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杨忠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53-57,92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动力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道路观、改革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点火系”的改革观、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人才观、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观等。这一伟大论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作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创新战略、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推动,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蓝图,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5
科技实力作为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能力,既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科技创新基础。定量评价了2000—2020年中国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从科技追赶型进入科技创新型行列,从世界科技第二方阵进入第一方阵,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彰显了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科技人力资源优势等。根据中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未来发展多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对国家科技创新目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进而对2025年及2035年中国科技远景目标进行展望,即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他在继承和发展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并分析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依据、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家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建设科技强国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在“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现阶段科技创新发展实际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应。当前,要从“为什么要坚持科技创新”“什么是科技创新的战略内涵”“科技创新面临哪些挑战”等核心议题入手,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两个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同时,要从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构建和完善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式。在当代中国,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衡量和评判一个企业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甚至是根本标准,其中,科技创新责任越来越居于关键或核心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但在实际工作中,科技创新责任不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是:科技创新责任感不强,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甚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伦理问题。克服这个短板,承担起科技创新、科技强国重任,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家勇于承担科技创新责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等,是企业履行科技创新责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需要探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界目前侧重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中的一个作为逻辑基础或中介,缺乏对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阐释。从价值维度切入,可以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发现在一体推进中存在价值规范错位、伦理角色混乱、价值敏感性降低的价值一致性问题。形成统一价值立场、达成共识性价值导向、应用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工具,有助于解决价值一致性问题,也有助于提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中的价值融合路径,还有助于探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祥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1-45
创新是江泽民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创新在江泽民科技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也是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宽阔视域;在科技创新中,江泽民突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为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科技创新的基本战略、目标、重点、主体、保障、基础、国家创新体系等构成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以“科技立国”为目标的毛泽东科技思想、以“科教兴国”为指引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思想和以“科技强国”为旨归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坚持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人为本地发展科技的历史经验,探索出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以注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为关键依托、以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为重要保障的实践路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向光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6):50-52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 ,站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最前列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认识和战略判断 ,形成了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科技思想体系。科技创新思想则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了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技创新文化内涵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依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4):32-36
文章认为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体系理应包括理论与方法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创新和体制创新等七大创新,并探讨了它们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蒲清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41-43
21世纪是科技大发展时代,其标志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环节和过程。处于落后的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在新发展阶段取得跨越和进步,依赖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即实施新工业化战略。新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是科技进步及其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3.
毛新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6):5-10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了长沙求学时期、延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密切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从国家整体发展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和思考科技发展问题。他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倡导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开展科技研究,他认为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要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以民族性、战略性、辩证性为基本特点,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三家自主创新的IC设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战略的视角应用技术追赶理论对不同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领域选择以及由其所致的技术机会、技术专用性和创新资源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不同企业自主创新效果的差异。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提出技术战略的选择对国内IC设计企业的自主创新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实现技术追赶的企业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研究制度、制度功能、创新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入手,分析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以及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归纳了制约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中的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科技创新中的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环境的严重冲突和对立,要求当代科技创新必须有环境价值定位,在科技活动的价值追求中,纳入保护自然和建设自然的目标,使当代科技创新能在“以人为尺度”和“以生态为尺度”双重观照的实践中,重建造福人类、解决地球环境危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元琼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29-34
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 ,就在于中国企业缺乏引进单项专业技术的能力 ,因此难以对自己的产品实施改进。中国的科技部门 ,特别是从事应用开发的科技部门 ,则是以专业为主线来组织研究开发的。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界和企业界难以对接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建立以柔性人才管理制度为特点的综合研究单位 ,以便对各专业技术单元进行综合 ,使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林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9-24
科学的发展具有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而且形成了社会建制。技术也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科技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3):5-7
无锡的“尚德”、“永中”、“创新创意产业园”荣获“三项全国第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无锡新区2005年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例,具体介绍了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及努力,并探索了无锡新区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费广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14
制度既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授权。企业科技创新需要这种控制和授权,以解决创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问题。中国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形成,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则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