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8-82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范之作,书中对晚清山东的城市书写,特别是对济南的书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学界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小说中,通过老残的耳目见闻,在他穿梭游走于山东的城市之间时,作者对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书写,都为读者展现了当年城市生活中的丰富意象,为我们了解晚清的城市及城市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6.
8.
9.
10.
理查德·利罕在《文学中的城市》中提出的研究范式有别于传统的城市文学研究,后者侧重的是反映论,而前者侧重的是再现论,其既关注城市的发展变迁对文学文类、叙事和修辞等方面的影响,也关注文学对城市的想象性构建。这一视角更适合于去阐释城市和文学的复杂性关联,对目前的城市文学研究有诸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慧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7-101
牧民出身的青年作家王新军,不仅在其小说创作中描绘着牧歌式的田园生活,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城市空间的书写。以中篇小说《坏爸爸》和《摸吧》为代表,王新军着力表现了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为求生存,而以一种极端或堕落的方式进入城市空间。对此,简单地同情或谴责都是不够的。究其原因,资本的无限扩张、城市生活对乡村生活的挤压以及空间政治的统治都凸显出当今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郑国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0-32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事,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届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办国向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平台。因此,奥运会开幕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缩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代表东方文化的五千年华夏文明。英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则展现了西方主流文化。对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形式、元素和展现的内容进行比较,探讨北京与伦敦两届奥运会开幕式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其深层原因,对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网络技术以及都市报的崛起,很多城市晚报都在激烈的竞争中艰难的生存着,城市晚报究竟该如何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本文以<成都晚报>为例,分析探讨了城市晚报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