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构建革命话语,其语义依语境的嬗变而形成不同的话语样态,但始终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和拓新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而“自我革命”成为新时代革命话语表述的高频语汇。作为中国理论的话语呈现,自我革命话语既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话语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具典范意义的话语创新和理论创造。构建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既是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时代课题,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应在学理研究和传播实践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生成是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文化基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生成是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抵制西方话语对中国民族政策污名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和文化基因来看,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遵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团结文化是话语生成的文化基因。而话语生成之后,通过传播才能获得人们的认知和认同。因而,可通过修辞化、视觉化、音乐化、故事化等传播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具象传播,进而建构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海洋话语是经由国家生产、被国家认定、为国家所用、体现国家权威、具有中国本土气质的海洋话语,是国家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海洋治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特色海洋话语的全球化构建与传播成为中国提升国际海洋治理权、构建海洋文明大国形象、传播中国海洋文化、实施对外海洋叙事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国家海洋文本翻译风格和外媒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传播策略与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的全球化构建议题、内容和原则,以期为中国特色海洋话语译传语言策略、文化过程、认知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国家相关部门推动中国特色海洋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具有丰富的逻辑意蕴,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话语需求紧密相连,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高度重视理论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理论传播,必然需要因应时代的理论传播话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探讨其话语建构的逻辑原则,从话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要素解析话语建构的逻辑运行机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加强其学理性研究和实践性探索,可以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能,在话语实践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系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志性成果,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深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构建的现实基础及价值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从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积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球传播相关重要理论资源中把握其理论逻辑;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全球传播史的历史视阈中考察其历史逻辑;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明确其实践逻辑。应从话语生产、话语转译、话语传播三个维度入手,以共识共情为目标,以共知共享为导向,以共通共融为原则,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的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时代民族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构建话语的主动性,推动话语创新的自觉性。从构建基础上看,科学的思想理论、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话语资源为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话语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与现实基础。从价值逻辑上看,构建新时代民族话语体系是推动理论发展、推进实践创新的内在需要,是增强政治认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也是彰显中国优势,扭转话语弱势的迫切需要。从现实状况上看,新时代民族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必须厘清构建思路,优化构建路径,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体系的阐释力、引领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话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指导妇女运动实践为目标,为维护中国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提高中国妇女的经济政治地位而建立的话语体系。该理论话语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为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汲取国际妇女运动的先进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联合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理论话语的宣传和倡导,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话语的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8.
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能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和研究依托。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的重要成果,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编写使用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视角与路径。基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探讨,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具体而言,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方面,要充分挖掘文献史料基础、广泛搜集补足实物史料、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指导史料运用,从而充分统合史料整理与史料运用的多元性与一体性关系。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方面,要以优化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打造学科话语、以服务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连接政策话语、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塑社会话语、以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国际话语,从而精准协调话语生产与话语实践的学术性与应用性关系。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方面,则要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核心概念、廓清现存误区、凝聚基本共识,从而有效处理理论内涵与理论外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缺一不可、环环相扣。需要精准把握“三大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有效处理好“三对关系”中,实现“三大体系”的科学融合。  相似文献   

9.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书写人类文明新华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从话语生成逻辑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能够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夯实其理论根基,以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厚植其文化基因,以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其实践支撑,以价值的道义性和正当性筑牢其价值之本。从话语提炼原则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注重凸显政党领导与人民主体并举的政治性意蕴,具备理论升华与实践总结互动的学理性支撑,助推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的大众化表达。从话语实践路径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夯实话语基础,充实话语内容,提升话语传播效能及感召话语受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断创生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回顾总结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赢得、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经验启示,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样化和示范化,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探索,从而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其社论也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窗口与桥梁。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党建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嬗变。研究表明,党建理念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于党建理念的现代性。以“人民”“社会主义”“领导”“群众”为代表的党建话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守正笃行,以“革命”“斗争”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在党建中的地位移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纯洁性的党性追求,而以“改革”“建设”为代表的党建话语则表明作为学习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裂变公开与守规绩效兑现是建构社会信任的充要条件。从信任建构的二维性出发,农村党组织通过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取信于民",可以破解"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社会怨念。"未富先污"的山联村成功转型"美丽乡村",富含农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经验。从山联村经验来看,互联网时代农村党组织一方面应选培具有"新能人"特性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农村党组织"上下级"关系协调的日常制度,增强农村党组织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夯实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应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村政策,"有诺必践"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创新农村事务合作共治,实现互联网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为改善党的领导,对党的建设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转折,把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提高到根本性的地位,将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并尖锐地提出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党建在党的建设全局中地位十分突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阐述了高校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党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树立"三个理念"、处理好"四个关系"、抓好"五个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十七大最重要的新意和亮点,就在于第一次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集中起来,深刻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深刻阐明了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明了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之间辩证关系。十七大是以高举旗帜而载入史册的,高举旗帜是十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还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变迁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在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性等原则,在内容上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本身,在形式上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现代化,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首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高校党建观念现代化;其次要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高校党建主体素质现代化;同时还要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