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视角审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民间主体力量兴起的标志。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现代化,深层底蕴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公民社会。农民中等收入者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占有资源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从目标实现诉求与时间推进跨度两个层面分析,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一致,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法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2.
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由此而引发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当积极培育形成合理社会分层结构的社会条件,构建稳定的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从法制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新农村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制和免除农业税之后推动农村发展的新举措。本文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新农村的基本框架。文章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本制度体系。作者指出,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中间组织发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加快农村的基本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来实现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分析了现行这一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最后重点提出了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日趋市场化,农村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推进新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新农村文化市场的种种缺陷使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边缘化,无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形成对接。解决无效文化传递折射出的农村文化市场的缺陷,探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问题,必须将农村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完善、要素的扩展、传播载体的嵌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分别作为新农村文化市场增能的基础、关键、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失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致力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建设与协调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权利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构建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农村主体并非是同质的,由于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和女性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有所差别,新农村建设应该社会性别主流化.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云南一个典型回族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构建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这一分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协调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农村学校在农村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学校的撤离导致农村社会文化主体缺位、文化载体缺失、文化结构瓦解,农村文化建设面临困境。要通过构筑农村文化场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激发农民文化自觉和形成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等路径来化解当前文化困境,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概念,并分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为了考挂和谐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基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构建了评价和谐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相似文献   

12.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农村学习型家庭都是为了民族兴旺、国家兴旺、人们幸福安康。农村成人教育学习型家庭教育同属于终身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农村两种教育"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二者的发展与结合。正确处理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农村两种教育"的关系,使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农村两种教育"都迈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教育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提供制度性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新时期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认识农民主体性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在国家与社会、个体互动过程中农民主体性所具有的可构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当今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背景,首先现实地阐释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不仅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双基”工程,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更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时代任务。然后,围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加强乡镇公共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建设以及相应的执政能力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制联动整合建设等内容,对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从理论与实证结合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社会心理引导机制和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既要推进农村经济奔小康,又要维护农民心理健康。近年来,农民社会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民社会心理健康亟待关注,健全农民社会心理引导机制和构建农村社会心理支撑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应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共同富裕的意识;具有市场化经营的能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具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科技兴农的意识;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为此,需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准入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乡关系是在政府行政力量干预下演进的,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科学发展观改变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安排,有助于扭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农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地方农业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本省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各地方农业高校服务本地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