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称陶渊明是“陶逸诗人之宗”,是“田园诗人”。意思似乎是指陶渊明诗文的内容是写与世隔绝的丘山林木、田园景色的;近代学者又誉之为著名自然诗人、自然诗人之宗,又似乎是从风格上给予评价的。在这里,“自然”的隐涵更丰富了。然而却没有展开说。我想从自然的陶渊明诗文、陶渊明诗文的自然以及陶渊明诗文艺术的自然而然等三个方面,说说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吴功正陶渊明诗的审美水平无疑代表了东晋以致整个六朝的最高水平,在中国诗美学史上也只有少数几名诗人能与之并肩站在第一档上。他无疑是最能感应东晋以致六朝时代审美理想的诗人。他既目瞩着世事,却又远离着世事;他既有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却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今文人对被誉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有着多侧面的认识,有认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者,有认为真诗人之冠冕者,有认为道德责任心极重为人为文淳朴是真人真文艺者,有认为达到无我之境者,有认为和谐静穆者,也有认为兼而金刚怒目者。闻一多则认为陶渊明无视流民苦难却写闲逸诗篇,这是多么无心肝和该死。我们在肯定古今文人学者对陶渊明人品和诗品价值判断的同时,并不完全否定闻一多强调为人民谋福祉的鼓与呼,超越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行为。但完全从社会或政治需要层面进行评价,这就背离了文艺批评原则。对这种偏激,只能理解却不能认同。因为闻一多对陶渊明的认识,其实如鲁迅所说属"凌迟"而非"全人"。从学术角度考量,更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诗人对于诗人的形象,我们较早而强烈的印象来自屈原,他给我们留下了刚正不阿、独立不迁、怀才不遇、上下求索的动人记忆。陶渊明与屈原不同,屈原在天问无对的时代人生悲剧面前,把自己的身躯投进了泪罗江,写下了一首无字的最悲壮的诗;而陶渊明在不得志的人生中返归本真的自然田园生活,在人与自然的无言交流中.产生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恰然与静穆。李白最大的特点是不愿作一个庸人,他狂放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内在地透露出一种盛唐气象。而唐代另一个诗人杜甫,则又是一个“穷年忧黎元…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日,全国首届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开幕式暨陶渊明纪念馆揭馆典礼,在诗人故乡九江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及江西文博界、新闻界的代表,共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这一盛典,正如钟优民先生所言,“这是陶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喜事”,“陶渊明纪念馆的落成为陶渊明研究会的筹建和日后的联络、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这是值得额手称庆的。”从此,  相似文献   

6.
论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赵治中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将人生理想化,还是将生活人间化?是一个追求个性精神自由而逃避现实的隐者,抑是直面人生而面对现实的诗人?是让文学与生活远远脱离,还是把生活与文学完全一致?这些是探讨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时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论陶渊明     
(一) 陶渊明(公元三七二年——四二七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善良愿望;在黑暗的时代中,诗人热切地为人民的幸福寻找道路。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围绕着陶渊明,在文学评论上,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李军 《学术论坛》2001,(4):99-102
李贺是个有着为国建功立业远大志向抱负的天才诗人,却应举遭阻、仕途受挫,使得其报国无门、有才不得施展,再加上体弱多病,使其备受磨难打击,从而形成其自觉的悲剧意识、强烈的悲剧精神、凄惨的悲剧命运,以及由此表现为其诗歌特有的愁苦悲凄、哀激孤愤的浓郁悲剧美.文章从成因、渊源、表现三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悲剧美作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陶渊明批评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46年,朱自清先生便指出:“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与苏轼是我国东晋与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约七百年之久,然而,苏轼晚年却酷爱陶诗,在他贬谪岭海时,曾将“陶诗与柳文”,视为“南迁二友”,并且依韵“尽和其诗。”这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确属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以前田园诗之审美方式─—兼论田园诗之定义唐满先,[韩国]崔雄赫人们一谈起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总是会立刻想起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是陶渊明第一个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体,在诗歌的园地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在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中,如果谈到描写“隐逸”的诗人,自然要举出东晋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这些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确立了陶渊明“陶逸诗人”这一不可动摇的评价。从这些作品的成熟性来看,将陶渊明看成是使隐逸文学确立的作家是妥切的。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六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其“田园诗”、“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其各自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出发点及玄理的阐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其艺术风格之成因。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田园诗“真意”初探江中云东晋诗人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体的开创者,这已是定论。在他的田园诗的作品中,不止有田园的优美风光与景色:“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更有诗人陶醉其间虽艰苦亦快乐的情趣,“采...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六首和诗新解赵以武现存陶渊明诗作有110余首,其中和诗6首。这6首和诗怎么解,自南宋以来.各家注释虽就诗意、写作时间有过不同意见,但在写作角度上却持相同立场,即认定这几首和诗乃陶渊明自抒之作。解放以后,王瑶先生《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吉潭兄是近两年的事,但知道他名字却有七八年了。那是1998年抗洪前夕的事,我因事到九江县城沙河,友人盛情,约我去参观陶渊明纪念馆。纪念馆依山傍水,林木葱蔚,实是一座好园林,竹篱、瓦舍、石阶、塘池乃至菊圃柳巷,错落有致,淡淡地向游人诠释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化理念。我为陶渊明1500多年之后,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闹市中找到这么一个幽雅的去处而不胜感慨,也为营造者的苦心所感动。经打听,营造者中有周吉潭。我想,此人必是个诗人,并是一位能与1500年前的陶渊明用心对语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原与司马迁文学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二。文章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屈子的真精神。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个性化诗人,是中国抒情诗人之祖,司马迁则是中国第一个独特风格的史传文学家,是叙事文学这宗。他们二人的理想、情感相通,悲剧命运相近,浪漫气质相似。屈骚、《史记》,体制有别,精神骨子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的《陶潜的饮酒诗》是英语世界解读陶渊明形象的根源,奠定了英语世界陶学的基调。该文细致分析了陶渊明在辞官归田这一重大人生选择期间面临窘迫生活时的复杂内心世界,认为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其真实形象,"以文立传、流芳百世"才是其创作诗文的真正意图。海陶玮把诗人放入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中进行审视,呈现出西方从"他者"视角研究中国文学的路径,与国内学者因推崇诗人伟大品格进而倾向正面解读诗人作品具有明显的区别,深刻地影响着西方陶学的基调。海陶玮主要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作品文本解读人物、从互文关照来全面理解诗意两条路径来解读建构陶渊明形象。在其研究基础之上,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陶渊明形象提出了更加丰富而复杂的解读方式,建构了"另类陶渊明"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田园有着特殊的关系:入仕前性好田园,出仕时心系田园,弃官后回归田园,晚年终死田里。总之,他的一生由田园而误入官场,又从官场而返回田园,在回归自然、躬耕田园、找到归宿,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达到人格的升华与诗品的精醇。这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对于陶渊明的回归自然躬耕田园之举,当今的学者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