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段论韵十五年,在“上古支、脂、之三分”这一著名论题上达成共识,而在“上古真、文分立”问题存在严重分歧。戴震真、文不分与审音中的错误有关。在学理上,戴之审音演绎和段之考古归纳应该互补。十分可贵的是,学术上的分歧丝毫无损于戴、段师生之谊,交友伦理与学术认识互补。  相似文献   

2.
近期,WTO在管辖范围扩展,自由化进程上都有逐步加快的发展趋势,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管辖范围迅速向环境标准等国内政策上扩展,在环保问题上的加速自由化,增加了世贸组织的谈判难度,扩大了南北国家的分歧,使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不公平和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3.
共识与分歧:转型期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当前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成果的梳理发现,研究者的观点共识和分歧并存。共识主要体现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原因、利益表达方式、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倾向及其行动选择机制层面上,分歧则主要体现于研究视角差异化背景下如何重构有效和有序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问题上。建议未来研究在微观层面应关注失地农民行动策略选择的动力机制,在宏观层面应关注整体性政策组合的建构,以推动对失地农民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利益表达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上的若干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相互辩难,充满分歧和争议。但近年来各派经济学家在需求和供给、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局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预期的作用及政策可信度的重要性、政策的时滞性等等重大问题上已逐渐达成共识,表明宏观经济学正走向成熟。但分歧和争论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保持发展活力的源泉,共识与歧见并存乃是理论与学术发展的正常景观。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共酝酿、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高层内部,在总路线具体的实现步骤、速度、规模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分歧,并由此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争论。但是对于由个体小农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过渡以求达到更顺利的支持工业建设的根本问题上,却基本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实质暗含着重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舒尔茨的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现代农业同样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的政策予以重新反思。  相似文献   

6.
秘书学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只要是从事理论研究,就有一个理论构架问题。不论这个构架最终导致什么样的体系,它始终或显或隐地存在于研究者的心中。秘书学研究也不例外。英文中的构架(frame)一词,具有动名两种用法。当它作动词时,指构架的心理行为过程:当它作名词时(有时用framework代替),指框架或范围体例。就是说,它既是主体的,又是主体创造的产品。目前秘书学研究基本上用范围这个客观性概念替代构架这个主观性概念,好象范围是自己产生的,其实,范围只不过是研究者们自行规定的,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7.
在并不久远的全球气候政治史上,美欧角色及其影响总能引发广泛讨论,但双方仍存在明显分歧。美欧对全球治理角色定位存在认知偏差,不同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差异,导致二者在非传统安全议程中的利益分歧大于合作意愿,因此双方在气候变化治理目标、方式、行动等方面分歧明显,这将影响和制约跨大西洋关系重新趋近的程度和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美欧存在一定的气候合作空间,延续跨大西洋气候行动。跨大西洋气候政治发展前景在于强化《巴黎协定》目标共识,扩大清洁能源技术部署,推进绿色技术开发和创新,提振全球气候治理雄心。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国两党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有所不同。民主党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及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共和党则主张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及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尽管两党存在许多分歧与差异,但是在经济政策上也存在大量的趋同和共识之处,并呈阶段性特征。导致这种趋同与共识的原因从根本上是源于两党对西方民主价值和民主政体上的一致性认识,同时还主要受到选民中间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利益集团及跨党联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的渊源”作为法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却一直在“盲人摸象”的定位困局中挣扎。从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模糊性由来已久,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的概念定位。在当今中国,立法中心主义与司法中心主义之争的“法的渊源”定位,浓缩了大多数概念中存在的分歧。但这些分歧中也有对基本问题的共识。在法理学领域,法理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法的渊源自身的多维性、单一视角下形成的共识都为综合视角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说,法的渊源是法律人作出法律决定时所依据的权威性理由。  相似文献   

10.
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恐怖主义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相同步的政治问题,它历经古代中世纪的政治恐怖手段、近代世界的地区恐怖主义、和现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三个阶段;尽管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反恐的大气候,但在界定恐怖主义问题上仍然是共识与分歧并存。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涉及多重因素,应该通过国际政治层面的必要妥协、国际法方面的求同存异以及国际道义上形成共识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语境中,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激烈的话语碰撞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表明,人们在环境审美方面呈现出一定分歧,这在专家、官员、民众层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从产生冲突和分歧的原因来看,凝聚环境审美共识十分必要,其中文化自觉和规则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保护的责任"理论是国际人权法的最近发展。通过对其形成过程中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我们看出该理论正在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其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然而,由于"保护的责任"理论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其仍然存在不信任感。尽管存在分歧与担忧,但是国际社会对该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共识。只有恪守这些共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自我完善,"保护的责任"理论才能弥合南北分歧,为国际社会增加稳定因素。中国的态度具有合理性,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利益,应当继续予以坚持和贯彻。  相似文献   

13.
欧美在政策、全球战略和治理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己久。不过,如今一些严肃的观察家开始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西洋两岸联盟的基本文化和结构基础正在削弱。作者认为,尽管存在分歧,但在一个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猖獗的时代,全球没有哪两个地区比欧洲和美国更有共同之处了。否则。损失最大的就是欧洲和美国。当务之急是赶快抛弃美国或欧洲可以单独行事这一贻害无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法的渊源"作为法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却一直在"盲人摸象"的定位困局中挣扎.从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模糊性由来已久,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的概念定位.在当今中国,立法中心主义与司法中心主义之争的"法的渊源"定位,浓缩了大多数概念中存在的分歧.但这些分歧中也有对基本问题的共识.在法理学领域,法理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法的渊源自身的多维性、单一视角下形成的共识都为综合视角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说,法的渊源是法律人作出法律决定时所依据的权威性理由.  相似文献   

15.
秘书学概论     
在大学开设秘书学课程,是近几年才有的事。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还处在萌芽和创建的阶段;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这也是一项空白。我校王千弓、杨江柱、杨光汉合著的《秘书学概论》,对秘书学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探讨。这部著作已为我校采用作为秘书学课程的教材。本刊现征得著者同意,在该书出版前,从这一期起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古今学者对"争鸣"格局的学术梳理,凸显了先秦诸子思想之间的差异和分歧.然而,差异与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在基本政治价值及救世情怀层面的共识.传统的"儒法之争"思路,无法准确揭示儒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共识"研究视野的先秦诸子研究,差异与分歧只是在共同思想底色上或浓或淡、或双色或单色的区别,是在共同政治价值基础上体现的各自侧重点之差异,而非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法领域,虽有统一认识的趋势和实践,但在具体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主要是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存在着分歧。本文认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主要内容应有:秘密性、新颖性、实用性、价值性和管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在中央一级建立一个宪法保障机构,基本上已达成共识,只在该机构的性质、地位、权限等问题上存有分歧;但对于如何在地方上具体保障宪法实施,进而在全国建立一套宪法保障机制,设想及论述尚少。笔者不揣陋见,提出一些新的设想,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物理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原则”是个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但现在,正是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人对有关著作中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做了一个统计,结果表明:教学原则竟有36条之多。这足以证明这一分歧的严重性了。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必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 2 0年里 ,西方经济学界在经济政策、财富分配和扶贫政策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分析这些分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歧的本源 ,认为分歧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两类思维方式 (“政府思维方式”与“民众思维方式”)在看待经济问题的角度和理解问题框架的不同造成的。最终 ,本文将冲突与分歧的本源归结为 :聚合尺度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及对市场机制与能力理解的不同。只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分歧的本源 ,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 ,持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人是完全可能进行对话而非对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