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哲学基本问题的重新判定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所知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从形式化规定和内在要求来看,一门学问的基本问题是这门学问的判定问题与可能性问题;哲学的制定问题可化为与最初的实际使用相一致的"哲学"一词的初始含义问题;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可化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想知与实知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来,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人类正步入发展的时代。工业革命以及被信息化推进的知识经济,将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卷入追求发展的汹汹大潮。发展的时代产生发展的问题,引起对发展的思考,必然形成发展的哲学。我国改革30年的哲学,经历了由教科书哲学到实践哲学再到发展哲学的历程。发展哲学融汇了中、西、马哲学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精神的转化,推进着马克思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最高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片面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有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现代化.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证中,应加入认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知识载体的变化往往衍生出文化和文明的革命性变革。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数字替代文字的新时代来临,而数码虚拟时空则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社会生活交往的平台。在这个意义上,现今人类恐怕是最后一代“读书人”,也是第一代“数码人”。和文字时代相似,数字时代的哲学本质同样在其“强字之曰……”式的命名,而非“数数”式的计算或算计。“文字”与“数字”乃人类自身文明演化过程中不同的“命名”方式。澄清这些不同命名方式的混淆所产生的困扰,以及理解和探究这些方式的本质及界限,就成为数字新时代哲学批判和思维的根本任务。为求达成这个任务,人们需要回到哲学和科学的初衷和本色:“自知己无知”。 相似文献
6.
哲学基本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追问是否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其二,如果存在基本问题,是否仍然被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哲学基本问题,首先要把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观的关系厘清,两者之间的思辨关系表现为:哲学观被表征在哲学理念之中,而任何哲学的哲学理念和解释原则都是在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任何一种哲学观在本质上表征了哲学最高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杨周相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3):97-101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了哲学立场的转变.克罗茨纳赫时期及《德法年鉴》时期,他又以费尔巴哈哲学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进行了批判.在布鲁塞尔时期,通过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得以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后经人们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理论体系更为完整而严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诸多重大问题中,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问题以及矛盾分析法向来较难理解和把握.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和理解,对上述三个问题给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离不开语境,也离不开文本。文本是前人留下的思想材料,也是后辈学者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对于同一个文本,处在不同语境中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思想意涵。被选择的文本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因此在文本处理上要注意区分和把握文本的理论特质。从文本创新的角度说,后辈哲学家对前辈哲学家的文本都是"接着讲"的,他选择何种文本,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他从事理论创造的需要。发展中国哲学史研究必须注重方法,掌握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11.
12.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与"知识型哲学"不同,"智慧的哲学"是对"哲学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一种"问题的哲学"。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要求,人们本质上应该回归"哲学的智慧",走向"智慧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在系统分析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诉求基础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指引,是对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的深刻回应。它以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为哲学基石、以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为方法论依托、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根本价值取向,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蕴。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引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发展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出了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内哲学界对于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能够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在根据在于哲学自身,即对思想的无条件前提的寻求的这一本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隐匿在一切思想之中并使其所以可能的"看不见的手".正因如此,哲学基本问题并非仅仅是"认识论转向"的基本问题.在哲学史思想逻辑的进程中,哲学基本问题具有多种存在样态,马克思从实践论视角提出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时代精神)和形式(哲学形态)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革命视野和建设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厘清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转型的历史方位、主要内容、理论难点及应对之策,对于弄清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的真实含义,对于正确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理论的时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考察人类社会演变进程的角度出发 ,指出过去的国际政治理论之所以越争论越令人困惑 ,是因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 :能够更好地解释历史的国际政治理论 ,应该是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家现行和未来外交政策的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 ,人类社会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而不同阶段的国际政治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 ,因此 ,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应该指出的是 ,本文重点论及的并非所有国际政治理论 ,而是对国家的安全外交决策有实质性影响的三种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运用,着眼于管党治党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管党治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正在进行的管党治党实践为中心,站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对从严管党治党作出了一系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对管党治党理论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是习近平对管党治党理论的时代性贡献。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提升了管党治党理论的新高度,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增添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当深入理解马克思:他的实践转向和物质生产转向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创了哲学关心人类问题的新时代。从通常被作为“唯物史观”的内容中,指出它所蕴涵的深层的人类性、人类学的东西,从而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类合理生存并走向自由解放的哲学理论。这一新的理解,既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意蕴,又有助于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出场:关心各民族向“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合理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被号之为微时代,生活方式微化,思维方式微化。微思维具有明显的感性和感情倾向而缺乏理性和理智。同时,微思维的语言简短、精炼,但是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轻松幽默,但缺乏准确性和抽象性。微思维反映了思维主体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针对微思维的缺陷,当今时代哲学教育应该弘扬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培养逻辑思维和理智的生活态度,弘扬社会担当精神和超功利精神,培养为国为民奉献的社会责任感。为了促使学生提高哲学修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哲学要"用心",要除浮躁心、养清净心,除盲从心、立怀疑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