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科技园区成为园内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力保证。为了提升园内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文章从创新进程出发,提出从基础设施体系、融资孵化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和人才智力体系构建创新支持系统,并以此模型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支持系统发展现状,针对不足提出对融资孵化和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子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传统的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种业科技创新体制无法适应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要求。种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和成果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当前我国种子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所发挥的作用太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主要受困于法律地位、人才、科研体制、经费等问题,要改革传统的创新模式,使种子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必须从政策法规、财政金融、科研人才、知识产权以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为种子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现状(一)开发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总体情况分析近几年,开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重点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现代产业体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资源日益成为开发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和关键力量。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人才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人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参与科研活动日趋频繁,人才投入列入专项预算,人才服务机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开发模式尚不成体系,每一个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点,缺乏创新性,过分强调企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国际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对高等院校创新外语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以三大素质理论为指导,从专业知识素质、岗位素质和职业意识素质三方面调研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对创新外语人才素质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对创新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各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要求,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实战中心和园区语言实践工作室,同时依托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并建立校企动态的职业意识素质培养和反馈机制,实现外语人才素质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创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决定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开发创新思维。当代企业,最紧缺的是富有创新思维、善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才。发掘创新思维就等于聚集人力和物力资源。所以,激活企业每一个人的创新细胞,开发创新思维是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人才是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创业型企业所面临最残酷的情况。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强化自身竞争力,而创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然而大多数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针对创业型企业人才管理的创新进行分析,并为此推出相应创新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知识经济引发企业革命,从而使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即更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机制,进而对建设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创新机制的途径加以探讨,提出中国企业家更新观念,确定正确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人才选用及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在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而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转化率很低。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创新驱动"就意味着要运用金融杠杆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运用金融手段加快创新能力的转化以及运用创新手段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互联网技术革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发展科技金融、创新管理模式、跨区域联合发展、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申请专利保护和吸收金融高端人才以及培育创新文化等措施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造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湖南是以中小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中部省份,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以2013年湖南制造业为研究样本,在建立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DEA-VRS模型,对全省制造业31个部门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制造业整体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低,主要是R&D人员投入冗余、创新人才产出不足所导致.对此,政府应建立健全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展机制,企业也应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本着"服务于研究生,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背景下,培养企业、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搭建我校高级人才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与平台,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体系.提出创新基地的发展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原则,在发展中求完善.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组织创新的巨大风险已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在分析了风险识别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后,提出了用层次分析法识别组织创新风险,并应用该方法对某企业的组织创新风险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计划以后,协同创新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高等院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院校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主体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随着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发展 ,高校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作用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源。但还存在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脱节等问题。应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产学合作 ,加大高校经费投入 ,构建高校全新的运行模式 ,使高校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有赖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理念创新是关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创新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创新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广东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可靠源泉之一。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排名却处在全国的下游,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能力等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相对较低,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经济发展缺少支撑,因而制约了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亟待独辟蹊径,再探新路。2012年,教育部以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实施立体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校的特色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旨在为其他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一些参考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它使得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知识价值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同时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我们的企业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 ,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而且要同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式的精髓在于更易收集和交流信息 ,更易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更易及时地根据市场的需要 ,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8.
集群创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塑造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因为地理上的接近使集群内部的企业能够更方便地交流,难以编码化和以经验技能形式存在的隐含知识能被更方便地学习。因此,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的重要体现就是大胆创新,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思路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必须站在高端,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自身必须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必须善于创造环境条件,让人才"出得来、用得上、引得进、留得住";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小微企业的创新优势是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针对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大胆探索金融创新、保障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人才服务机制、协助小微企业聘用高级专门人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帮助小微企业构建市场体系,是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创新优势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