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朗西埃以美学之名把政治引入了艺术体制的辨识中。美学与政治有内在的同一性,即感性的分配。朗西埃通过对原政治、类政治、政治的三种感性分配类型的区分,把它们理解为主导艺术体制的知识型。这三种感性分配类型塑形了艺术的三种体制,即影像的伦理体制、艺术的诗学/再现体制、艺术的美学体制。这种对应和关联的话语模式构成了朗西埃展开艺术、电影、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情感转向”是近年来在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广泛谈论的话题,传统的艺术理论同样在“情感转向”下发生变化。首先,艺术理论的“情感转向”挑战了艺术的“意义表征”体系,使经典艺术理论发生了转向;其次,因为“情感转向”关注身体,所以它在以“意义表征”为核心的经典艺术理论话语范式转向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身体感知”为核心的艺术情感理论话语范式的新变。再次,“情感转向”所形成的艺术情感理论从“元政治”角度重新定义“感性”的政治内涵,揭示了当代艺术与社会或美学与政治的新关系,构建了批判理论时代之后的“艺术-社会”观,为“后批判”时代的艺术批评提供了有别于批判理论的另类视角。  相似文献   

3.
边地作为一种文化和生态空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描写边地的作品也多是放在乡土文学的范畴中来笼统的阐释,没有很好地突显边地的魅力。在文化生态的视野下,在现代性的反思中,以具体的边地作家的创作来分析边地小说,可以发见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视群体差异”是艾利斯·杨女性主义权力观的核心诉求。杨以批判自由主义的权力分配模式为起点,揭示权力被物化为资源的分配性错误和回避性问题,通过重构社会关系导向的权力话语,分析压迫和宰制现象中体现的权力差异和权力关系,进而提出群体代表原则的制度设计以期解决权力不平等问题。杨的女性主义权力观为当代政治哲学的正义理论研究提供了反思性视角,为构建平等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政治改革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建构,事关一个国家的团结稳定与长治久安。在新中国初期,新的民族政策的施行和新的边疆治理模式的形成促进了边地诗歌创作的“异军突起”,为建构“多元一体”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多民族语境下,边地诗歌从风景、新人、民族文化等层面,通过边地风景重构、革命新人型塑和民族文化发掘等,对国家形象的多维空间进行了“翻新”和拓展,实现了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再造与民族国家认同感的生成。在建构新中国国家形象过程中,边地诗人以“他者”视角,采用“赋魅”策略,视认同为旨归,通过文学“想象”等方式,实现了民族国家共同体之同步建构,为新生政权合法性及合理性地位的取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诗歌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读《韩非子》的政治谈论和政治论说,从政治哲学视角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韩非思想并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的伦理学说,《韩非子》体现出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在其“法治”论说中对形式正义的追求和辩护,但韩非所构想的“法治”甚至要求民众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对人主或国君所立法律的固执坚守,其所有臣民在“人主之法”面前的平等,以及所有臣民在人主面前平等的“以法治国”之理念,与现代法治存在着本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曹禺解放后创作的分析,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文艺的特殊要求,试图从创作心态的角度来探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曹禺到了当代其创作就大为逊色的原因。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创作个性的偏于感性直觉;源于时代大环境的作家自信心的丧失;感恩图报意识、强权崇拜意识及政治迷信。“曹禺现象”并不是个例,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年的南方漂泊生活是艾芜一生最重要的写作矿藏,蛮野而神奇的边地是他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艾芜在边地行走中尝尽了生存的灰暗和底层的艰辛,同时也享受到了边地人文的慷慨赐予。他把笔延伸到被时代和文学所遗忘和遮蔽的又一天地,聚焦“时代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为中国现代文学打开了新的审美窗口。他笔下的边地粗粝、原始,但也展现着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艺术理念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艺术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艺术诗学”成为艺术研究的新视角。《路边野餐》是近年华语影坛的佳作,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对诗歌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原则进行了借鉴与化用,又将诗歌文本作为电影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实现了诗与电影的结合,还以诗歌作为影像的艺格敷词,对电影的视觉内容进行了二次描述与启发阐释。《路边野餐》实现了“诗”与“影”的和谐,以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与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弗雷泽的正义理论是对“正义”概念的新阐释。在她看来, 正义在规范上是一元的, 即以参与平等作为正义的元规范;在视角上是三维的, 分别是经济上的再分配、文化上的承认和政治上的代表权;这三维的正义诉求, 必须服从于参与平等支撑起来的正义规范。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反映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深入研究弗雷泽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从“再分配、承认、代表权”三维正义诉求中揭示该理论的中国式镜像, 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之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姜祖桐曾在《H自组织理论》一书中 ,用“易—数”相结合的方法 ,探索性地揭示了宇宙生成和演化的固有逻辑 ,并对科学前沿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整合。在此从自然哲学视角 ,介绍“易学”的逻辑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介绍用“易—数”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导出一个能统一描述“时间对称平衡”、“时间不对称平衡”、“时间不对称非平衡”等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基本世界的广义熵函数G。通过对广义熵G的认识 ,也许能为我们认识世界找到一个更加理性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作品的意境美(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现,也是人们研究最充分的课题之一.新闻意境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但在新闻理论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艺术意境和新闻意境在呈现形态上有着很多相似性,但同时又不能等同,尤其是在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新闻作者在新闻作品中所表现感情的隐显,主体意识的强弱,新闻意境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喜剧是以可感的现象对本质实体的自否定为冲突式,从而造成笑的喜剧效果.现行的"小品"演出,大体具有这种喜剧性,因此被称为"喜剧小品".这一效果虽然实现了属于审美范畴的喜剧性,但却不能标示出作为艺术体式的喜剧特性.而"小品剧"的定名,既可确立其戏剧的艺术体式,又可使其有表现喜剧与正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总结中国新诗诞生以来的经验和考察新诗的现状就会发现,中国现代诗学正面临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新诗面临二次革命,以迎接新的复兴.三大前沿问题就是二次革命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新诗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还应注重不同的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意境是室内空间的灵魂,创造了室内空间的意境,就能使空间的“思想”和“情感”得以表达,使空间内的景真、情真,产生幽深意远的审美境界。文章通过对柯布西耶、莱特、贝聿铭等设计大师作品的研究来分析和阐述影响室内空间营造意境美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得出营造室内空间意境美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晖的《康家村纪事》出版后之所以引起批评界的关注,是因为它给批评界带来若干新的艺术元素,这些新的艺术元素大体上可以用如下三种组合加以阐释:一是"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组合;二是"记忆叙事"与"回忆叙事"的组合;三是"形而下意义"与"形而上意义"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山铰子"是继承了巴人音乐文化特色的民间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结合笔者亲身情感体验,从文化渊源、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对"翻山铰子"进行论述,并对"翻山铰子"的基本特点予以简要论述。为弘扬处于濒危局面的古老艺术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品可以复制、生命可以“克隆”的时代,艺术“真迹”的必要性何在?艺术品的“生命”可否“拷贝”?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金瓶梅》主要续书的《续金瓶梅》 ,其价值不能用“狗尾续貂”一笔抹杀 ,在思想和艺术上 ,续书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其思想价值 ,前人已有论述。在艺术上 ,它同样有其独到之处。表现在人物塑造上 ,《续金瓶梅》在借鉴《金瓶梅》手法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加工创造。这都是我们在研究续书时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