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主席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視、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視的斗爭的声明,是当代世界革命的重要文件。我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这个伟大号召,坚决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正义斗爭,坚决支持全世界所有地方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斗爭。  相似文献   

2.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种族歧視和压迫最猖獗的地区。南非維沃尔德政府的种族歧視政策的加剧,南非黑人反对种族歧視政策斗爭的高涨,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在历史上,殖民主义对南非的奴役和掠夺,形成了目前英国和南非白人(即当时所謂的布尔人)的垄断資本集团。在当前,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美帝国主义又成了維沃尔德法西斯統治的后台老板。本文試图从南非被奴役被掠夺的血腥的历史,証明种族压迫和歧視的根源是阶級压迫和剝削。  相似文献   

3.
"融入主义"与"黑人民族主义"作为美国黑人史上的两大思潮,贯穿于美国黑人社会发展进程,并随着美国种族关系与矛盾的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追根溯源,是探究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的源起与历史背景的角度之一。自独立战争至内战前夕,以"移民主义"思潮为基调的黑人运动孕育了美国黑人民族主义的雏形,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社会形态各异的黑人民族主义思潮的涌现奠定了基础。因而针对美国历史发展初期黑人运动与思潮的研究对于系统考察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妇女的高等教育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一般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善种族地位及个人生活条件.不过,黑人获得平等教育的愿望仍然常常遭到美国其他种族许多人的价值观念、种族偏见和歧视的伤害.不管许多学者对黑人高等教育课题的兴趣如何,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常被教育史学家以及黑人和妇女研究学者所忽视.只有《美国黑人教育杂志》和《黑人妇女学术杂志》才破天荒地登过有关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的文章,不管这些杂志的贡献有多大,但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仍然是被窥避的.例如,就上个世纪而言,当大学注册人数很容易确定时,美国男女混合学院的黑人妇女情况仍然很难确定.无论如何,本文仅想就美国黑人妇女高等教育简史、妇女的特殊要求及其当代发展状况作一扼要评述,并谈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女作家批评、女性文学批评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指出莫里森在创作时借助母性之叙事视角,聚焦于黑人母亲,通过她们的感知与处境,借助读者之凝视,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存在的美国社会里的遭遇。她从多个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历史语境下美国种族主义、奴隶制、父权制及白人文化殖民是自己所属种族及黑人女性受迫害并产生悲剧的根源,莫里森通过母性诉说之悲剧主题揭示美国非裔种族、非裔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表征一个民族共有的严酷生活处境。还指出莫里森母爱之歌的谱写表明其在严酷生活的历史境遇下,探寻黑人个体生存、民族文化认同及民族文化出路时对母性价值的思考,美国黑人的成长离不开母性的指引与本民族文化的滋养。莫里森母性诉说在人性道德的追问中给人类以希望。  相似文献   

6.
黑人民权运动是美国60年代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黑人长期以来一直都在进行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的斗争。本文通过揭示黑人民权运动的苦难历程和有限的成果,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黑人运动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威尔逊的《钢琴课》不仅批判了美国黑人的父权文化,也批判了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种族救赎观念。在《钢琴课》中,威尔逊揭露了美国黑人男性嗜偷成癖、实施暴力复仇、玩弄黑人女性等人格缺陷,批判了"圣母玛利亚"和"耶洗别"二分法对黑人女性的毒害,指出了后女权主义倡导的多元共生、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是黑人种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恩惠》中,莫里森将主人公母女离散的个体经验纳入美国黑人的文化经验,借此分析种族奴隶制的意识形态根基及其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成因。作者借母爱之施者与受者的个体经历来重构殖民地时代的美国历史,描绘了早期美国的社会政治图景。作者笔下的早期美国史是在美国历史的神化过程中失落的叙事,是被历史的暴力性建构所遮蔽、歪曲、涂抹的史实,真实反映了黑人在美洲种族奴隶制初期的集体历史。而黑人族群内部母爱与人伦的悖论,也正肇始于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著名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描述非洲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种族制度下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从黑人口头表达、音乐和宗教三个方面,剖析了寻求并弘扬非洲文化之根的努力及在白人霸权文化侵蚀的生存状态下,非裔美国人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同时歌颂了黑人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0.
小说《看不见的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成名作,发表后曾获美国1953年全国图书奖,受到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高度评价。《看不见的人》以一个黑人青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广泛地接触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露了在种族歧视制度下美国黑人的悲惨生活。但这部小说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反对种族岐视的范围,实际上小说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提出了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面临的问题:即人的异化问题,作者通过小说中那位无名姓的年轻叙述者试图寻找真正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著名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描述非洲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种族制度下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从黑人口头表达、音乐和宗教三个方面,剖析了寻求并弘扬非洲文化之根的努力及在白人霸权文化侵蚀的生存状态下,非裔美国人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同时歌颂了黑人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2.
非裔美国人被看作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他者”。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既是“他者”又是世界的人类。在《所罗门之歌》中,黑人主人公“奶人”的成长是小说的主题。通过对奶人成长过程的描述和他的性别意识、种族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进步,莫里森表达了消除两性对立、获得种族身份认同、回归传统文化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的种族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已经不多见,另一种新形式的消极的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在后民权时代出现,并不断加强。对于政府在取消种族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强烈抵制,并重新接受了对美国黑人消极的看法。他们否认歧视是一个现行的社会问题,不仅听任底层黑人处境的恶化,而且将黑人不利处境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黑人自身,从而使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参与美国体制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据西方后学批评理论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进行尝试性解读,分析了黑人女性戏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反映美国黑人的悲惨处境、揭露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和对种族平等的渴望与抗争,而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探索美国黑人的整体命运,开创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新天地.<所罗门之歌>是一部有关黑人男子奶娃的成长史.化解两性之间的对立、找到处理种族问题的办法、恢复传统中的生命活力正是莫里森创作<所罗门之歌>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为主题.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来解读黑人女性走出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樊篱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黑人种族在美洲大地上的发展延续始终弥漫着悲剧性,因而悲剧意识深深根植于族人心中,所以无数以黑人命运为中心的文学作品都以描绘黑人悲剧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探讨种族生存困境。生存困境的多方位展示更是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兰斯顿.休斯在作品中所着力注重的。结合休斯小说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境遇,分析种族生存困境主题在其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向郊区迁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种族矛盾的缓解,是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也最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黑人郊区化在美国已成为一个规律性现象,但与其他少数民族动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迁往郊区后,除部分中上层黑人外,大部分黑人仍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以居住区隔离为主要特征的"隔都"。这一状况既是解决黑人问题的机遇,又是对美国郊区,乃至整个社会构成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同化与回归——浅析托尼&#183;莫里森小说中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探讨了黑人精神解放的问题。黑人抛弃或割舍黑人的文化传统,对白人文化的盲目顺从,只会使他们遭受愚弄和欺骗。更重要的是,黑人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离异,其后果势必要导致黑人种族的主体意识的丧失,并危及到黑人种族自身的存在问题。黑人民族只有保持住自己的民族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真正的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