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90年的奋斗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形成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它主要表现为十个方面:志存高远的执着精神,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和提升"与时俱进"的境界提供了哲学基础;注重学习,做学习型政党,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科学技术,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升"与时俱进"精神品格的境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三大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突出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军 《东岳论丛》2003,24(6):26-31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底蕴厚重。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民主守纪、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立国、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这种精神成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永远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自己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拥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发展历程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为了建立与时代要求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体现了先进文化的特色;第二,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第三,在建构体系上,始终保持民族性特色,并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内容不断发展创新;第四,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阶段成果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与民主机制,责任政治逻辑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融合而生的“全过程负责”,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的必要路径之一。基于责任与民主的内在关联,“全过程负责”从观念、结构与行动三个维度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核心理念,从始至终贯彻了“人民本位”的价值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多层次与全链条的系统结构中整合不同民主形式,激活各类要素,强化全过程监督,使民主成为能够真正回应问题的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任地参与到民主程序当中,以“能动者”的身份提升了民主制度的活力与执行力。“全过程负责”旨在提出一个分析民主质量的责任视角,探讨民主的责任意蕴和责任的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庆精神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培育和倡导的结晶,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豪迈气概,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生动诠释,从根本上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8.
宪法责任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角色义务。中国共产党是重要的宪法关系主体。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依宪执政、尊重并遵守宪法、适时提出修宪建议 ,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呈现出实践生成和观念生成两个方面的过程,特区精神的生成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双重过程。在实践生成中,特区建设的特殊事件逻辑孕育了特区个性化的精神特质,包括:特区承载的特殊使命任务,决定特区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求变;特区面临的特殊困难与挑战,决定特区精神的显著特征是"敢"字当头;特区长期面对其他地区鲜有的正当性质疑,决定特区精神的关键要义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特区所具有的特殊社会结构,决定特区精神的鲜亮底色是包容性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实践生成的人地逻辑中,中国共产党员、地域文化传统、新型移民等三种主体精神特质形塑了特区精神的内在动力。在特区精神的观念建构过程中,特区精神既具有独特的中央地方互动的政治化建构过程,又具有鲜明的政府社会互动的社会化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贯彻了人民性的原则,采取了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坚持了弘扬和培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执政精神是指执政党鼓励和倡导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在执政实践中表现出的某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它与执政理念、执政本质、执政道德共同构成执政党的“软”环境。加强党的执政精神研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执政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体现出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民本精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自律精神.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是民族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尊道贵德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对这些精神进行系统地批判和改造,赋予它们能够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新含义,实现了民族精神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无精神不强。始终保持在思想上清醒、精神上崇高、道德上高尚、作风上优良,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根本。由肖力、邢洪儒同志撰著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历史,她始终代表着世界和中国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并成为自己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都把文化建设提到立党、执政、治党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精心构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作为党的文化精髓的文化精神,凝聚了现代和当代先进文化核心理念、价值主导的精华,进而引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笔者认为,党的文化精神是由其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构成的辩证统一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党领导的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大庆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精神谱系".文章从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历史启示方面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04-210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并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其奥秘就在于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党的代表性体现在党对自身有清醒而准确的定位,始终保持党在组织成分上的开放性,坚持做到以关键的少数代表领导多数。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无私性、思想性、政治纪律性、创新性、纠错力。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内在统一的,体现在从严管党治党的全过程,体现在党对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党对多元而复杂的社会具有的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南昌起义.以南昌起义为起点,历经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成立.南昌起义中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特性.建党、建军和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矗立的三大坐标,即以红船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坐标,以八一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军精神坐标,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精神坐标.八一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谋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作为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把解决民生问题继续推向深入;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前人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把民生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党发展壮大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法宝。传承这一精神,一是要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运用好唯物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立场和作风。二是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精神,在实践中无惧斗争、在斗争中协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化为危机,进而增强本领和完善自我。三是要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以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互联网络的积极传播,社会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入,资源体系的建设完善,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