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语》已经用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叙述历史事件,组织全篇结构,表现作者意愿。具体表现为:根据人物选择史料、叙述历史事件因人而异、重复写人,故事完整、重复叙事,分类叙事、历史事件相互联结。由此可见,国语已产生互见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3.
《易经》在我国已流传了五千多年。相传伏羲首画八卦,后来文王将其演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至周公又对每卦六爻逐一系以爻辞。卦,卦辞、爻辞,便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易经》的全部内容。卦辞与爻辞都是古文。而卦,是由一和一两种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卦辞和爻辞可以看成是对这套符号系统的不同状态的一种解释、一种运用当时的语言,针对当时的社会需要所做的解释。(当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对我国上古历史有其独到的认识 ,他对早期儒者的产生及特点也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儒乃“起于鲁流行于各地之教书匠” ;通过与诸子的比较研究 ,傅斯年还认定“儒为诸子之前驱 ,亦为诸子之后殿”。虽然他的考察还存在不足之处 ,但对于早期儒学的深入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悔亡”一词追寻《易经》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古来喜说义理派〕,《易经》有三大谜:一是主题内容,二是作者,三是流传情况。西周数百年间,《易经》如何流传完全是一个哑谜。这里不去研究。追寻作者比理解主题和内容还要困难。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没有提供可靠的线索,原文5000字是唯一的途径。 不久前我在《周易原著精神真相大白》中证实了《易经》下半部分是作者自传,上经是周克殷史,(该文已送往《周易研究》杂志)这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于成宝 《殷都学刊》2007,(2):139-143
《易经》的成书,既是筮法发展的必然,更是商周之际道德发展的必然。商周交替的时代思潮促使道德的诞生,使人们于注意天命之外更看重个人德行的价值与意义;表现在《易经》卦爻辞的撰系中,则是其中表现出的"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想倾向,是周人道德自觉的产物;而《易经》中的"君子"形象则更体现了周人对于贵族道德规范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后,周王朝统治殷人的策略,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确定和周武王的评价,有着决定意义。对此,古籍有记载,前人有论述。但在历代统治者和儒家的控制下,一些不利于其政治主张的古文献被刊落,删改;一些“疑古”学者王充、刘知几、王夫之等的论著被封锁、贬低;而那些按照“圣王仁政”理想裁剪历史事实的论述,却成为两千多年来公认的“史实”。现行的历史著作,虽然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可是,除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和王宇信编著的《西周史话》外,都没有把武王克商后统治殷人的策略,与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伐夷践奄后统治殷人的政策,加以区分,具体论述,脱离了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9.
庄子诸篇中对于仁义学说的不同态度只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庄子学派的表现,而并非全部.<庄子·让王>篇中对仁义的充分肯定与庄子杂篇中对仁义的抨击是大相抵牾的,这反映了儒道两家的关系,在战国中期曾经历了相知、争鸣与融汇三个阶段的不同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一、关注人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关注人、研究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一贯主张。因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①。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下次把生产力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也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说:工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②,又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③其二是马克思又把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今的文坛上,很多理论工作者都在探讨文学主体性的问题,并认为这是文学观念的一种新变革。其实,文学主体性的主张,在我国历代文论中早已存在,并不是“舶来货”。为了使这一探讨有所借鉴,本文就王国维(1877-1927)在《人间词话》中对创作主体的认识提出一点简单的看法,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崇高的信仰清洁的精神──论《荒芜英雄路》兼评张承志的精神追求金红记不清是哪一位哲人说过:“精神与情感的重负是人类知识阶层摆脱不掉的枷锁。”在良莠不齐、起伏不定的当今文坛,用这句话来概括张承志,或许是非常恰当的。面对《张承志随笔·荒芜英雄路》,咀嚼“荒...  相似文献   

15.
《绿野仙踪》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嘉靖年间冷于冰求仙得道作为故事线索,是一部融讲史、神魔、人情于一体的作品。它以广博的生活容量和佳处时见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作者李百川,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所能依据的有关材料,只有百回抄本作者及他的两位友人侯定超、陶家鹤的几篇序文。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文本,通过挖掘文本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探寻作者丰富多采的精神世界。   一   整部《绿野仙踪》可以说贯穿着李百川功成名就思想,而这一思想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人公冷于冰出身仕宦…  相似文献   

16.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谓现存万历  相似文献   

17.
作为士族神仙道教的组成部分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服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逍遥和肉体上享乐的需要。《世说新语》中士族服药的故事 ,不仅体现了它与帝王服用丹药和民众服符的不同 ,而且还集中体现了士族神仙道教中的“地仙”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李保华 《中州学刊》2006,(5):234-236
《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逍遥游”的基本主旨就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实现超越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做到“心”的剥离,这种剥离就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天问》对"天帝"本身的存在与否的系统诘问显现出鲜明的"天命怀疑论"思想,表现出屈原不囿于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天问》堪称先秦破除旧文化思想束缚的战斗诗篇,具有超越历史性的价值,对其正确品评有助于总结中国古代进步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鼓舞现代人大胆破除旧文化禁锢,挣脱各种精神桎梏,放手从事改革。怀疑无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还是作为一种思维方法,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在拙作《从辞书角度看易经》一文(《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中提出了《易经》是一部古老辞书的看法,但道理讲得还不够充分,有必要写个续篇加以补充。一、对《易经》卦爻辞的进一步分析我在上篇文章提出,“《易经》是按照辞书的体例编排的”,这只是概而言之。其六十四卦的具体情况却纷繁呈异。依据每卦对释词所采取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可将六十四卦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