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和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独特意境。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创作的结构、描叙和语言运用都要注意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典型性,是一种情感的典型,是“这一个”情与“这一个”境在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意境,是作者同时也是人们当时某种典型心态的艺术概括和表现,故其知音者众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的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谢灵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中,时时可见儒学思想的牵绊。在门阀世家出身的谢灵运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的那种儒学人格,在其诗文作品中时时可见儒家的经文典故,而儒家的情性观、山水观更是支撑起了其诗文独特的审美意境。具备儒学人格的他精通儒家经典,诗文隶事用典和山水意象的选用也都浸透着儒学色彩,而儒学情性观和山水观更是与其诗文审美意境的建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唐代,我国大量诗文创作的审美理论产生并盛行。日僧空海作为遣唐使来我国进行文化交流,随后编撰《文镜秘府论》。作品中,空海收录了王昌龄、皎然等人的诗文理论,并结合自身,探讨诗文创作规律和审美功能。空海认为这是一个由感性的意象,到触物起兴的兴象,最后到达虚实相生的意境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窥见唐代诗歌美学理论之一斑:从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到殷?的"兴象"审美情趣,最终由王昌龄和皎然进一步揭示诗歌意境含蕴无尽的特征。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对意境理论的探讨,恰好与唐代审美意境理论的发展历程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4.
意境翻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终极本体 ,意境论阐释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融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是艺术创造的结果 ,获得境界靠艺术节奏来完成。意境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是所指 ;艺术节奏则是艺术的形式 ,是能指。艺术的节奏、境界是一个四维时空的统一体。作为空间的境界 ,它是一种心灵、思维的生命时空之美。从古典美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角度来构建意境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学的全新课题 ,探究译者意境创造的可操作性的途径亦是新世纪象征交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体现着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涉及到艺术生命精神的核心问题,只有遵循"雅者正也"传统审美规范,才能使诗文创作跃动着永不衰竭的活力,从而取得诗文创作的成功,凡是背弃和违背"雅者正也"的传统审美规范,诗文创作就会衰颓,就会丧失其所应该具有的充沛活力而陷入泥沼,萎靡颓废的东西就会泛滥.  相似文献   

6.
如今 ,“引词入文”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修辞现象。从艺术上看 ,有明引、暗引两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 ,有正引、反引和泛引三种情形。这种引用具有增强表达效果和强化艺术魅力的双重修辞功能。前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刻画人物 ,有利于揭示主题 ,有利于点染意境 ;后者则指读者因此而产生共鸣效应和同构效应  相似文献   

7.
点染,原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譬如画家要在宣纸上画花鸟,蘸一点墨渍,浓浓淡淡,有些地方加点,有些地方渲染,任其濡润开去自然成画。在诗文中,抒情上也常用点染法.先点明情意,再用景物来烘托.它以情为主,因情造景,以景写情,经过渲染烘托,使抽象的感情给人以实感,增强了感染力和审美情趣,是一种抒情艺术。刘熙载说:“词有点有染,柳耆(?)《雨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艺术创作主要不是技法和创作意念的组合,而应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境追求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乌托邦的批判超越精神,乌托邦批判超越精神可以不断升华画家的创作意境,进而在具象、意象和抽象统一中表达生活的艺术美诉求。揭示乌托邦与中国画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画的诗性意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诗性与国画融汇贯通,诗性的体现使国画更加“传神”。文章揭示了诗性意境在国画创作中的意义,并结合前人优秀作品阐述了国画诗性意境建构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载籍广博,浩如烟海。诗人们不论是状物写景、抒情言志、兴寄酬唱,还是针砭时弊、匡扶救国、讽喻美刺等,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同起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诗歌相比,广告的历史无疑是短暂的。意境,又称艺术意境、境界,它是古典诗歌的精粹的运用。在广告创作中借鉴古典诗歌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为古典诗歌的意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一、艺术意境和广告意境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幼年民族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用可见的、可感觉的形象,从象征起,到诗意形象为止,来表现他们…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意境创作艺术特色成因的心理探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求意境的创作传统 ,是中国不同于西方美学的主要特征。意境创作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多有表现。意境在中国产生并成为艺术创作的特色 ,是有其深层心理根源的。上古人类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特点、集体无意识、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中国文人的钳制等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影响了意境创作艺术手法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理趣中的“理”,其主要内涵,既指表现为思想内容的情理和事理,也指表现为艺术形式的文理。理趣中的“趣”,其主要内涵,既指思想内容方面的旨趣,也指艺术特色方面的风致或诗人创作个性方面的兴趣点。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三百篇》之体制音节,不必学,不能学;《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神理意境者何?有关寄托,一也;直抒己见,二也;纯任天机,三也;言有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画作品边款的形成与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着在书画作品创作主体边缘对创作作者、创作时间、地点、创作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以及书画家对于书画艺术创作的独立思考一类介绍性文字我们通常称之为书画艺术作品的边款。广义的边款还应包括书画家的用印在内。中国书画作品的边款是对三代时期金属器物铭刻处理形式的借鉴,边款的起源与早期人物画创作中的题名与造像碑中的造像题记息息相关。边款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与篆刻艺术的发展,文人的参与密不可分。中国书画作品的边款不仅是创作作者的介绍,同时具有补白、平衡画面、深化作品创作意境的作用,也是文人书画艺术家抒发志趣、抱负、人生理想,展示诗文才华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景园林作为容纳多种艺术门类的文化载体,与多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在艺术泛化的思想下,通过将书法线型、诗文序列、山水绘画与中国风景园林置于共同的文化语境中,来解读风景园林,有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思考和探索园林创作和赏析之路。以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为例探索风景园林的"泛艺术化"解读,有助于在实例中验证多门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园林创作和赏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海瑞诗歌的写景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意境的营造、借景抒情、化用手法的运用和精炼生动的语言。这四个方面打开了一扇了解海瑞诗文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按西方艺术分类,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与画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就是论诗画这种关系的经典性美学著作。与西方美学异趣,中国美学不是着眼于诗画的界限,而是侧重于中国诗画的同源、同一关系,其最早的明确表述是苏武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诗画同源命题包括两方面的理论指向:一是指中国诗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二是指有共同的创作基本原则。本文揭示,就第二方面说,中国诗画同源是指中国诗画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基本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语言,文学意象和审美的关系。文章阐述了如下几点:意象可以分为一般意象、观赏性审美意象和创造性审美意象。从创造性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艺术意境的产生,可视为从生活到创作的内在脉络;文学创作不是要把饱含感情的创造性审美意象转化为概念的堆砌,而是要用一系列概念去表现创造性审美意象;语言作为文学这一艺术样式的媒介,有其独特的优长与局限;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的意象和意象的表现的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为其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广阔境域,但也增添了其媒介运用的难度;语言的艺术需要艺术的语言,文学意象的酝酿和文学语言的提炼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点染是唐宋词作家自觉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本文首次从唐宋词点染的性质、形态方式、心理内容和审美功能等四方面进行全面和初步的探寻。旨在揭示出唐宋词艺术个性美的某些特征,并为唐宋词的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亚理斯多德认为,在悲剧必须具备的情节结构、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等六种成分中,情节的安排是最主要的。李渔也有“结构第一”之说,他把结构比作“造物之赋形”“工程师之建宅”。契诃夫说过“谁为剧本发明了新的结局,谁就开辟了新纪元” 老舍是一位戏剧创作的勇敢探索者和辛勤开拓者,在戏剧结构上,他不拘泥传统的戏剧结构方法,锐意创新,形成了以人物为戏剧中轴,以典型场所为磁场,人物众多而不乱,场面繁散而神聚,虚实相间,意境深远,对比烘托、穿插点染等独具一格的戏剧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人园林讲究意境.作为艺术范畴的园林,其意境是指通过园林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得意忘形”.园林意境不仅可以通过堆山、理水、植物、建筑这些实的景观营造手法实现,而由日、月、风、云、声、影、禅、茶等这些虚的元素形成的“风月景”,则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选取三个角度展现了由虚景营造园林意境的艺术感染力:对声音艺术的运用;对天文气象的借用以及人文活动的映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