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田几多郎一度是日本的最大哲学权威,他的著作曾被誉为“日本哲学的古典”、“日本产生的夸耀世界的哲学”,支配了两次大战时期的日本思想界达三十余年。本文的论述范围以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一书为主,因为他的主要思想均在该书中奠定。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后来有进一步发展,但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却自此大致未变。西田的伦理观和宗教观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此为牢固基础的。在《善的研究》中,他以论述“实在论述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并进而由此引述出他的全部道德与宗教思想。所以,在对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加以评述之前,有必要先对他的“实在”观即哲学思想作一全面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日本京都哲学的创始人,西田几多郎曾经深受宋学、尤其是阳明学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西田哲学的前期,也反映在了西田哲学的后期。围绕“至诚”这一概念,西田在重新审视作为东方儒学的传统理念的同时,也站在自身的哲学立场赋予了它以一种新的内涵。西田的儒学诠释,不仅是通过创造性的诠释,构建自身哲学思想的一个必要之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儒学以“现代性”的一个“尝试”。回顾这一历史性的对话,反思这一尝试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将是我们如今探讨京都哲学与儒学之间的“对话”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继往开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政治伦理观,主要内容包括: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勤修官德,做合格的领导者;以水火不容的姿态反对贪腐现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相似文献   

4.
韩伟 《唐都学刊》2013,29(5):23-28
“报”是中国民间习惯法的一个效力来源。“报”之效力可分为两种:一是正面的互惠之报,它维系了互助、互利的诸多习惯法的效力;二是“报应”、报复之报,它形成了某种现实的或心理的压力,同样赋予习惯法以效力。“报”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及其对民间习惯法的效力保障,对于当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塑造,亦不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资源伦理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资源观的核心和基础 ,这是一种在传统伦理观基础上 ,以人为本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协调发展的认识跨越 ,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需要。树立这样的伦理观 ,人类必须为了自身的发展 ,增强博爱意识、公平意识、公正意识、防卫意识等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新境遇面前 ,为人类提供一个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道德虽属精神范畴,是软力量,但道德良善决定着人的行为良善.任何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确立国家基本制度(法律)的同时都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特别是从政人员的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具有价值功用是毋庸置疑的.政治道德能够促进人格完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规范人的权力行为,同时也能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也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伦理观的核心是君“慈”臣“忠”。春秋时君统宗统合一的传统虽有影响,但君统已开始重于宗统,至战国时君统已脱离宗统而独立。这一时期的君臣伦理观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来 《浙江学刊》2005,(1):5-14
我在讨论梁漱溟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1975)的论文的结尾处曾说:"他的这种‘以事实证理想'的信念贯穿其一生,虽支持他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他的心理学之作,但实际上,其心理学部分的价值并不甚高,他的更重要的贡献可能仍是在其伦理学的一部分."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5页.本文即以其论伦理的思想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观察儒家传统对于现代性伦理的反应,最后则就其"他者"优先的伦理思想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黎宏 《社科纵横》2010,25(4):21-23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顺应天常"、"仁民爱物"、"寡欲节用"的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萱  王威孚 《学术交流》2006,3(8):28-31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现代伦理学的三大流派。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扬弃,形成超越两者,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的伦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建立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代内公正、代际公正、男女公正与人地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依据;整体、最优及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维模式;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突破唯人类独尊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完全受计划方式调节的国有企业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经过 2 0年的改革 ,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地实现脱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其重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伦理上的基本取向的偏执。因此 ,要实现国企改革的成功 ,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伦理观的冲突与转换问题 ,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政治和道德:一种政治哲学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俊峰 《唐都学刊》2008,24(5):22-26
从西方政治哲学史的发展来看,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并非一开始就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政治的道德化过程、政治与道德分离过程、道德政治化过程,最终在消解经济的道德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从政治哲学的视野对政治和道德关系进行考察,对进一步深入把握政治和道德的关系、推进和谐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平 《学术交流》2005,42(6):155-159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14.
刘赣州 《学习与探索》2007,3(1):154-157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分配伦理观经历了一个由“平均主义”到“效率主义”,再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过程。鉴于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的问题已经形成,必须重构分配伦理观,逐步实现分配伦理观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最后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5.
王永智 《唐都学刊》2006,22(4):38-40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概括。“五”是指金、木、水、火、土。“行”有两层涵义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互动性和统一性来揭示人与自然、人的身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五行与人的道德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生命和谐成长的规律,提出了中国人生命保健的伦理观。对中国人的重生养生、对生命的唯物辩证的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群体的和谐统一的伦理观念产生了影响。并对中医学说中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促进人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政治共识更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党来推动的,执政党通过党政资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自身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全社会的政治共识。这种政治共识形成了支配性的政治话语体系,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合法性支持与充分的政治保障。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渐次形成了一股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它极端强调平民的价值观,即从平民的立场审视公共政策,强烈批判主流的政治话语,反对国家本位主义与精英主义价值观。网络民粹主义形成了与主流政治话语权相抗衡的独立话语权,蚕食并解构着传统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7.
政治是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社会并存的两种社会现象,法律和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大体同期,性质彼此一致,内容相互交叉,变化彼此互动。在有国家这样的政治组织以来,法和政治就与国家紧紧相随。在经济基础的意义上,法律和政治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在上层建筑的视野中,法律和政治都以国  相似文献   

18.
任卫平 《日本研究》2004,69(1):90-93
山田清三郎是日本文坛上著名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没有被大量地引入中国,但纵观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前前后后,无不留下山田清三郎的足迹。他为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是日本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核心人物,即是小说家又是评论家。一  山田清三郎是以短篇小说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他在早期创作中,常以短篇小说反映底层大众生活,探索大众生活轨迹,批判各种传统观念,宣传他的萌芽状态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反对贵族专制的观点。他的早期作品《幽灵读者》、《青年时代》都真实地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类摆脱野蛮、蒙昧、贫穷而趋文明、理性、富足的历程是在三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探索自然世界、发展科技借以提高生产效率而达物质的富足;二是探索自身精神世界、发展道德借以提升人生境界而达精神的安宁;三是探索制度世界、发展规则借以提升政治理性而达政治的文明化。愈是晚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德政治法律全面拒绝"诱惑侦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子明 《社科纵横》2006,21(7):62-65
“诱惑侦查”的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到重拳打击,一方面是刑事司法的严厉制裁,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异口同声的唾骂。在这样官民一致对之作出否定评价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人妄谈“诱惑侦查”的“必要性、合理性”,这就不能不给一点以正视听的声音。本文拟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