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东方与古代罗马的情况不同,传统观点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时间——公元476年来划定古代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大致下限,不妥.这一下限应大大提前:西亚不晚于汉谟拉比时代(公元前18世纪),埃及不晚于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世纪),印度不晚于阿育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随着这一视角的变化,可见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亦为古代东方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两千年来,得到了古今中外广泛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在苏联早期编纂的百科全书中,曾称赞说:“中国古代的历史知识,较其他古代东方各国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公元前六——三世纪,古代中国就有了最初的一些历史著作.叙述从远古时代到纪元前二世纪的中国史的第一部著作,是古代最伟大思想家之一司马迁(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黄金草原>记载了从法老时代至公元10世纪的埃及历史以及古代埃及的文化.这些不仅对于研究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具有较大价值,还对现代人了解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丧葬习俗、天文历法等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为研究古代埃及统治者的王朝世系提供了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论述的古代道路,指的是由中央集权制下的古代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并由国家来维护、管理的道路。典型的古代道路,在欧洲有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的古代罗马的罗马道;在亚洲有同样是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中国的秦朝的驰道。 在日本,七世纪时模仿唐代完成了驿传制,在此制度下铺设的驿路相当于古代道路。  相似文献   

7.
南海诸岛历史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边缘海,我们应捍卫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合法权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使海洋经济成为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究,往往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国互派使节,在文化领域也有较多交流.15世纪中期,主要由于中国海洋政策的变化,两国的直接交往中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传统断裂,古典的理论形态被西方文论话语系统切换,文学理论的观念、范畴、研究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20世纪末当我们面临"全球化"的对话时代,痛感文学理论的"失语".中国古代文论更切合文学的具体可感的属性,更切近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深入发掘梳理,准确阐释转译,大力普及推广,使中国学者能够掌握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以此与西方学界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将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的理论范畴、表述方式、体系建构加以比较,精心选择,择优组合,融会贯通,是21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语言学、文字学在早期全是研究古代的,不研究现代的,而且,早期的传统重视研究文字,不重视研究语言.赵元任他那一辈语言学家把语言学从古代延伸到现代,这是一大进步.文字方面,一直是抱着一本<说文解字>,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研究还主要以古代为主.这个传统影响到中国科学院的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围绕着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现实意义、现代转换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也是 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民族特色与现实意义的探讨 ,表明古代文论研究界自觉地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联系起来。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一个突破 ,体现了古代文论界方法观的成熟。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的探讨 ,将对古代文论价值的评判、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置于了整个 2 0世纪文艺理论对现代性的追求的历史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3.
靺鞨是6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活跃在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古代部族,与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国家有着密切的互动与交往.但是,朝鲜半岛的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关“靺鞨”的记载,早于中国史书600年,引发了学界对“靺鞨”理解上的混乱,值得探讨.从历史地理方位以及相关记事来看,《三国史记》所载“靺鞨”并不是对某一民族的专指,而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部族的泛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成熟极早,其生产、生活方式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农业重时,故在古代诗歌中,咏叹"春"、"秋"的作品历代不绝,数量多,内容也极为丰富.20世纪前期,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但学者们较为自觉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大家对伤春悲秋的原因、伤春悲秋诗歌的情感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纪末情结”与学术自觉追求的交互为用,催生上个世纪末相当一批意在学术回顾与前瞻的研讨和论著.从外部环境来看,21世纪头十年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甚至整个人文社科研究的黄金十年.从《明清小说研究》所发论文来看,2001-2011年间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出现一系列可喜进展,当年学术回顾中的一些针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扩展古代小说研究视野,提升古代小说研究的科学品格和当代价值,今后应在古代小说与诗词文等抒情文学、古代小说与现当代小说之关系等两个方向作更为深广的开掘.  相似文献   

16.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外销产品,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近年来,国外发现了一些早期丝绸,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古代地中海地区曾利用野蚕丝进行过纺织,西方文献所说的"科斯丝绸”就是指这种野蚕丝,而不是指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丝绸已经传到了欧洲,并且很可能是沿着草原通道西传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反思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的看法,显示了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以构建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实际的中国古代史体系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史应分为四个大的时代,即血缘家族--氏族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州郡时代、行省时代,并认为这一划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歧,反映中国古代历史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十余年,这场学术讨论的出现实际上是遍布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现代性焦虑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上,其现代性焦虑表现为:在追随西方现代理论话语以进入思想现代性殿堂与保持本土化的文化身份之间、在革故鼎新以张扬现代性的新异原则与辨析古代文论的历史原貌之间、在重构古代文论元话语以强化其阐释有效性与维持古代文论的典雅文化地位之间、在划定古代文论学科属性以赋予其现代知识类型与尊重古代文论的前学科性意义形态之间,我们难于抉择又急于抉择.我们越是接近现代性.我们就越发清晰地感受到现代性在文化功能上的两面性,所以当现代性在中国展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既渴望又恐惧的心态便日益明显,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论题之所以提出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廓,总结了不同时期学术的成就、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古代突厥语法(8—13世纪时期的突厥语),从1893年12月15日丹麦学者汤姆逊(V.Thomsen)解读古代突厥文字(也称鄂尔浑如尼(OrkhonRunic)文字)以来,已先后有数种德文、俄文写成的专著出版。前者如拉德洛夫(W.Rad loff)在1897年发表的《古代突厥语法概要》(Gram matischeSkizzederalttuerkischenInschriften,收入该氏的《蒙古古代突厥碑铭———新编》(Diealttuerkis chenInschriftenderMongolei,NeueFolge))、葛玛丽(A vonGabain)的经典著作《古代突厥语法》(Alt tuerkischeGrammatik)(第一版1941年,因二次大战未能流传开来,1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