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近代的中国自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经济、政治、文化、学术等各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进的知识分子们面临危机局面,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在这一思想历程中,中国传统的学术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新的历史观取代旧的历史观,新的道德观取代旧的道德观,新的学术方法取代旧的学术方法,是整个中国近代的思想特征。这一系列的转型,其核心都是救亡图存。本期刊发的这一组专题讨论,从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开始的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数学知识,这对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西方数学在中国明末清初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推进对近代数学思想和文化的研究。不仅如此,通过回顾历史,可以超越"夷夏之防"的狭隘思维模式,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数学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思想大变动,文化大冲撞。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由西学东渐引发的别开生面的“古今中西之争”正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近代美学既不能在西方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转型过程中对"科学性"与科学精神的重视可溯至西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知识哲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本土化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学术土壤里与之相应的传统思想资源。本文选取现代"新儒家"学术群体中具有西方理性主义特征之思想为主体,旨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中理性主义的形态。尽管受到西方哲学,尤其启蒙时期以来的德国哲学影响,西学东渐的接受范式仅仅为新儒家构建理性主义思想提供了框架。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的以道德实践为最后的"德"与"智"——德性与智性——取代了西方狭义理性主义范畴对立于外部经验的内在"理性",成为中国当代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现代新儒家注重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科学精神,将西方理性主义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思维模式中进行重构,以实现传统儒学道德观和知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郑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12-116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其主旨以传播西学为主,向中国人传播了大量的有关西方的史地、哲学、司法、天文、工商业、文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鸦片战争后,它更成为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撰写有关西学著作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因此,可以认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诸多西洋器物和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知识,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对中国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触动的是晚清以来出现的更为全面的西学东渐。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学,除了制度层面的东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包括了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西方新式教育和译介书籍传播进来的新思想和新风俗,对中国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近代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求新、求变的社会气候。在西学的浸润和影响下,不仅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并迈开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步伐。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清代的西学东渐,除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外,更应当着眼于其现实意义,即在当前中国到处兴起的“国学热”中,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超越中国旧有的“夷夏之防”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清末西学东渐运动推动了翻译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国运危难,当时的译者希望通过翻译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因而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功利性。严复所译的《社会通诠》体现了他运用中西批判、求实创新和集思广益的翻译会通思想,其翻译不但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而且提出了其对晚清社会制度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郑大华 《河北学刊》2006,26(6):96-98
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诸多西洋器物和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知识,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对中国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触动的是晚清以来出现的更为全面的西学东渐。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学,除了制度层面的东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包括了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西方新式教育和译介书籍传播进来的新思想和新风俗,对中国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近代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求新、求变的社会气候。在西学的浸润和影响下,不仅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并迈开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步伐。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清代的西学东渐,除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外,更应当着眼于其现实意义,即在当前中国到处兴起的“国学热”中,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超越中国旧有的“夷夏之防”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2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并使这种变革进入哲学、史学、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从而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一定作用.本文的有关研究,对我们正确认识逻辑学的价值、发挥该门科学的作用,以推进中国当前的新文化建设,无疑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并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审美范围的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和艺术上对西方小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赵凤玲 《中州学刊》2007,9(6):167-170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甚至是民俗文化都发生了变化,西化色彩越来越浓。近代节日文化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构成近代节日的特点,这些特点昭示着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深深的裂变,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李瑛 《船山学刊》2010,(1):189-191
出于拯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中国近代思想家吸纳西方近代先进思想,对中国传统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形成了近代具有中西合璧理论色彩的自然人性论。中国近代自然人性论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开始了在比较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变革的过程中,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经历了中间的制度层面,最后深入到文化本质层面,最终完成了对西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完成了近代中国文化观的最终革新.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不仅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而且引发了中国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中国哲学从古代传统向近代传统的转变,从而使得最初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通过中国化而对接上中国哲学传统和转化成中国哲学,并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说,没有西学东渐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深入研究西学东渐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密切联系绝不意味着它是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并不属于西学东渐的范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各种西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结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代士人群体处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容易产生双重文化心理:一方面被迫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从而理智地选择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固有文化又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林纾作为近代士人的典型代表,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文化心理之中。他一方面主张以"西学"为用,补"中学"之不足;另一方面又要求以"中学"为本,捍卫传统文化的威严。  相似文献   

16.
晚清《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西方经济学亦随之传入中国。《富国策》即是问世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西方经济学中译本。由于当时社会环境、该书包含内容、受众群体、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富国策》出版后并未产生重要作用。不过,《富国策》作为首部传入中国的经济学译本,在整个西学东渐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化史上出现的西学东渐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观、文体形式、思想意蕴、美学形态等方面的全面革新。19、20世纪之交的西学东渐为中国文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本土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由此生成。  相似文献   

18.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8,(5):120-124
传统社会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制约,其社会生活相对寂寞,读书识字只是少数女性才有的机会,大多数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身居闺阁,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习俗的影响,女性才有机会走出闺阁深宅,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都市开始萌发,放足、进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内容.大多数都市女性由于受到西俗的影响,开始和国际接轨,"摩登"生活被很多年轻女性所接受、所效仿,中国传统都市女性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交际舞的东传以及在都市女性中的流行并引发关于礼教的争论,所有这一切都得利于近代门户开放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研究和关注。很多思想家从中西社会比较研究入手 ,批判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 ,并试图综合中西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他们还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 ,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峰 ,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20.
面对西学东渐的影响与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孙中山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经过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不泥古的提炼和改造,使其传统文化观与民族振兴、三民主义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他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主张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而不照抄照搬;他在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方面,形成了善于从因袭传统文化、规抚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而不断取得创获等与时代发展相顺应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