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为了着重事实的真相和客观情况,在表达上常使用被动句。被动句的特征是通过被动表达方式表示一方直接或间接地受另一方的涉及或影响。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又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客观叙述型被动句。被动句中的动作主体要用“に”“から”“にょって”来表示。由于表达方式不同,决定了三者在语用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概念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被动句的历史溯源;“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结构分析;“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转换的特点;被动转换的语义限制。最后强调“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是英语被动转换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いぅ”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りぅ”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るり”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语法研究中的“句类”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句类”概念的三个缺陷:(1)“语气”不是“句类”的分类依据;(2)“句类”导致了句子语气和句子功能的“一对一”的偏见;(3)“句类”掩盖了句子功能的丰富性。“句类”概念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误区,要全面研究汉语句子的功能,建立句子的功能类型,就必须走出“句类”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讨论小句结构成分与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确定问题,并以被动结构作为例子,所探讨的问题是:语法结构层面的介词短语是否可以是语义层面的参与者的体现。本文的讨论表明,在确定语义层面的参与者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表达参与者角色意义的充当介词的补足成分,而不是整个介词短语;因此,介词短语是不适合充当参与者角色的。本文的讨论还涉及到被动结构中的“by-短语”是状语还是补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选择另一个角度,尽可能多地观察祈使句和意欲句的句法形式特征,表明二者在意义、形式方面有极大范围的语法一致性。根据功能与形式相互印证的句法原则,把祈使句和意欲句统归一类(叫“意志句”或“规划句”),应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上把意欲句划归陈述句,而跟祈使句相对待,本文的结论将在某种程度上动摇四大句类理论,从而使人们重新衡量汉语祈使句的句法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互变,就是把主动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句中的主语,或被动句中的主语变为主动句中的宾语.但这个法则并不是一概通行的.由于有些动词性质和宾语性质的不同,有些主动句与被动句是不可互变的.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讲,英语中的完全否定词诸如not、no、noting等和准否定词诸如hardly、little、seldom等是不能在肯定句中出现的。但是,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我们却发现有许多句子在形式上是否定的,而意义上却是肯定的,我们称这类表示肯定意义的否定句为“含蓄肯定意义句”(ImpliedAffirmativeSentences)。本文就此种句子的表现形式和用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否定句通常是在句中使用be,have和情态动词或助动词do的否定形式及在肯定句中插入带有否定意义的词或使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缀的词而构成。还有一类否定句,在其表现形式上是肯定的,而意义上却含蓄着否定。这类句子中的否定意义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类句子为“含蓄否定意义句(ImpliedNegativeSentences)”。本又旨在探讨“含蓄否定意义句”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意在审视汉语被动句式发生、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其研究方法是对汉语被动句中用以表被动意义的“见”、“于”、“为”、“被”等几个用作被动句形式标志的词语从语法语义功能方面进行考察,既有纵向的思索,又有横向的比较。其结论是:现代汉语中的“被”字之所以能成为被动句最典型的形式标志,是在汉语被动表示法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在词义系统内部的竞争、筛选、淘汰过程中最终胜出的。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认知逻辑特别是话语表现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充分考虑语境因素,探讨命题态度句的语义解释,得出的结论是:(一)命题态度句的语义依赖于被报道的信念和解释者对信念主体的认知状态的表征的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二)对命题态度句的处理揭示了语义的动态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基础教育阶段,被动句始终被当作一项重要的语法内容,尤其是对于被动助动词‘れむ’、‘られる’的接续方法以及活用的讲授更为详尽。因此,让学生从形式上掌握如何将日语的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并不难。但是对于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何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用好被动句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三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句,指出英汉被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二程语录中的被动句和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程语录中 ,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有“於”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及“被”字式等 ,本文通过穷尽搜索和调查 ,探究了二程语录汉语被动句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 ,也探讨了“被”字句不表示被动而表示原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日语中相对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日语中相对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认知模式符合行为连锁模式结构,属于等意关系(paraphrase relations).但是,日语中的主动句把力的出发点--动作主前景化,可以说是一种顺序的描述;而被动句把力的终点--被动动作主前景化,可以说是一种倒叙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汉语被动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也有长短之别,如何处理汉语被动句历来是计算语言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汉语直接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语的受事指向主句主语,传统分析方法使用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分析汉语被动句,否定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MMCCG 抛弃了移位和删除等句法操作,以表层组合的方式生成各种被动句的句法-语义推演树,避免了传统方法分析被动句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从计算语言学视角证明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