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但哲学把握的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人身上,所以哲学对矛盾世界的把握,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哲学所把握的矛盾世界有两个层次:第一,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第二,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主要源于哲学对人的特殊把握方式。哲学以世界总体为对象,而世界的总体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哲学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总体的把握,又总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是“为我”的关系,然后才看作是一种为他(世界)的关系,而且为他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己。所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和认识就成了对人自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向来重视人的哲学,把人放在哲学中的重要位置。后来直接讲人的哲学较少,更多地是紧密结合哲学原理来论述,实质上是把人的哲学和哲学的人贯穿在各个方面。 马克思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观点:“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人的哲学和哲学的人的集中概括。 在辩证法中,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中,人的辩证法和辩证法的人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既要从哲学上研究人,也要从辩证法上研究人,把人的哲学和人的辩证法的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中国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高清海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持续而深入地加以研究。从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类哲学是他哲学思考最后抵达的目的地。高清海类哲学富有"个性"的哲学创造,首先来自于现实中的"问题",其次来自于中西方哲学的历史及其传统。类哲学所决心面向的事情是人,而这一事情本身所内在要求的方法是生命辩证法,因而类哲学既是人的类理论,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命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把握人的存在境遇 ,理解人的存在 ,是存在主义和解释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存在主义和解释学在对人作基本哲学分析时具有片面性 ,只有引入实践和辩证法 ,才能真正把握人、理解人。  相似文献   

5.
周书俊 《东岳论丛》2006,27(1):150-154
感性以及感性世界,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感性以及感性世界,但总是把感性及感性世界当作“中介”,即通过感性及感性世界来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人与自然和社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对象性的存在。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认为感性世界是全部哲学的基础,而只是说感性的对象性世界,即我们感觉以外的对象性世界是惟一客观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就是开创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马克思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人们为了摆脱人与人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真正的公平正义的新时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从哲学态度和哲学对象、人本论基础、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基础、社会存在论基础、观察世界的哲学立场、哲学的使命和性质、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家的人格理性精神十个方面实现了根本的变革。把握马克思这些思想的深刻蕴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哲学凸显"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历史根源和思想逻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其《哲学批注集》中提出,辩证法就是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从矛盾普遍性的角度来说,尤其强调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认为对立面的同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发展。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是一种辩证思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始终以寻求、论证和批判本体作为自身的理论任务,固有着一种本体论意义。实体本体论是资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本体论虽然扬弃了实体本体论却局限为觉解资本的逻辑。立足于对本体论存在基础的创造性阐释,马克思把本体论的事实改造为本体论的追求,完成了对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双重批判,实现了辩证法本体论意义的革命,相应地,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也从觉解资本的逻辑转变为瓦解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研究唯物论史,传统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的西方唯物主义,区分为古代的素朴唯物论和近代的机械唯物论两种历史形态。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但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构成哲学发展史的首要内容。一般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这一对矛盾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变换一个角度,即从哲学两条路线斗争方面来考察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 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一瞥 在西方,哲学是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开始的。这一命题同时也就开创了从感性直观所把握的事物和现象中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可是,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辩证法”的招牌,到处招谣撞骗,胡作非为,败坏了辩证法的声誉,在一部分人当中造成了思想混乱,似乎一讲辩证法就没有真理的标准,而正误真假全可以由人们主观认定了。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辩证法,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开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在马克思之后,"哲学"和"哲学学者"应当并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马克思的文本、思想自身的逻辑与我们的当代境遇和任务之间,反复进行解释学的对话。马克思以其"消灭哲学"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思想取向,颠倒了西方的形而上学,开启了一种对于社会进行历史性批判的思考范式。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是并仍将是一个处于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社会分化和利益竞争之中的社会,人们在经济、政治上实际的等级式差别将持续下去,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的哲学与理论也将持续下去。因而,我们既不能退向一种无批判的实证主义,也不能继续革命的道德的浪漫主义,而必须认识并把握住"历史性"的相对性、暂时性与其绝对性、永恒性之间的张力,坚持哲学思想与现实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批判。这样,也才能够正视"实践哲学"自身的矛盾并防止它发生两种危险。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论 ,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 ,体现了新旧哲学研究视阈的差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存在和历史发展为内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辩证法在实践中生成并获得发展,伴随着人类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生存实践活动,辩证法内蕴的和谐诉求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6.
宗教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必定加快,不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最新进展,就不可能了解各国的文化进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7.
汪韶军 《云梦学刊》2010,31(2):62-66
称郭象把庄子的“外内不相及”改造成“内外相冥”是对庄子思想的重大修正,是不成立的。外内指方外方内,方内是礼法的世界,方外是不由礼教束缚的大方世界。庄子批判礼法,方内与方外本来就无法统一,也没必要统一。郭象据以发挥的游外冥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统一,而这本来就是庄子已有的思想框架。庄子与郭象都反对刻意伏于山林,都主张游外冥内,但所要与之冥合的“内”在庄子是民间,在郭象是庙堂,指的都不是礼法。所以,我们可以说郭象改造了庄子的游外冥内,但不能说他把“外内不相及”改造成了内外相冥.否则就是混同了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外内。  相似文献   

18.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07,27(4):24-32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邬“存在领域的分割”理论是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对以往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质疑和转换。它改变了哲学在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前提下思考问题的研究习惯,确立了在物质和信息双重维度的复杂相互作用中理解现实世界的崭新思维方式。意味着人通过信息创造超越了精神在“存在领域”中的低层次地位,人因此而成为最杰出的信息创造者;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信息创造活动;人的现实世界因人的信息创造而成为“一个物质世界,三个信息世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复杂世界。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出新信息,人的生命、价值、本质力量才能得以彰显;人的信息创造力将成为最重要、最优质的战略资源,而每个人也必须为自己的信息创造担负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