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汉语是20世纪后期新崛起的研究领域,按成果的类型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作一个基本的回顾,总结其研究特点,有益于对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阮籍研究向来是魏晋学术研究的重点,而一些学者在对20世纪阮籍研究进行评述时,却对90年代以后阮籍文学研究以外的成果估价不足.事实上,这一时期的阮籍研究无论是在生平事迹考辩,还是在人格、思想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认真检视这一时期的研究状况,对于今后阮籍研究的方向和思维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域风景因素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民族小说中不但转化为小说人物的聚焦对象,而且还转化为各类功能行动元,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促成了形象塑造,还暗示了当时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从而成为鲜活的小说情境。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因而值得今天的民族作家认真回顾、反思并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世纪之初至40年代为客观、辩证的评价时期,50至70年代为全面否定时期,80至90年代为相对理性的阐释时期。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曲折历程,展示了其与《水浒传》研究、与政治理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此文对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成绩与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的精神联系,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正确认识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关系对于创建现代民族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桐城派研究以其学术范型的转换和自身相对完整的阶段性为依据,可分为四个时期:世纪初前20年为承续期,三四十年代为进展期,新中国成立后至7O年代末为低落期,8O年代以来为复兴与繁荣期。20世纪的桐城派研究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爬梳清理这一事实,对认识新世纪桐城派研究的新起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 ,随着新史学观的崛起 ,古典戏曲研究获得了新的眼光、新的思路和新的写作方式。戏曲史学应运而生。戏曲起源研究、戏曲的兴衰变化及其原因得到深入的探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一个理论框架下 ,系统梳理宋元戏曲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戏曲史学的形成 ,并由此把古典戏曲研究带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反腐小说"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大热点,它从文学角度对社会和历史作出了审美把握.在这一创作热潮中,既体现了90年代"反腐小说"创作的一些实绩,但也存在着与之相关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解放区文学仍是现代文学研究中投入和成果相对薄弱的环节,属于一个尚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总体来看,有关解放区文学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突破性,尤其是扎实、有效,充满强烈文学史意识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学理性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成果止步于某一作家或现象的个案研究,缺乏一种综合性的考察,缺乏清晰的理性思考和必要的逻辑把握。综观目前的解放区文学研究,进入研究对象的本体、还原其历史本质及原貌,进而建构一种文学研究的学理范式,是一个被众多研究者所认同的主导趋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中华民族复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在政治学领域,学者们从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进行的探讨,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目标、进程、评测,及实现路径、国际影响、主导力量等内容。文章对当下关于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进行贯通性研究,为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二是加强中华民族复兴政治建设方略研究,发挥政治因素在民族复兴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把古典形态的历史上的文学批评整理为现代形态的文学批评的历史,是2 0世纪批评史研究界的主要贡献所在,文章追溯了2 0世纪批评史研究范式从侧重历史研究向侧重理论研究转变的进程,并以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为例证,揭示了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明确性、简洁性、规范性为特征的应用文语体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语体风格。古代应用语体可分为“专用公文语体”和“一般应用语体”.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4.
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对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到维特根斯坦的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与现代范畴理论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前者认为范畴具有客观性,范畴成员由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所决定,范畴边界是清晰的;后者认为范畴与人的体验有关,范畴成员的地位不相等,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对比二者不难发现,现代范畴理论更接近人类的认知方式,更具科学性和解释力,其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两者又具有互补性,在某些方面,可以共同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继承唐代刑事复审制度的基础上,宋代刑事复审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制度建构更趋合理、缜密,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设计过于繁琐以及复审中人治色彩的进一步强化,宋代刑事复审制度也具有一定弊端.  相似文献   

16.
“人神之恋”是先秦至宋代文学尤其是志怪传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题材和审美意象。近五十年来,“人神之恋”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成果甚为丰硕,论者以对作品的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来分析它的审美意蕴。在个案研究方面,论者主要对先秦诗赋至六朝志怪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人神婚恋内涵;在整体研究方面,论者通过一个朝代或者多个朝代文学出现的人神之恋现象给予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民主在西方其实并非毫无争议的“正统”。无论是直接民主还是代议制民主都曾受到广泛批评,既有来自哲人的内在批评,比如民主带来人类鄙俗化,也有来自社会科学家的外部批评,如民主必然缺乏效率。许多人认为现代政治的成功靠的其实不是民主,而是法治或共和乃至市场经济。不过,试图为民主特别是古代民主辩护的学者依然不时出现,他们努力另辟蹊径,寻找令人信服的论证,回答这些批评,从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角度发掘古代民主实践和理念资源的现代意义,提出了诸如民主的“表演-施为”模型、“知识经济”效率模式、“观看型民主”模型、“哲人公民”模型等。这些尝试相当有新意,有助于对民主理论及历史乃至一般政治思想史和价值论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