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涉及的问题有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音乐欣赏的心理境界、音乐与人格、音乐与情绪、音乐与意志、音乐与心理健康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充满了丰富的教师心理学思想。孔子、孟子等作为先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对教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尤其是孔子遵循"快乐教学"的原则。该文拟从教师能力要求、心理品质等方面进行整理和阐述并揭示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尚中即强调处世行事一定要符合中的标准。五帝时期已经形成了执中思想,“允执其中”被奉为最高行为准则。春秋时期,人们仍然崇尚中。孔子非常崇尚中,将执中思想发展为中庸思想。先秦时期尚中思想虽然对秦汉以后中国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不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秦汉以后,人们不仅崇尚中,而且崇尚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重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重商”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它的基本含义不同于近代的“重商”主义,指的是在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统治阶级的某些思想政治家,在重视发展农业的同时,也重视商、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并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或措施。这对于古代经济的荣繁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我们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老子》、《庄子》和《吕氏春秋》三部著作中。文章从人性假设、管理谋略、领导心理和人力管理心理等四个方面对先秦道家管理心理学思想作了整理,并揭示了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同理想与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人类矢志追求的理想。大同社会历来被人们视作无法实现的空想 ,但实际上其中包含着可实践的部分 ,因为大同理想是在吸取了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关于社会保障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先秦诸子百家的社会保障学说又与商、周以来政府的社会保障实践紧密相关。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 ,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和”,具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身与心等各种关系协调平衡的理想状态。但是,“和”又与“不同”相联系,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9.
论述了“德”的观念的发端,指出了“德”的伦理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概括了先秦思想家讨论的德育的基本问题,这就是人和人格、修身与教育。先秦时期德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体系,并对以后中国德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往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一般比较注重对中国历史上各学派、各思想家的经济思想进行横的分析和对若干重要经济思想范畴的流变进行纵的考察,而较少讨论各个历史时期的核心经济思想.我认为,只有在深入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核心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对各时期五光十色的经济思想做到整体上的把握,才能对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经济思想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上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将其分作周初、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五个阶段。作者认为其发展轨迹是从“敬天保民”思想向“民为神本”、“民为君本”、“多元民本论”直到“君臣法令之功必效于民”为核心的“民为国基”。文章还探讨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本思想对往后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思想模式乃至于社会改良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的诞生,只是近一百年来的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而宣布独立的。但人们也不可否认,艺术创作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互相交融的产物,它也就必然包含着审美主体(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在内,因而也必然有一个艺术心理学的问题。正如著名文学史家勃兰克斯所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 中国的上古时期,即从旧石器渔猎阶段到新石器的农耕阶段,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称之为史前期。这一时期的史前文化艺术,并无典型的艺术心理学思想,但从远古的青铜器艺术中,从一些官书和宫廷巫师、乐师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可以朦胧地看出当时先民的社会审美心理。这是中国艺术心理学史的萌芽阶段,很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引领下,主要对人格的实然展开研究,缺少了对人格的应然探讨。先秦儒家则着重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个关系纬度对人格进行了应然的设计和塑造,指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和实现的途径。它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注重在实然的基础上对人格的应然设计;突出人格成长中知和情的和谐一致;强调人格的自觉和发展;着眼于人格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寓言首先是基于“有用”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的先秦寓言说明士人在心理上重视搜集民间故事,这些寓言反映了记录者的心理感受与思维。士人们借助寓言故事而论辩成功,这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并充满荣誉感,也使接受者进入轻松信任的心理状态。同时,先秦寓言也记载了很多反映人类心理活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先秦秦汉时期老人问题的研究中,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人口因素始终制约着老人问题的凸显,基于此,文章力图在考察社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以来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探讨孝道盛行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于隐逸思想的研究,人们过去的目光往往停留在男性身上,而对女性却忽略了。这显然与男性文化占支配地位有关。当我们走出这种性别文化的偏见,就会发现在先秦时期,女性的隐逸思想较之于男性,更具有与大化同行、与万物俱在的精神和气质。从文化角度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一是尊隐传统及隐逸思想的内在女性特质,二是道家“女性化生命哲学”以及儒家“出世哲学”的双重文化合力。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土地面积和其载荷的人口数量之间要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制土分民思想产生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发展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推行于秦汉时期,它有力地促进了秦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直到今天,古代的制土分民思想及其内容,仍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和参考借鉴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