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朝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骈文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儒学的式微和玄学的兴起改变了世人的创作理念,美文意识觉醒,南朝文坛贵族化的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因此,骈文在南朝的兴盛,是社会、文化、文学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南朝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朝骈文形式方面的一大重要特征,隶事与对偶、辞藻、声律、句式等共同成就了骈文的形式之美。南朝骈文隶事不仅数量多,而且方式也非常灵活。齐梁以前,隶事总数相对较少,技巧也较为粗浅。齐梁以后,隶事数量大增,技巧也由粗浅走向精湛。南朝骈文隶事既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艺术表现力,又可装饰文章形式,增强审美性,在骈文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朝骈文隶事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动因,除尊经崇古的心态使然外,还受重形式的文学审美取向与重博学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尚书省和中书省是南朝各政权拟制公文的中央行政机构。考察两省选官与公文拟制的关系,可以发现,从两晋到南朝,由于选官制度的变迁,两个机构中的文学家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这一变化与南朝章表、诏令、策问等公文的骈体化进程相一致,南朝公文的骈体化直接受到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骈文一直是唐代文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体形式。古文运动前,骈文在文坛上处于主导地位;古文运动期间,骈文仍是时下文章的主流形式;古文运动后,骈文仍是当时的主流文体。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新唐书.文艺传序》唐之文章“三变”之说:“王、杨”与“燕、许”之变,变其文风;“大历、贞元”“美才”之变,变其文体。 相似文献
6.
东晋南朝时期,屯田活动相对于曹魏急剧衰落,然屯田之议却不绝于朝中,屯田思想亦在不断发展,虽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体东晋时期注重中央财政的增强,对屯田机构的设立关注颇多,且多为民屯倡议;南朝时期注重边防,强调军镇财力的增强,而不再关注机构问题.屯田活动的开展,在五朝时期多与军事相关,其分布亦多在北面边镇,虽然规模远不及曹魏时期,然在军事活动及边防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勇于"睁眼看世界"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开拓与创新,是对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的大胆借鉴和运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的突破与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记忆"是立足当下而对过在的反思与重构。个时代对历史记忆的生产、传播与重新唤起成为"在之中"的个体诠释"历史"、传承"记忆"、确立自我认同与应对当下危机的重要途径。《全唐诗》中南朝记忆的书写,包含唐人对南朝人物从文采炳焕到风流韵致的述说、对亲历或是想象中"亲在"之南朝地理坐标的追忆与对南朝历史事件道德主义式的评判或基于"历史循环论"而对"在历史中"之个体命运、感受的把捉,对南朝记忆记的书写记录着诗人在危机之下重新确立自我认同、并从传统中寻求资源以应对当下的期许与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的自然哲学思想深刻的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近些年来批判和否定船山自然哲学思想的话题成为所谓"学术前沿性"观点,这是很不正常的。王夫之在天文学方面并非是否定地圆说的,因为《思问录·外篇》已经明确记载有"地球"二字。并且,地圆说在那个时期依然处于假说状态,如果仅仅把知道地圆说与否作为是否懂得天文学的唯一标准,本身就是不对的。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对于当时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王夫之称赞"西洋历家"的"远镜质测之法",认为这是"西夷之可取者"。王夫之提出了西学"质测"之学"即天以穷理"和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戏论"即"私为理以限天"两者在方法上的对立。他认为"质测"才是真正的"格物"。船山在自然哲学方面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因为他既有研究方法上的科学精神,又有哲学思辨上的独创见解,所以他能够对先秦以来各家各派重要的自然观念做出批判性的总结,进而实现其返本开新亦即综合创新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骈文作家经典化的路径有很多种,其中清代骈文总集的选择,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纵向维度看,清代骈文总集对于当代作家的经典化选择,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而发展渐次深入的三个阶段,即清代初期、中期和晚期。从横向维度看,这种经典化选择,有着两个主要的运作机制:一是作家选择层面的累加与删汰,二是作家层次区分层面对相关作家骈文作品数量的差异性选录。毫无疑问,清代骈文总集的这种经典化选择,已经对清代数量庞大的骈文作家群体进行了非常重要的选择性呈示和传播,后世清骈作家接受比较全面的参照系,也由此基本构建起来,其文学史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自然内含着许多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的特色,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崛起、国际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六个方面对其历史地位作出了全方位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晚明时期,骈文复苏,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王学鼓荡下的尚情思潮、抗俗崇雅的艺术追求、六朝文派的流衍与八股文的通行。在艺术上,晚明骈文作了不少创新,一是将文体扩展至年谱、清言,其次是表达更为自由,三是风格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骈文在晚明时期的复苏,极大地维护了文学的审美属性,意味着对已瓦解的美文传统的重建;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晚明时期骈文的复苏,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有识之士希望在意识形态领域重建与弘扬士大夫雅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及历史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是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其本身潜伏着许多弊端。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中 ,这些弊端日趋显露 ,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尽管如此 ,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仍起到了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的古文改革,乃是一场对儒家精神进行重新建构的文化运动。但唐朝总体的时代文化和政治精神对这一思潮持消极态度,在唐人心目中,骈文已转化为一种时代文化的心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国家公文、科举取士,皆以骈文为本。凡此种种,皆使古文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事实上,经由六朝的全面振兴和初盛唐的进一步发展,骈文已充分显示出其作为一种文体不断充实发展、及时进行价值转换的优势,而在整个唐代长盛不衰。但从长远看,古文运动虽然"失败",但这种对骈文的文体霸权地位挑战的努力却始终存在。唐以后的中国散文史,即转化为古文与骈文此消彼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30年 10月下旬,毛泽东在江西新余罗坊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的联席会议,即罗坊会议。这次会议所探讨解决的问题,关系到红一方面军、江西省行委思想、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关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是一次具有决策性的重要会议,在党史、军史上的历史地位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宗教历史中的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使人类将心灵奉献给神圣者 ,使人在忘我的、与“神”的亲切结合中走向善和平静 ;女人一向被认为是具有柔弱、谦让、服从性质的 ,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宗教的本质 ,反映着宗教的悲悯和关怀。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期内 ,妇女对宗教抱有好感 ,但妇女与宗教的关系一直在动态中发展着 ,宗教在不断地干预着女性的命运 ,使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在宗教史上 ,在某种程度上是屈从的、灰暗的、受到压迫的。直到近代女权主义的兴起 ,妇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宗教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曾经历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的象征性意义,主要是指玉的宗教化、政治化、道德化,把玉视为神灵、权力、道德的象征物.和田玉输出及扩展的张力得益于"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玉帛之路",归根到底得益于铺垫这些道路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翻译悠久的历史、中国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所起的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它带来应有的社会地位。对翻译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