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的中山,地在赵、齐、燕三国之间,楚国则在韩、魏、宋三国以南。两国一北一南,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可言。但在《战国策》中,有的记述似乎也牵涉到楚与中山的某种关系,甚至出现了楚伐中山的说法。近年来,有的文章更明确提出楚曾伐灭中山,其中尤以天平、王晋的《试论楚伐中山与司马子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最具代表性。由于这涉及到楚与中山的某些史实的真伪,故本文拟提出一些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城镇是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探析区域城镇兴衰变迁原因,考察其发展变化的历史.有利于区域城镇发展方针的制定和完善。一、社会政局稳定是城镇发展的首要因素1.政局动荡不安,权力更迭频富,战争、动乱都会严重阻碍和破坏城镇的发展。战国末期,在今河北境内,北部主要为燕属地,燕都于蓟,又以武阳为下都;中西都为中山国属地,中山初都于顾,后迁都灵寿;中部、中南部为赵国属地,赵初都于晋阳,后迁都于邯郸;此外还有一部分为魏、齐属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中山灵寿故城从此彻底衰落。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不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文献旧证和考古新证,辨析了近两百条中山史料,梳理了春秋白狄中山和战国魏属中山的历史纲要。力驳《史记》"中山复国"谬说,力证白狄中山从未复国;辨明1973年出土的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必非白狄中山王墓,必为魏属中山王墓。力证白狄中山灭邢开国于孔子生前一百一十年,《春秋》尊王攘夷而不言"中山";《左传》传不破经而晚言"中山",比清华简《系年》晚九年,比《吕览》晚一百五十五年。  相似文献   

4.
“中山盗”一语,源出于《战国策·秦策五》中魏人姚贾对秦王嬴政所言。由于姚氏当时并未点明“中山盗”的具体身份,所以后世注家说法不一,歧异甚大,以至成为一桩历史疑案。笔者以为,弄清“中山盗”一语的原委,对于了解中山国早期的历史以及春秋中山与战国中山的承续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撰文析之,以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山在战国中期是个“方五百里”的小国,由于强齐的支持,武力颇盛,非常好战,“不啬于攻战之患”,终因“数伐数割,而随以亡”。中山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但《史记》没有为中山立世家,零星记载很难联系起来,所以过去对中山国的历史相当茫然。河北平山县中山三器的出土,为研究中山国后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在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可捉摸的中山国已经大体现出轮廓。在大家讨论的启发下,我也对中山的史料稍有涉猎,现就赵灭中山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中山君设宴款待群臣,羊肉汤煮少了,司马子期没有吃到。他大发脾气跑到了楚国,说服楚王灭了中山国。中山亡后,中山君狼狈出逃,原来的亲信侍卫都各顾各的跑散了,只有两个不认得的人拿着武器跟随在他后面。他问这两个人为什么要跟随着自己,这两个人说:在他们的父亲行将饿死之时,中山君曾送给他们一壶饭。父亲临死时嘱咐儿子:如果国家有事,你们应该以死报之。现在君侯遭难,所以他们赶来报效。中山  相似文献   

7.
论魏灭中山与战国初期的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408年,魏国在取得对秦国河西之地的决定性胜利之后,迅即调集重兵灭掉了“武公初立”不久的中山国,并先后派击、挚入主中山,统治三十余年。魏国为什么要劳师伐灭隔赵国而望的中山?中山之地究竟在魏文侯的图霸战略中起着什么作用?这曾是史学界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笔者试撰文析之,愿同方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当那块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河光石",被当地农民刨出地面时,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古老王国—中山国被惊醒了。公元前414年,活动在今石家庄、保定一带的鲜虞人创建中山国于顾(今河北定州),公元前381年复国并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中山国历代国君贵儒学,尊贤重士,在思想文化上与汉文化融合;开疆拓土,以致疆域"方五百里",百座城池,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中山国是嵌在燕赵之内的一个小蛮夷之国,历经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被  相似文献   

9.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 ,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仅次于齐、察、楚、燕、赵、魏、韩的,与东西周、宋、卫诸国并称的千乘之国。关于中山国的历史,《战国策》、《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以及《水经·滱水注》等文献虽有零散记载。但它的兴起、发展、诸王世次等问题,文献记载不明,这给后人研究中山国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和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得以看到二千多年前中山国的遗物和文字,给人们深入探讨中山国史和中山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山究竟是何族建立的国?战国中山与春秋鲜虞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尚有异议,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对于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是有影响的。 辨中山族属诸说之是非 战国时期的中山与春秋时期的鲜虞有一定的关系。《史记·赵世家》载:“中山武公初立。”《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杜预《春秋释例》也悦:“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正由于史  相似文献   

11.
白旗小考     
《隋书·魏澹传》,澹回:“臣以为南巢桀亡,牧野纣灭,斩以黄铖,悬首白旗”。《隋书·裴仁基传》亦谓炀帝“身弃南巢之野,首是白旗之上”。均谓南汤亡桀,周武灭纣,都曾将暴君“斩以黄铖,悬首白旗”。但考以旧史,汤之灭桀,仅将桀放逐南巢,而周武灭纣,倒全如《隋书》所言。“白旗”也叫“白旄”,在竹竿顶端饰以旄牛尾毛而成,是征战时主帅所持的帅旗,用以指挥军队进止。从现存古籍来看,周武灭纣,首先用此大旗。《尚书·牧誓》、《史记·周本纪》均谓周武率天下诸侯伐纣时,“左杖黄铖,右秉白旗以麾”。“麾”同“挥”。本纪又…  相似文献   

12.
论魏润身的文化小说霍秀全在当前文学创作不很景气的状态下,北京文坛悄然淡出了一片新的小说景观,并正在引来人们日渐专注的目光,那就是魏润身的小说创作。魏润身的小说世界其实是颇斑斓的。他在生活的画布上描绘着文学的“通景画”①。第一扇被推开的是传统文化小说之...  相似文献   

13.
同姓不同源(宗)的北方汉民爨氏家族在不同时间南迁入滇.以官职为氏的爨祖战国魏爨襄,其后人南来入滇有爨习和爨遐两支:爨习在东汉末为益州牧刘璋建伶令,其先祖是东汉后期来滇戍屯的长吏.爨遐在魏景元四年灭蜀汉时“左迁”南中.以邑(地)为氏的爨祖爨肃.爨本芈班(子文)之后,东汉末年,爨肃因功“采邑于爨”,官河南尹,入魏为尚书仆射河南尹,其后人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置上庸郡,或魏明帝黄初二年省上庸郡并新城郡,或魏太和二年复置上庸郡时迁上庸地,魏景元四年魏灭蜀汉时迁蜀.后有爨深以晋武帝泰始六年或泰始七年置宁州之时,来滇仕晋新古郡太守,后有爨琛或爨頠相继为宁州刺史.  相似文献   

14.
司马懿在三国统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壁之战后,魏、吴、周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从此到嘉平初年的40余年间,我国出现的三国割据称雄到吴、蜀的衰落,魏国的相对强大这样一个局面,为以后司马昭兄弟灭吴、蜀,司马炎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司马懿在他仕魏的40余年中,作为魏国中、后期的出色谋略家.从进入曹魏统治集团后,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沈国,完成统一中国之大业这一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当时的局势起了何种作用,这些都是颇值探讨的问题。军事方面。景初二年,司马懿“使将兵四万讨辽东”(1),一举扫平了割据辽东三世的公孙渊,统…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演进史中的重要一章《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白翠琴著。40万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责任编辑:杨凌。在中国历史上,长达四五百年的社会大动荡有过两次:一次是在春秋战国,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它们共同的表征是:内忧外患交加,争战连年不息,...  相似文献   

16.
死神与酒神─—魏晋南北朝名士生存意识剖析郑训佐魏晋南北朝的名士是以对传统的叛逆而著称的,但这种叛逆以及与之相应的对个性的张扬,并没有使他们在心态上最终呈现出一种明丽与温馨的色调。沉重的现实逼迫,激烈的精神交战,反而使他们感到了一种内外交夹的生存的疲惫...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内地和北方甚至西域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220至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河中.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一个个王朝就像走马灯似地一掠而过。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各地诸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9.
论李德裕与会昌灭佛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裕是晚唐武宗时期著名政治家,担任首席率相,会昌五年发生的灭佛事件是晚唐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以往史论认为李德裕在会昌灭佛事件上一手策划和具体执行了这次行动。作者根据史料,认为李德裕并本策划会昌灭佛,在灭你行动上也是有保留地参与了一些杆动。  相似文献   

20.
罗为为 《理论界》2023,(7):75-81
汉魏西晋是元会仪式从诞生到相对成熟的时期,梳理汉魏西晋元会仪式演奏曲目的传承与变化,可以从纵向角度观察元会礼乐的发展、完善与演变过程。元会仪式大体可分成朝仪和会仪两大环节。两汉仅会仪环节使用音乐,俗乐占比较重。元会奏乐的雅化从魏明帝开始。而朝仪环节的用乐也是由魏明帝开创。曹魏元会用乐环节共四处,西晋元会用乐环节增加到七处。魏明帝时期的元会礼乐改制,确立了魏晋南北朝元会礼乐的基本框架,同时也确立了元会仪式以行礼、上寿酒和食举三个环节为中心的奏乐模式。之后的西晋与南朝均沿袭了这一模式,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用乐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