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程。由于传统法文化的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极为不足。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要扬弃传统法文化,创建新的现代法治文化;突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纾解阻碍法治的实践症结,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宇 《现代妇女》2014,(9):172-172
高校法治建设是当今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法治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加强高校法治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王焱 《城市》2014,(3):72-75
正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是法治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法治城市的软硬件建设都是为了使人们形成法治思想、法治观念,提升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着力于人们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将无形的观念化为实际的行为,将逐渐形成全社会的法治氛围。具体来说,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包括对法律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市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方式、对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提升法律素质的愿望等。  相似文献   

4.
最早以管子、子产为代表的杰出历史人物在其著作中多次论及法治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法治思想萌芽的阶段。到了战国中期,以李悝、吴起、商鞅等为代表的法家革新派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主张,完善了我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被推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法治理论和经验,系统地提出"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将先秦的法治思想加以系统化。文章为更好地、更清楚地论述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将按照管子、商鞅、韩非子的顺序对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郭玉梅 《现代妇女》2014,(12):54-54
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组成部分。只有科学把握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治求,网络社会的治理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以培养契约思维、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权力观等为切入点,将培养法治思维作为提高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坚持我们的国体和政体,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科学论断。本文就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目标,法治不仅仅要停留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执行上取得的效果.由于我们乡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是社会进行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全文就农村基层法治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法治军队,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新形势下,军校作为培养军队全面建设人才的基地,其法治教育承担着为部队培养和输送法治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是攸关法治军队建设成败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源头性、战略性工程。当前,在推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加强军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尽快提高其法治意识,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本文将分析加强军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军校法治教育的内容,并针对如何增强军校法治教育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渐增强,全社会对法治政府的期盼越来越强。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首先理清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衡量法治政府标准,然后探讨中国法治政府的发展进程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去探析解决中国法治政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确定为该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落实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主渠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揭示出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底蕴,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国现阶段国情面临法治不被信仰、公民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本文从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法治文化素养、提升公民法律信任感、加强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龙续 《现代妇女》2013,(12):I0051-I0051
随着法治文明被普遍接受,法治思想作为一国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载体和治国安邦的理性选择而逐渐代替了人治思想。概括而言,法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与人治思想的对比中不断显现自身优势的,更是由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等一系列政治学说推动的。基于此,对比研究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对于比较法治思想和人治思想以便借鉴西方法治思想、深化中国法治改革进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着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布局,将自然资源法治建设与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有力推动法治蓝图转化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法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突显出来。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是极为有益的。法治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大学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同时他们的法治观念也将得到强化。道德教育则能够让学生知晓和领会那些道德伦理知识,思想道德观念也可得到进一步强化。故非常有必要将法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此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文章将详尽阐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间的关联,并探析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茜均 《公关世界》2022,(22):73-7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掌握知识和规范行为的教学方式。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十分重要。明确故事选取原则,将故事教学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好故事、好情感、好精神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王昭 《职业》2014,(36):69-70
技工院校学生环境法治意识培养对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却几近空白。本文将从技工院校学生环境法治意识培养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该研究的现实依据等方面,综合阐述技工院校学生环境法治意识培养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郭玲池 《现代妇女》2014,(12):I0119-I0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发展谋篇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进行了深化,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法治层面为保障各项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文章择选政府视角,探析党的领导下法治政府应该是一个小康社会、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国家一体化建设的过程,法治政府建设求职权法定、培育法治思维和不断适应开放改革需。  相似文献   

18.
项晓峰  靳东 《中国扶贫》2016,(16):57-59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脱贫攻坚和法治建设中,准确把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因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放弃对法治的坚守,始终树立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系统解决藏区脱贫攻坚中制度设计、政府行为、问题治理和群众教育等问题,促进藏区依法治理向基层延伸,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坚强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大学生法治信念,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将以依法治国为基础,深度探究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意义及其现状,提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为了实现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这是关系到整个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围绕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探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充分发挥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工作开展的质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