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监视居住制度规定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始,对其理解与适用的争议就未停止过。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监视居住的属性与适用条件、执行场所与方式、人权保障、措施变更以及刑期折抵方面。本文拟从上述争点入手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厘清该制度在适用中产生的问题与争议。  相似文献   

2.
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在本次刑诉法修改过程中引起了较大争议,本文就本次修改监视居住法律定位、适用范围等问题和指定监视居住修改的重大意义做些解读,以期能够为准确把握刑诉法修正案关于调整监视居住措施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3.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T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仅对6人适用指定监视居住,调查表明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指定监视居住的功能异化为羁押措施、侦查保障措施,指定监视居住替代逮捕的功能未能实现。完善指定监视居住适用问题的措施包括:规范指定监视居住期间的讯问,合理保障犯罪嫌疑人在指定监视居住场所内的人身自由,强化对指定监视居住的内外监督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可以从应有功能、实有功能和法定功能角度分析。这可以为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贿赂犯罪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占整个职务犯罪的比例较高,深入探讨贿赂犯罪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极具意义.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利弊,不应单从理论上对其或褒或贬,而应回归贿赂犯罪的侦查实践去考量,在此基础上挖掘其现实价值及意义.同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能被滥用,必须受到“少用”“慎用”原则的规制.由此理解贿赂案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时出现的相关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6.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办理特别重大贿赂案件中有其特殊的程序功能,检察机关应当在依法的前提下"大胆推进"而不是"谨慎适用"该措施。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应当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加以改革完善,使其成为"反腐利器"。  相似文献   

7.
监视居住制度存在内在缺陷,各种完善方案也存在缺陷。借鉴国外经验,从实现立法宗旨角度看,监视居住宜分解为限制居住和住地逮捕。基于此,监视居住适用条件设置应该按照限制居住和住地逮捕两种措施分别设置。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或批准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由于该规定过于原则,使得办案机关对于居所的要求、场所的选定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本文针对当前办案机关对居所问题认识分歧较大的现状,深入探索依法指定居所应当厘清的有关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刑诉法针对三类犯罪案件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如何理性对待该制度并在实践中规范实施是重要议题。目前,该制度在立法层面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存在合宪性等瑕疵,公平性隐患犹存且救济不足。在实施层面也潜伏危机,滥用风险高,易转为变相羁押。当前,亟需对该制度完善立法,规范实施,拓宽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一款第2项规定:“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该规定是以“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为主要条件的。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任何规定,刑法也无明文规定可供适用,因而确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法律依据是我们适用该规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具体事实要素是我们适用该规定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过程中,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在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过程中发挥着维护监居场所秩序、保障办案安全、尊重保障嫌疑人合法权利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面临着一些履职适应初期的阵痛与困惑,以及可能制约司法警察队伍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亟待通过改革措施、完善制度来加强、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占主要地位。一个国家刑事强制措施的设计和运用,是该国民事诉讼科学、民主及文明的主要衡量标准,同时,刑事强制措施在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文章就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完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该法规定,除了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之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从2003年6月28日,到2005年6月28日,已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的今天,扣押民工身份证的情况依然存在,且为数不少。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证明,缘何至今依然要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江怀 《淮海文汇》2004,(6):42-44
大批贪官外逃,脏款外流2004年4月8日,现年41岁的余振东在素有“赌博大堂”之称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地区联邦法院被宣告有罪.判处144个月的监禁和3年的监视居住。拉斯维加斯所在的美国内华达州的联邦检察官丹尼尔·G·鲍金办公室的新闻专员纳塔莉·科林斯称,当地检察院指控余从中国银行开平支行非法侵占银行4.85亿美元资金,罪名成立。4月16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修改和完善。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体例和适用条件,理论界认识不一。对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不宜进行增减,收容审查不宜作为一种独立的刑事强制措施,合法传唤不应作为拘传的先决条件,取保候审的条件在现行刑诉立法基础上,可以考虑以人保为优先,增设财物保,但只是在人保不足以实现候审时,才予以适用。今后修改刑诉法时应对监视居住的条件加以明确,对于拘留和逮捕的条件应予以降低。  相似文献   

16.
张稳 《南都学坛》2014,(3):81-83
随着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案的实施,我国的犯罪侦查模式出现了显著的发展与创新:侦查措施趋时丰富、对侦查权的监督规范机制渐趋完善、嫌疑人诉权保障制度进步明显等。与此同时,对于职务犯罪的侦查仍然是整个侦查模式中的薄弱环节:检察机关在有效发现犯罪线索方面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对嫌疑人可适用的强制措施难以满足侦查实践的需要、对嫌疑人的有关侦查措施尚不够完善健全。对此,应该通过赋予检察机关以机动侦查权等措施使其在犯罪线索发现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强化监视居住的监视力度等以满足侦查实践的需要、通过增设诱惑侦查措施等全面提升检察机关收集犯罪证据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保证方式存在本质不同,但在实践中,保证方式的规定已在相当程度上异化成为一种条件设定。因受到保证方式性质异化影响的群体集中体现为涉罪外来人员,所以该问题无法逃避平等理论的相关质疑。立法中以监视居住为替代措施的做法欠缺合理性,实务中建立管护基地的尝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益探索。但是,管护工作所依托的实体需要慎重选择,为使以接受管护为保证方式的被取保者的生活状态尽可能趋近一般的被取保者,社区组织是开展取保候审管护工作的更好依托选择。  相似文献   

18.
网络改变了生活,不少人感叹:网友多了,朋友少了。最近,有人发起"什么多了"、"什么少了"的论坛活动,跟帖网友众多,大家各抒己见,聊得热火朝天。有阐述见解的,有引用名言的,有刻意搞笑的,有感叹抒怀的。城市大了,空间小了。高楼多了,草地少了。道路宽了,眼界窄了。消耗多了,享受少了。房子大了,激情少了。理想多了,实现少了。妥协多了,时间少了。帅哥多了,阳刚少了。娱乐多了,开心少  相似文献   

19.
马士钧 《新少年》2013,(4):30-31
春天到了,斑马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拍摄春天景色的短片,大家被那美丽的画面陶醉了。老师说:"春姑娘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要追赶春姑娘的脚步,说一说春天的景色到底是什么样子。""春天里,美丽的花朵开放了。""枯黄的小草泛绿了,仿佛给大地披上了绿衣。""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嫩芽。"……同学们接二连三说出了许多种春天的美丽景象。可是,斑马  相似文献   

20.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一句"难说再见"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确实,上海世博会如此多元,如此精彩,如此无限,带给我们很多很多。它留给我们的,当然不仅是眷恋,更多的,我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看到了高科技,看到了科学发展,看到了生态意识,看到了人文素养。同时,人们记忆犹新的,世博会开幕以来,在各方面努力下,上海城市文明有了新的进步,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