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大学鲁迅研究室成立于1974年,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副编审各1人,讲师1人,青年教师3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在全国鲁迅研究界有一定的影响。鲁迅研究室编辑的《鲁迅研究年刊》,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全国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鲁迅百周年诞辰,去年五月召开座谈会动员开展鲁迅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建立鲁迅研究室以来,许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认识到重要意义之后,积极响应号召撰写关于鲁迅教育思想、美学思想、鲁迅作品及教学方面的论文。已写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谈鲁迅对青年的道德教育》、《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与苏俄文学》等三十三篇论文,并编出《鲁迅教育活动年谱》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索引》,将出版学报增刊《鲁迅教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十月十四日举行了全院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大会由科研处付处长梁振明同志主持。会上有中文,政史和教育教研室等文科各系室的师生代表,宣讲了涉及哲学、教育及文学各个领域的鲁迅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都先后在我院文科学报增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和纪念鲁迅专集(1981年第三期)上  相似文献   

4.
锡金同志的《鲁迅与陈子英》一文(见西北大学鲁迅研究室编:一九七九年《鲁迅研究年刊》,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翔实的史料,严密地考证了鲁迅与陈子英的交往始末,阐述了在民主革命时期两人所走的不同道路。但是,文中尚有两个史实没有完全搞清楚,笔者就掌握的有关史料,试作一些补正,并求教于锡金同志。  相似文献   

5.
鲁迅研究室编辑、一九七七年十月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资料》第二辑所载《新发现的鲁迅书信》第二一、二三号致内山完造的两封书信,是两通便笺,因为都不是正式的书信,所以均未见《鲁迅日记》的记载,信的落款也未署时间。这两封“新发现”的信,究竟是何年何月何日所写,看去漫无边际,似乎无从嵇考。在编入《鲁迅研究资料》时,二一号信由编者系年为一九三六年,对二三号信则一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与宝鸡市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联合,于1993年9月25日至9月27日在宝鸡市召开了“鲁迅与现代文化”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省内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通过对“鲁迅与现代文化”这一中心议题的深入讨论,及时地交流鲁迅研究成果,以切实的实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6年第2期,曾发表了浙江绍兴师专鲁迅研究室主任谢德铣副教授所撰《鲁迅致胡今虚信三封简述》一文,受到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界的重视和关注。鲁迅致胡今虚信共有六封,现将其余三封信的简述继续发表于下,以飨读者。本文标题中的“信六封”,是包括前文已简述的三封在内的累计数。  相似文献   

8.
为搞好纪念鲁迅诞辰百周年活动,学院党委决定组成纪念委员会。委员会由党委宣传部、科研处、教务处、图书馆、中文系、政史系、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人等九人组成。穆本安副院长任主任,宣传部部长及科研处负责人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负责具  相似文献   

9.
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诞生110周年,逝世55周年之际,绍兴鲁迅纪念馆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把学习鲁迅、宣传鲁迅和研究鲁迅推向一个新高潮。为了向国内外鲁迅研究界提供一些翔实的史料,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著了《鲁迅在绍踪迹掇拾》。寻访鲁迅在绍兴的足迹,探索鲁迅怎样在绍兴起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有助于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该书今年3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的崇高美与鲁迅人格的崇高美的内在联系。文章指出,鲁迅的伟大人格决定了他的创作目的,也渗透到小说的审美判断和理想追求之中。在鲁迅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集中了我们民族的精华,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上,仍然闪耀着她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鲁迅虽长穆木天19岁,但他们同属于我国现代文学开创时期的作家.新文学开创时期穆木天是鲁迅的敬慕者、追随者.左联时期穆木天曾在鲁迅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左翼诗歌运动的领导工作.后由于穆木天的被捕,在穆木天被释放后鲁迅曾对他产生过误解,后明白事实真相,很快化解了误解.鲁迅逝世后,穆木天非常怀念鲁迅,在几首怀念鲁迅的诗中,他都认为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与"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日本"学院鲁迅"形象一样,"池田鲁迅"也是在战后日本时代语境中建构的日本鲁迅形象。一方面,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思想探究和价值传播一直紧贴战后日本变化的时代语境,并积极致力于发掘鲁迅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池田鲁迅"不同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它是日本鲁迅实用性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在注重鲁迅"人性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掘鲁迅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教育思想价值,并以鲁迅为媒介,推进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鲁迅传播显示出强劲的活力,而"池田鲁迅"也成为鲁迅在海外传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陆游与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优秀代表。鲁迅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源远流长,并有一个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给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鲁迅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努力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遗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不仅应当研究鲁迅自身思想与创作的发展的轨迹,还要重视我国历代乡邦先贤特别是绍兴先贤对他的影响。显然,在给鲁迅以强烈影响的众多优秀作家中,陆游是突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10日在沈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省政府、省政协、省文联、省作协、省鲁迅学会、省社会科学院和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辽宁教育学院等二十多个单位的领导及省内八十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鲁迅研究月刊》常务副主编王世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杰,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鲁迅学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心焕,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著名表演艺…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沈从文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书信往来。但从鲁迅的作品、书信和沈从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他们互有谈及的地方,从中可以了解鲁迅对沈从文的看法和沈从文对鲁迅的态度。 一九二四年,当沈从文在北京以休芸芸的笔名登上文坛时,中国文化新军的英勇旗手鲁迅正在北京战斗。次年七月十二日,鲁迅在给钱玄同的信中首次提到沈从文,说:“这一期《国语周刊》上的沈从文,就是休芸芸,他现在用了各种名字,玩各种玩意儿。”(《鲁迅书信集》第七一页)当时,沈从文正在贫困中挣扎,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用各种笔名写稿,鲁迅说他“玩各种玩意儿”,显然含有贬意。据陈漱渝在《鲁迅与丁玲》(一九八一年二月八日《湖南日报》)一文中  相似文献   

17.
彭柏山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参加左联,走近鲁迅,走近文学。鲁迅博大、坚强的人格力量,鲁迅对盟友不苟且、对敌人不妥协、为真理韧战到底的战斗精神,是彭柏山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鲁迅敢于面对现实、重视民族灵魂重铸的深度艺术追求是彭柏山执着坚持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与鲁迅虽然终生未曾谋面,但是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尊重。鲁迅对毛泽东衷心拥护和爱我,毛泽东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同志和战友,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酷爱鲁迅著作,经常阅读.在战争年代,行军打战,长征路上,也把《鲁迅全料带上。解放后,在书房卧床上放着《鲁迅全集》,出外观察,也常常带着。毛泽东很熟悉鲁迅著作,很了解鲁迅的为人。早在1937年他就充分地肯定和赞扬了鲁迅。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的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19.
重申“鲁迅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学术界 ,一方面研究鲁迅的文章层出不穷 ,然而“论文”化的鲁迅不是本色的鲁迅 ,吃透鲁迅精神的学者名流多如过江之鲫 ,可是在人格上传承鲁迅精神的知识分子却少之又少。一个三流的学者当然能从鲁迅身上获取学术利益 ,然而却只有一流的学者才能从鲁迅身上获取人格力量。另一方面把鲁迅的思想当作绝对的权威 ,强制性地让青年们接受和服从———学院化 ,体制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鲁迅也不再是真正本色的鲁迅 ,鲁迅被“神化”的同时 ,也被庸俗化了。因此这是一个鲁迅缺席的时代 ,重申鲁迅精神的直面、求真、启蒙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孔子     
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需要出发,鲁迅对孔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这只是鲁迅和孔子的关系的一个方面.鲁迅和孔子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在鲁迅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伟人.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心理方面,鲁迅和孔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