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解“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探索“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从而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途径。这就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城乡统筹思路,从“三农”外部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六大报告阐述了党在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强调、两个明确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所决定的.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4.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业一致处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使"三农"问题一致处于低水平状态.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清除体制性障碍,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相似文献   

5.
从1982年到2005年中共中央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先后发出七个"一号文件".这七个"一号文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我国"三农"问题探索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新世纪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构想,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建国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层面,只有从制度伦理的高度给予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国民待遇,从政治和经济意义上使农民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才能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三农"成为"问题",原因很复杂,而身份歧视制度和财产权利制度中对农民的不公正待遇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的深刻的制度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身份歧视制度,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唯有如此,才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剖析几种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税费改革的方法、城镇化的方法、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得出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源于计划经济的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改变公共品对农村的排斥,实现城乡协调、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或称"三农"难题,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现状,提出了用"六化"--即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专业化、优质化和知识化破解"三农"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全文对当前及今后全面解决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使农民组织起来。农民组织化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组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传媒是“三农”脱贫致富的动力本源。科技传媒要提高“科普惠农”意识,强化“动力本源”理念,提高“助农致富”质效。只有这样,科技传媒才能在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素养和致富能力以及引导他们脱贫致富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给农民国民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把农村居民从城乡分割的制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在理论和实践上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发展模式,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群区域的“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但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地方政府应适度作为,依据本地比较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园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重视优势产业等培育特色和品牌产业集群,通过打造集群品牌、宣扬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围、扶持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将现有集群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农"问题的特征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三农"问题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地区差距、社会差距不断拉大,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造成各种社会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倾斜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结果。因此,应当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放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根源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中背离了正义原则的制度缺陷。科学的制度安排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基本前提。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三农”问题进行科学的审视是一种必然。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废除城乡差别,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7.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着力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利益集团理论,研究利益集团对三农问题的影响,通过对农民维权行为边际成本与收益分析发现解决三农问题之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建立紧密、专业的组织以代言自己的利益,从转变思想、改革制度、教育、遏制寻租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扶植农民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缓解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矛盾,但城乡差距似乎日益严重,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趋凸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缺乏制度公正、政策滞后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有关。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确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