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自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众多小说史、文学史在章回小说发展期限划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鲁迅分为“明代小说”、“清代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分为“明初的小说”、“明中叶至明末的小说”、“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近代小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为“明代小说”、“清初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史集稿》是旅美学者、夏威夷大学教授马幼垣先生的新著。集中收长短文二十四篇,都二十余万言,是马先生一九六三年以来不同时期所写文章的汇编。作者在书的序言说:“集中各篇,不成系统,勉强找一共同性的话,多少和小说的发展过程有关,书名就用《中国小说史集稿》吧。”  相似文献   

3.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4.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古代小说史的著作,书中论述的小说颇具代表性.“积累型”是古代小说繁衍发展的方式之一,这类小说在形成历程中有厚实的母本文献基础,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角色、艺术构思等世代积累,后世文人的改、增、删等润饰加工提高了其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小说创作在其中尤占重要地位。人们回顾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成就时,无不推崇《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奠基作用,而惟对《故事新编》这部新奇的小说集却仍多疑惑,争论不休。 《故事新编》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集?应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 《故事新编》中的八篇作品大致是在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补天》、《奔月》、《铸  相似文献   

7.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明代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与冯梦龙所编《喻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创作的成就,文学史上因之并称为“三言二拍”。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说史上,《蔡海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文学名著。它的出版,曾在20世纪初期的文坛引起轰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再版十余次,“行销十万部左右,独创记录”(范烟桥《荤海花侧记》)。专家的评论亦颇为热烈,著名小说研究专家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转引《负暄琐语》的评论说:“连年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干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倩纵选、寓意深远者,以《蔡海花》为巨率。”一代古文大师、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林琴南,对之推崇备至,“叹为奇绝”。鲁迅对此书亦多有褒扬。然而,不同的声音亦复有所闻,胡适以为,“《孽海花…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张云,杜志军以“狭邪”作为妓院的代称,其渊源颇为久远,而把“狭邪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类型名称则始于鲁迅。鲁迅在其《小说史大略》和《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品花宝鉴》、《青楼梦》等单列一类,名之为狭邪小说、并将其基本叙事特征概括为“...  相似文献   

12.
民国学者胡怀琛著有《中国小说研究》、《中国小说概论》、《中国小说的起源与演变》等普及型文学史著作,其研究理念与著述体例有别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怀琛的中国小说史学以小说类型为经,以时代为纬,讲求小说学与小说史学的融合互渗,注重把握小说文体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宏大结构。胡怀琛以现代意义的小说观为参照,重新整合经史子集中具有"小说"意味的文本,藉此重新发现中国的"小说",并重建各种历史文本与文类的关联性和有序性。胡怀琛将"长时段"的历史思维与解释方法运用于中国小说史研究,从"形"与"质"两方面勾勒出中国小说历史演化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3.
只要我们翻开中国小说史,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就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样,是在波浪式、不平衡地向前发展的。而中国的古典小说,大致走过了一条马鞍形的道路,虽然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相继产生过像《三国演义》、《水讲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巨著,也产生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和以"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扩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的短篇白话小说。但自《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4.
从物语到小说——中国小说生成史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论中国小说史,首先要对“小说”一词下定义。可是,鲁迅以来有关中国小说史的著作里,找不到相关定义;只有从《汉书·艺文志》等古代文献之中找到的几个例子。二千年前的中国人以“小说”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和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用“小说”(英语novel的翻译)一词所表达的意义一样的吗?当然不同。我认为中国小说史也应该依据后者的意义来写:一、用口头语言来写的;二、从头到尾是一个个人的创作,且由作者自己执笔写下来的;三、还没受其他人的深度修改。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小说史应该以《金瓶梅》为嚆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明代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为,中国小说由最初的民间传说、神话、说书、话本等形式,逐渐演变为由作家、文人独立创作,抒发个人情怀,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直写人世、人事、人情,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诸如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今古奇观》等(文学史通称这类作品为人情世态小说)。明代以后这类人情世态小说迅速发展,占据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主流地位。鲁迅先生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便有专章描述。人情世态小说的崛起和发展,既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言本书“大旨谈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列它于人情小说中。人情者,人之常情也,亦即人类具有的各种思想感情,诸如儿女真情、男女风情、闺阁闲情、世态人情乃至政治感情等等,都可包括在内,可见情的范围是很广的。但是就全书的中心人物、中心事件而言,《红楼梦》着重谈的仍是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感情,谈他在自己  相似文献   

17.
张静庐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泰东书局发行),问世于一九二○年六月,是打开我国小说无史局面的第一部著作,较之1923年12月和1924年6月分别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下两卷本为时要早,在当时杂乱而繁伙的作品中,能寻出一条进行研究的线索来,张静庐先生实有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学科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新文学史著的编撰得到了重视,其中小说史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小说史的编撰在这次重写文学史的热潮中,表现出了调整与拓展。其不仅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事件的评价作出了调整,更反映在小说史体例的变化上,专题史受到青睐,人物史、流派史、文体史、思潮史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说史体例上的变化直接变现出小说编撰学术化的倾向,体现出了小说观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体例的变化,透析小说史编撰模式的转变和小说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是日暮途穷的中国封建社会由回光返照走向崩溃衰亡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新旧社会思潮激烈斗争的动荡时代里,中国古曲小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小说史上的最后一个创作高潮。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李汝珍的《镜花缘》,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长篇杰构,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以算是“近亲”,很有值得比较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