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范式。生态学关于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揭示出自然界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展示了一幅与传统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自然图景。正是依据这样一幅图景,环境整体主义(如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完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由生态学向形而上学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整体主义的价值理论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受困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集中于内在价值和"是"与"应当"两方面。环境实用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伦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有待补充与探索。大数据的兴起带来了技术、学术与思维3个维度的变革。基于大数据与环境实用主义之间的契合点和生长点,可以找到分别通过本体论层面人与自然的数据化、方法论层面基于相关关系的预测、认识论层面的弱整体论与弱还原论3种重构环境伦理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康德主义者顺应着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拒斥形而上学,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利用新兴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不仅使得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得到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而且构建了新的哲学学科:价值哲学。价值哲学的构建,不仅是哲学领域的开拓,而且也给德国和西方的文学思想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和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类中心主义做全面、系统的理解是这一“批判”的逻辑前提。本文从哲学四大“板块”的维度,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成理性主义的本体论、“三个一切”的价值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怎么都行”的方法论。这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祛魅与消解,对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与完善,都具有“元”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美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根本对立的,而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又归因于"人类中心主义"及其所囿于的西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主客二分,其本体论根源是形而上学的理性至上.主客分立使"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思想上表现为无限膨胀的主体性,在伦理观上坚持传统伦理学.只有构建生态环境美学,突破主客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否定传统哲学当中的工具理性,重建理性和主体性,坚持生态伦理观,重新认识和肯定自然的价值,才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圆融共舞的共同体.这才是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美学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传统的唯经济价值取向的物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经济、生态和人性多维价值取向辩证统一的人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以“天人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以“天人和谐”思维为基础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价值哲学始终面向改革开放的实践,以价值哲学的理论逻辑深刻表达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首先探讨价值概念,揭示价值的本质,探究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深化实践标准的理解,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解决对与错的问题提供哲学基础;其次,讨论评价标准,探究评价的合理性,论述“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解决好与坏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讨论价值观的变革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供最根本的理念支撑和理论支持。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不仅能够使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整体图景,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追求和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8.
实践蕴藏着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全部奥秘,是统摄环境哲学全部内容的理论“座架”。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实践性、辩证性和历史性这三重维度,为我们科学地理解和处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问题,整合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视野。  相似文献   

9.
自然中心主义是道家哲学的基本公理。道家采取的是类环境哲学的立场和方法 ,本质上是一种古老的环境哲学。道家这种古代环境哲学创始于老子 ,成熟于庄子。道家的学术观渊源于亲天道自然方向的上古文化传统 ;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先验自然理念 ;通过“两行”的逻辑哲学进路和“道观”标准 ,他建立了一个“自然价值判断系统”,证明了自然中心主义哲学的合理性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多重性、潜在性等属性的考察 ,他揭橥了自然内在价值原理 ;通过“玄同”、“齐物”、直观体证等方法 ,他显扬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万物平等主义、万物一体等环境伦理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性主义对“他者”与“主体”的探讨,对现实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冲击,在哲学理论层面上,批判了支撑这一统治的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揭示出父权制文化是造成女性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两性关系本身具有的二元性,并力图消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模式,这就动摇了自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及其基础理性中心主义.从而为妇女的社会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要深化价值哲学研究和促进当代价值哲学的发展,必须有适合价值哲学特点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有客观性,必须采用求实思维;价值是关系范畴,必须采用关系思维;价值只能通过实践去把握,必须采用实践思维;价值有超越性,必须采用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一元化的哲学理论思维的影响,自古以来哲学一直陷入在一元论的困境之中,哲学史变成了一元论的批判史、变革史、替代史、转向史,哲学也不可避免地给人呈现的是其言语不真、不实、不定的面貌。哲学研究必须转变理论思维方式才能改善哲学研究的难为处境。在确定服务于人的生活为理论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哲学理论思维应该超越一元化思维而采取三元化思维的路径,从而建立“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生命观、三元人观和三元价值观。三元价值观的建立,为价值论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可以避免人们在一元价值观和二元价值观面前的迷制,为理论联通生活开辟了较为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正是我们今天的价值论研究所迫切需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决策是决策主体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行政哲学蕴义。决策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受到决策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方式尤其是系统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的优化。政府决策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其追求的社会价值包括科学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政府决策自始至终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张力,政府决策者应该将最优准则和满意准则辩证结合起来,在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对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及环境伦理学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作了简要说明。将中国环境哲学近30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翻译阶段和论争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现存的几个问题。认为研究者群体成员数量少且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普遍了解、理论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缺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沟通和交流,这是导致环境哲学研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治学态度三个方面人手,解释了中国的环境哲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几个转向。  相似文献   

15.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文章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中西方文明如何在实践中生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价值,以作为各个文明内部形成共识的价值标准。由此提出世界各民族在其相互交往的实践中,将会逐步生成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价值形态,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法则的价值标准。这种普世价值现在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西方国家把其特殊历史形成的特殊价值体系作为普世价值强加于全世界,只能引起世界的价值分裂与冲突。而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将会在实践中促进相对普世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自休谟以来的哲学价值论转向奠定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旧的哲学思维,它以实践为对象,以关系性、动态性和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从哲学的对象、真理与价值的共同性、价值思维的实质这三个角度来看,价值思维是普适于实践的诸领域的,因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类哲学”对人的价值认识、评价的新要求,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阐释和以类思维为中心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基于类哲学的人的类价值的结构及其实现路径。分析认为:“类哲学”是揭示当代人类生存意义所依据的新价值坐标;人的价值结构中包括类价值,它由类内自我价值、对类整体的价值构成;其实现路径分别是,实现人的自为生活需要和人的潜能,维护、发展人的类利益并实现人的现代化,还必须以人的类意识、类主体自觉和超越性能力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人类主体性的张扬以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本文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关主体性理论,探讨自然的主体性意蕴,完善人类的主体性,消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注重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法学方法论对于法学研究中带有共性的思维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揭示。当下的环境法和环境权研究中的一些分歧反映了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选择。环境法学研究应当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主导,以环境权研究为例,从个人主义方法论研究进路出发,首先应当突出公民个人环境权在环境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其他类型的集体环境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