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报刊是现代散文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对现代散文的文体和分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古典文学中的散文是作为一种文人化的写作被纳入主流话语之中的,其主要文体如章表、奏议、史论、序记等,其向皇上"进言"的功能在向现代报刊"舆论"功能转变的过程中,文体也在现代报刊的体制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新闻舆论取代章表奏议,以新闻报道等叙事性新闻文体作为新的媒体文体,之后新闻报道类文体和论说评论类文体合流分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叙事类、杂体类和小品类文体。本文以《申报·自由谈》为例,从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形成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辨体。  相似文献   

2.
广州是近代中国报刊发行中心之一,其报刊主要集中在西关,形成独特的报刊地理景观,这一分布特征深受西关文化影响。由于西关商业氛围浓郁,以世俗生活为主导,致使西关报刊商业化和民间化趋势显著,并呈现强烈的地方色彩,成为区域文化的鲜活代表。作为地域文化中的媒介,西关报刊是比较彻底的地方性产品,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既是“历史的创造”,又是“地理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财经报刊是报刊的一大重要类别,随着财经报刊数量的不断增加,传媒学者对于财经报刊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近13年来“财经报刊研究”主要有财经报刊源起与发展研究,财经报刊内容生成研究,财经报刊广告经营研究,财经报刊特色化研究和财经报刊品牌营销研究五大方面,同时呈现出研究主题不断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财经报刊研究与财经报刊发展同步、财经报刊研究者数量多但不集中和财经报刊研究文章发表载体集中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8 1 5 - 1 91 5年中国出版了近 2 0 0 0种中文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从最初西潮东来到洋务、维新、反清革命、创建民国的全部过程。在名称上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国人对中外大势的认识。在出版地上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辐射 ,体现了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 ,可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 ,从诸多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5.
蒋建国 《东岳论丛》2023,(5):90-103
抗战时期,中国新闻业受到极大摧残。报刊编辑、印刷、发行受到战乱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大量报刊被迫西迁,报刊地理分布发生很大改变。重庆成为战时报刊中心,西部地区报刊业发展较快。而上海、北平等大都市报刊业明显衰减,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积极创办各类报刊,尤其是各种油印报刊能深入基层官兵和乡村社会,发挥了抗战宣传的重要作用。而沦陷区报刊受到敌伪的干预,其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将报刊评论引入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诞生,并出现了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巨龄 《云梦学刊》2006,27(5):145-15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和人员大改组。回族报刊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封建主义尚未根除,民主意识已见端倪。丁宝臣、丁竹园、刘孟扬等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和王浩然、王友三、张子文等开明宗教领袖的两支队伍形成。这为以新闻传媒形式开启民智,唤起回族人民爱国兴教提供了组织准备。《正宗爱国报》、《回文白话报》,以及《清真学理译著》等回族报刊的出现,显示了回族人民参与社会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其自我教育,逐步提高民族素质的保证,为此后回族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初回族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报刊史,以至中国报刊史上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6月 2 5日至 2 7日 ,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在绵阳举办了全省报刊总编辑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的主题是 :落实“三个代表”精神 ,加强报刊管理 ,提高宣传水平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会议贯彻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报刊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 ,研究部署加强报刊管理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柳斌杰到会作重要讲话。柳斌杰指出 ,要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办报办刊工作。他说 :“三个代表”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的精辟论断。无论是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 ,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  相似文献   

9.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培养阅读英、美报刊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阅读英、美报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动态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还可以使我们接触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词汇,提高我们阅读英文书籍的能力。英语是西方语言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语言,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需要新的词汇来加以表现,而以新闻为主的报刊文章总是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创造新的词汇、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诸如workinglunch(工作午餐)、burnt-outdoctor(精疲力竭的医生)、showbiz(娱乐性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推进变法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提出报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开创报刊新文体、新格式。在其办报思想指导下,戊戌变法时期掀起了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第一次高潮,为中国报刊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以后,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与中国民族经济自强、发展的本能促成了相互之间的融合。通过积极为宣传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品信息提供服务、与民族资本家呼应"国货情结"等手段,以及注重增加报刊推销商品的艺术性、强调商品的好品质、与其它宣传形式的互为补充等策略,报刊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但由于没有规范与约束,报刊的报道也出现了不少夸大其词、误导民众的宣传。另外,近代报纸上发布的多是外国厂商的商品信息和广告的事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政治、文化的深层次上,这一转型过程恰好与近代报刊的发展形成了因果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为近代报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近代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2023,(2):144-158+282
十年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注重民众教育运动,通过广泛设立民众教育馆、识字馆、阅书报处、代书处、阅报所、夜校等举措,推动报刊公共阅读的发展,提升了报刊的利用率和阅读率。而针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读报指导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报刊阅读的大众化。通过公共阅读活动,民众对报刊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公共阅读场所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报刊“介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民众通过识字、读报,与外部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何谓广告标准或模式,众说纷纭.当代俄罗斯报刊广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哲理思维中的民族文化的本源发散,艺术审美的多维外显的自我基本风格,即古罗马美学家斐罗斯屈拉特"理想"、"创造"和"自由"三位一体的"心的模仿".  相似文献   

15.
张朝霞 《理论界》2011,(12):57-59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李泽厚提出了"西体中用"论,此论一出,即引发了极大的风波,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李泽厚身上。李泽厚的"西体中用"论证历史,思考现实,为中国设计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主张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西化),需要"创造新形式,逐步进行改革",即进行"转换性的创造"。"西体中用"论用自由主义西化派的思维逻辑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设计道路,其实质是要用温和的方式促使中国逐渐西化。  相似文献   

16.
报刊这种最受读者青睐的媒体 ,随着数字化信息革命的到来 ,已从传统型的纸质报刊向网络报刊过渡。它的出现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网络报刊只所以发展迅速 ,是与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分不开的。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信息容量大 ,双向互动性强和独具的灵活性 ,更具有多媒体化的立体传播效果 ,很有可视性与感染力。并且便于检索存贮和复制。网络报刊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它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之交,中国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报刊逐步取代版籍成为文学传播的主流媒体;报刊成为文学传播者沙龙活动的中心;报刊是文学组织、文学社团与文学流派开展文学活动的基本阵地;报刊参与并影响了中国文艺发生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章,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看来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和它的基本特征,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要弄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确切含义,必须先正确理解“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几个概念。什么叫文明?报刊上有好几种提法:有的同志认为,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状态而逐步前进的一种过程。有的同志认为,文明是指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的同志认为,文明的实质是人类改造世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报刊是出版业的特殊群体,其兴起和发展与中国教育大发展构成的特殊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进行报刊整顿,报刊经营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教育报刊应尽快走出行政依附的怪圈,着眼市场前沿,追踪市场趋势,适时抓住机会,在市场经济中重现辉煌。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辑刊》2007,(4):36-41
中国古人创造了诸如导引术、武术等丰富的独具东方文化神韵的体育运动形式。而这些运动形式的创造和发展则是以一定的治身哲学为根基的。首先,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人提出了"与天地相求"的治身原则;而在动静关系上则主张"主静适动";在身体健康指标方面,则倡导"气和体柔"。前两者好似传统治身之法前进的双翼,而"气和体柔"则好似头项,引领着传统治身之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