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希宇 《东岳论丛》2001,22(3):112-114
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把“保卫苏联”当作制定中国革命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又肆意贬低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国民党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 ,不适当地夸大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在国共合作时期 ,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国民党 ,而共产党只能充当革命的助手。共产国际的这种政策和策略 ,扶植了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假左派汪精卫 ,致使他们篡夺了革命领导权 ,也直接助长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成为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郭洪亮 《天府新论》2004,(4):133-135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列宁早有联系。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成立后 ,对国民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大力支持和帮助 ,其中主要是成功地促进和帮助实现了国共合作 ,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推进了国民革命的展开。但由于后来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态度的右倾 ,只联合不斗争 ,只妥协而不坚持原则 ,造成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一1926年至1927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广州和武汉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革命干部.这里搜集了有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些资料,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参考.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之后,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正式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时三年半,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付诸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内部矛盾冲突、斗争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国共合作的失败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我们应当本着科学、客观、辩证的态度认真分析,打破对、错二元对立的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5.
汪澎 《学术探索》2012,(2):115-120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一再敦促孙中山国民党以最激进的方式贯彻土地法令。孙中山拒绝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坚持以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改良方案来解决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孙中山还认为共产国际的立即分配土地的指示在策略上有欠妥当,不符合中国实际,因而难以成功。同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赞同剥夺财产,不赞成用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通过全面分析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深入探析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可以揭示出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三大召开前的远东会议、广州会议、中共二大、西湖特别会议,不同程度地将国共合作探索推进了一步。中共二大虽然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统战政策,但并未解决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统一战线并未发端。广州有国共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广州并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中共三大成功解决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一“非常纠结”的难题,正式作出国共党内合作的决策。国民党改组大会在广州召开,解决了国共合作亟待解决的共同纲领和组织形式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由此发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发源地是广州而不是上海。  相似文献   

8.
白应华  李莲 《学术探索》2001,9(4):91-93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孙中山晚年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做了深刻反思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把国民党的改组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成为国共建立"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对国民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 ,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但是 ,史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问题 ,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下面仅就这两个问题 ,提出浅见 ,以就教于史学界。一、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  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是什么 ?大陆史学界流行的传统看法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① 。实际上 ,这个提法最早来源于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分析。例如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10.
改组后的国民党不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是一个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向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转变的政党.共产国际未能将国民党与统一战线区别开来,不能正确区分资产阶级的结构及本质,将中国资产阶级视作在本质上是铁板一块的.由此必然造成两个严重的后果:国共合作时期,为了维护统一战线而放弃了领导权;国共分裂时期,为了反抗国民党而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故共产国际的右、"左"错误理论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1.
乔兆红 《社会科学》2007,7(1):115-123
1924年前孙中山国民党领导的革命是精英革命而非真正的民众革命,因此国民党对商人与商民运动颇为忽视。以1924年国民党改组为转折,中国革命的先觉者为唤醒民众,创造出一系列组织、技术和程序,以唤起人们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共产党人则对中国国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商人应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之一,因此大力发展群众运动。在此背景下,商民运动应运而生。商民运动是国共合作的结晶,是中国民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怍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对国民党施加政治影响,有利于扩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部分领导权。但是,这种形式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就是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容易淹没无产阶级的部分领导权和共产党的政治威望。正是因为存在着有利和不利这两个方面,所以在国共合作中,就有一个采取什么策略以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下面,我们想对当时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所采取的一些策略,以及它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国民党改组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大加速了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民革命时期的论争纷繁复杂。中共党内、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等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就国共合作方式、对待国民党右派、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发生了系列论争;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与国民党新老右派、国家主义派等种种非马克思主义者-e..N也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总体来看,论争主要围绕“掀起一场什么样的国民革命”而进行,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重国轻共”与国共党内合作的形成刘忠义,田相林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创建时期,共产国际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从一开始,共产国际就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力量和作用,根本没有指望中共谋求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反而对国民党不加深入仔细的分析而全盘...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革命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苏联利益、中国革命三方面考虑,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思想,鲍罗廷便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在中国革命舞台的。由于鲍罗廷的特殊身份,他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合作”策略的形成。发展、失误到最后失败的过程,本人曾有专文论述。现在,试对“党内合作”的形式作一个总的评价,以求教于学术界。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充分肯定的。他们强调“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只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对这些肯定性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商榷。我…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大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国际的工作对于中国革命,还是有益的。当然,也有个别的原则问题的错误”。①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积极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但是,共产国际在未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就充当了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一、共产国际是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了促进和加速共…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大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国共统一战线是由共产国际策划的,并在共产国际代表与陈独秀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的。在国共合作的整个过程中,受共产国际的影响,陈独秀首先从思想上统一全党认识,继而努力促成国共合作,并在共产国际的监督下艰难地维护着国共合作。陈独秀为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有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对中国革命均有推动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上,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而直接促成合作的是亲身参与中国革命指导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因为“我们所见到的,在中国1921—1973年期间,斯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