率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心理适应层面,身份认同、社区关系、社区归属感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没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对城市老年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上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PSM方法再估计以及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渠道分析发现,对于我国城市老年人群体,互联网的"替代效应"大于"信息效应""学习效应",因此降低了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概率.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高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群体再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有效促进中国老年人力资源供给、缓解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问题凸显,发展城市社区照顾已成共识.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分析,在简要阐述社区照顾理论与起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巳具备发展城市社区照顾的基本条件,初步探索出城市社区照顾发展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育革命是人类社会最为剧烈的变革,生育动机、生育需求、生育行为的合理变化是人类社会逐步趋向合理的表征.中国的非常规性生育革命,是由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推行和落实而导致的,这一跨阶段的人口变革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老年人精神孤独等问题.解决非常规生育革命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精神护疗的问题,可采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社区依托功能、坚持教育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银发浪潮汹涌而至,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可以长寿,但长寿不一定健康.如何改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社会压力变为社会动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笔者对长春市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访谈,考察老年人健康状况;从社会支持利用度、负性生活体验度、主观生活满意度三种维度分析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视角剖析解决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初中美两位在各自国度被称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和威拉.凯瑟的作品都具有城市孤独情结,都表现了由城市化带来的不安,这也具有了可比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威拉.凯瑟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化的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尽管如此,二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的纯朴生活的怀念,强调了城市化带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一定影响,多元化城市养老模式逐渐形成。本文以广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城市老年人主要选择方向,但对自我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产生一定的选择意愿,在调查基础上从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化两个方面结合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黎明  王雪荣 《兰州学刊》2007,(11):196-198
作为世界文学共同母题的孤独,由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遇在新时期中国小说中得以再度彰显和书写.新时期中国小说的孤独母题是在人的存在的孤独与民族自我孤独意识的书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其中,新时期中国小说对孤独意识的自我书写集中指向了对民族文化封闭、内向性发展的批判与拷问以及对背负道德重担的孤独者的塑造,这些孤独意识不仅是此期中国作家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反思的结果,在深广的层面上都包含着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居家老年人的数量明显上升。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存在系列性并发症,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要他人照顾。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系列性护理服务,比如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一些失能、空巢及寡居老年人容易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人群,选择一类相应方式开展护理工作意义重大。我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居家老年人开展中医情志护理,能取得不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序次Logistic回归,探讨老年人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及以数字反哺为表现的家庭支持对于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效果.数字反哺效果可分为习得效果和代理效果,研究发现:低龄(60-65岁)、居住在城市、社会经济地位高、认知和记忆能力强等因素正向激励老年人互联网应用.子女的数字反哺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影响不同;如果亲子见面联系频繁,将促进老年人接入和使用互联网,增加数字反哺的习得效应,缩小数字鸿沟;如果亲子存在照料关系或亲子同住,将增加数字反哺的代理效应,扩大数字鸿沟.因此,政策制定与执行应兼顾不同群体需要,提供"适老化"通道,为老年人选择数字与非数字生活方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围绕着城市性与城市社区问题而展开,存在着社区消失论和社区幸存论的争论。以齐美尔、沃斯等为代表的城市性理论和实证研究勾画出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片面化和表面化,人际关系疏远及城市人孤独等特征,并因此宣称城市社区消失论。以城市性亚文化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为代表的社区幸存论则认为城市社会仍存在丰富而充满活力的首属关系,城市居民仍然生活在有意义的社会团体中。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将城市社区问题研究重新回归到人际关系这个本质问题上,认为现代城市社会社区已经表现出新的形式和模式,提出了社区解放论。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大"词典",向我们展示了布恩地亚家族孤独的种种内涵.本文通过对马尔克斯笔下的主人公一个一个挣脱不了孤独的怪圈的剖析,揭示了主人公走向毁灭命运的孤独,分析了作品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