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干部异地交流是我国干部人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干部异地交流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效果,但当前交流人选确定机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待加强,交流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有待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待完善,监督机制有待加强,注重监督实效。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交流人选确定机制、完善交流干部考评机制、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干部异地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问责机制是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创新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干部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的保障,从行政过程论的视角考察,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贯穿于改革创新过程的始终,三者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机制指向干部“不想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前预防保障;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指向干部“不敢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中控制保障;科学的问责机制指向干部“不会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后监督保障。只有坚持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机制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促进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从而引发各种危机。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偶然的,但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应该是常态的,这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责任。因此,弄清突发公共事件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在运行上存在的缺陷和运行的原则,构建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应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治理制度创新。分析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基点。本文从永联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出发,以组织场域的结构化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凝练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作用机制,即政治引领机制、组织驱动机制和制度嵌入机制。此三大机制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打造了组织认同基础、组织运行动力基础以及组织制度基础。同时,拥有政治权威、经济资源支持的党组织主导了多元主体互动组织场域的结构化过程,并以其自身的政治化逻辑统合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使得各主体能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形成对新制度规范的“文化—认知”,进而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演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化解基层治理中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有为与工作实践中不担当、不作为等“为官不为”现象之间的矛盾,容错机制成为激励干部积极作为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层面中,容错机制处于虚置与泛化并存的尴尬境地,并面临制度化与规范化不足之症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容错机制与法治化的基本要求存在差距。法治化的容错能够为政治责任豁免提供合法性依据,并与干部激励的内在要求相契合,是破解制度瓶颈与实现制度目标的重要支撑。推进容错机制的法治化建设,应当通过制定动态清单等方式明确工作重点,在强化协同的基础上促进地方规则沉淀,为中央党内法规的制定奠定基础。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以数字化的形式通报地方容错案例,并注重完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重构,阐述了空管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构建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监控机制。初步建立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制度体系框架,包括预警管理机构设置制度、预警系统运行保障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以保证预警预控功能的实现,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中形成良好的防错纠错的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央要求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一些地区和部门作了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干部挂职锻炼成为重要的方向。不可避免地,由于制度落实、机制运行、工作认识方面原因,干部挂职锻炼存在一些问题,而这可以通过保障体系、实效体系、舆论体系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年轻干部管理过程中强化了制度建设与制度约束、考核工作与结果运用、监督手段与容错纠错、警示教育与以案促改等措施的运用,有力提升了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然而,目前在年轻干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年轻干部管理的效果。加强年轻干部管理工作应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纪律教育等做实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政治监督、日常管理、扩宽渠道等健全年轻干部监督体系;通过遵循成长规律、健全严管体系、营造厚爱环境等完善年轻干部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年轻干部管理工作闭环体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重构,阐述了空管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构建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监控机制。初步建立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制度体系框架,包括预警管理机构设置制度、预警系统运行保障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以保证预警预控功能的实现,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中形成良好的防错纠错的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0.
梳理近年来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发现“反向关怀”舆论现象已成为网络安全治理亟需面对的问题,应对“反向关怀”舆论进行理论审视、风险揭示以强化应对机制,引导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和广大网民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生态。建议:培育网民的良好媒体素养,完善网络舆情法治治理体系,提高网络空间平台的监管力度,构建网络舆论长效治理机制,从整体上架构一个“个体、政府、法治、机制”协调均衡运行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发展、制度环境与政府舆情治理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对政府舆情治理质量具有改善效应;相比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数字化发展对舆情治理质量的改善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省份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发展对政府舆情治理质量的改善效应在数字化水平高的省份、制度环境较好但数字化水平低的省份显著,在制度环境较好的省份、制度环境较差的东部省份显著。研究结论为借助数字化发展改善政府舆情治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展开,其考核指标逐渐硬化,而基层内生动力却相对弱化,基层党建工作实效降低。基层党建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张力,再加上基层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党建引领效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虚化。改善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政治格局中明确其社会引领功能及限度,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建引领能力,并通过社会资源的支撑和制度保障,使基层党建达到"形真""效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立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场域,考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现其主体多元性、行动协同性和能力聚合性,可以有效适配和契合公共安全问题的来源广泛性、影响扩散性和应对复杂性。同时社会治理共同体结构能够通过能力汇聚机制、规则约束机制和价值引领机制的运作过程形成治理合力和共同行动,从而有序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公共安全问题。但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际建设当中,仍面临着主体能力有限参与不足,规矩约束不及不适和价值导向多元无序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可以采用激活培育治理主体、创新完善治理机制以及营造优化治理环境来进一步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有效应对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严峻态势的需要,也是塑造清朗网络空间、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各级党政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舆情监测、预警、引导机制不完善,舆情预案演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从监测预警、引导处置、预案演练等方面入手,构建立体化舆情应对长效机制,以提高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力,保障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期,但由于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使公共安全管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相适应性变得越来越显著,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乡村群众的安全保障,改善乡村基层的生活环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确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云南省临沧市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处置和防范为例,从当今农村基层群众对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需求切入,分析基层政府在贫困乡村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空间和局限,进而探索一种在体制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和力量整合,建立健全乡村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参与法治建设、交流讨论典型司法案件、表达观点的平台。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司法过程和裁判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舆论影响。目前我国舆论监督体系缺乏制度规范,对司法独立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网络舆论对司法的监督与司法权独立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价值目标,决定了必须在舆论和司法之间培育起健康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寻求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良性互动,既保障开放的舆论空间,又坚持司法权独立运行。  相似文献   

18.
网络行政问责是一种新型政治监督形式,网络舆情对于问责方向的指引、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网络舆情不仅是民意的晴雨表,透过舆情可以了解事情的真相、民众的情绪和需求,为政府工作的改进指明方向,还能够促成网络问责机制的形成。在舆情压力的迫使下,政府介入事件的处理,使问责得以生效。网络舆情现象警示政府需要准确定位其职能和角色,改变工作作风和执政思维,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和速度,加快网络行政问责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濡化机制是完成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濡化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推进理论创新、实施科学灌输、营造舆论强势、完善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和扶贫开发中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法对基层干部扶贫认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基层干部与贫困对象的贫困归因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带头脱贫的意志坚决、脱贫意愿比较强烈;基层干部在动机归因及命运归因上与贫困对象存在一定的不同。通过频次分析得出基层干部扶贫能力中政策领悟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经济工作能力排在前四位。分析基层干部扶贫力不足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干部扶贫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