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受水资源总量的限制,通过传统的增加水资源供给的方式来解决供需矛盾不仅越来越难,而且最终将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以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性开发与保护,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完善水权市场己势在必行,这必然也对水权市场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权银行是对水权进行存储与借贷的中介机构,这种模式下的"水权转让"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文章在借鉴美国水权银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权银行的基本构造,分析了水权银行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并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完善水利工程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水权银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水权制度的目的是促进水权交易,即定"源"以促"流",因而水权理论建构应遵循的原则是:凡不能或不宜流通的权利均不应纳入水权范畴。水权即取水权,是主体从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中分离一定量之水并取得其所有权的权利。水权不应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经营权、水所有权、水环境权。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产权配置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我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对分离的原则 ,以及不同的用水方式的经济属性、社会效益和对水资源本身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该分门别类地探索各类用水产权体系有关权利的配置、产权管理的目标、手段、管理机构 ,建立保障责权利相互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用水资源水权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用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较低 ,其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及其实现形式不明晰。要发展节水农业 ,有效利用水资源 ,应推动水权制度的改革 ,施行多种形式的水权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权属性与水权塑造之法理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谓水权,特指我国非水资源所有者依法直接享有的或依法定方式从水资源所有者处原始取得的,直接汲取或使用自然水体中的水资源或经人工改造的水体中的水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国外水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行水权制度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然而水权制度的实施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考察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水权制度建设,分别总结出各自的经验启示。对照我国国情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水权制度,加强水权的初次分配,保障用水户的“临水权”,同时要尊重历史习惯等。增强水权制度在我国顺利实施的现实可行性,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水权交易市场应运而生.本文对如何利用水权交易市场重新分配水资源,从法律层面上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稀缺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要使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就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水权水市场体系,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用利益关系刺激节水,从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而在中国要建立符合本国经济基础和水资源特点的水权水市场制度,是个艰辛复杂的过程,需要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各界专家以及水利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还要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法规和实践。比较分析了中外水权体系,提出了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水权、水市场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低效配置是造成我国水资源浪费和短缺的重要原因;利用价格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较为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市场配置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经济分析 ,是指在客观调控下 ,应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和观点研究水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 ,也就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综合资源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优缺点 ,选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 ,应是客观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协调方式。  相似文献   

12.
灌溉水资源效率、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4—2013年全国和31个省市区的劳动力、资本、农用物质、灌溉水吸收量、生态包袱、污染排放量和粮食产量,分别运用MFA、SFA和DEA方法测量粮食生产灌溉水资源的资源生产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资源效率,运用Moran’s I指数检验3种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3种水资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生产率稳步提高,灌溉条件改善中技术效率提高缓慢,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中经济效率明显高于生态效率和环境效率;区域粮食生产的灌溉水资源效率分化明显;全局性的灌溉水资源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人均用水量与灌溉水资源效率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农业用水比例与灌溉水资源效率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因此,必须实行水资源效率细分与综合管理,特别是对效率落后地区实行重点整治;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效率外溢,并加强效率影响因素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水权概念的多视角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有关水权问题的研究逐渐在我国引起重视.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物权法典,水权等自然资源物权问题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二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引发了人们对水权的思考;三是浙江"东阳卖水--义乌买水"全国首例水权交易案的发生,推动了人们关于水权的讨论.不过,虽然人们对水权的讨论很多,但至今人们对水权的概念问题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水权配置制度是水权制度的关键,对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兼有公权私权双重性质,对水权的配置要以公平与效率为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水权不明晰,水权配置制度不完善,立法缺失,实践停滞。区域水权配置方面水量分配方案尚未完善制定且实施效果不理想;用水户初始水权分配方面取水许可制度法律约束不严格,政府部门角色不清晰;水权转让方面制度建设滞后,调整力度薄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考查了约束水权配置的三个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国家安全,并指出三方因素的密切关系:社会经济为躯干,作为中心因素,是水权配置的主要指针与源动力;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两翼,为水权配置提供有力支撑,三者三位一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配置工作失去正确航向。接着,从社会经济驱动,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本位三个方面探讨了水权配置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所有权,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行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权。与水资源相关的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属性,不但在民法理论上引发有关水权性质的讨论,也无法满足现实中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将水权的性质定位于水资源占用权,有利于解决理论上的困境,防止水资源的浪费,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所有权,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行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权。与水资源相关的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属性,不但在民法理论上引发有关水权性质的讨论,也无法满足现实中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将水权的性质定位于水资源占用权,有利于解决理论上的困境,防止水资源的浪费,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AT方程的大连水资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Weizsaecker的四倍数思想,将P.Ehrlich提出的IPAT方程进行转换,建立水资源效率模型。根据水资源效率模型,利用大连地区GDP增长数据、水资源供给和消耗的数据,分四种情况讨论并计算出大连地区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水资源合理用量和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需要降低的倍数。在2005、2010和2015年水资源效率分别提高1.2倍、1.5倍和2倍,比较符合大连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水权市场的构建与运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 ,论证了构建我国水权市场的必要性及应该作好的产权分配与制度创新工作 ,在此基础上对水权市场组织的设立、交易制度建设及水权市场的运作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消耗,还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全局参比的SE-SBM模型核算出我国31省份2000-2017年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研究水资源消耗、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问题。研究发现:(1)2000-2017年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为0.852,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39%;(2)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年平均增长为6.18%,中部地区为5.37%,西部地区为4.53%,东北地区为4.79%;(3)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整体表现为弱脱钩;(4)从绿色水资源效率来看,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2000-2005年、2006-2010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2011-2017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同时扩张性负脱钩关系表现突出。因此,我国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产业改革创新,以推进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及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负脱钩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